我们奋斗一生却终归平凡:纪录片跟拍高考学子,"中国式奋斗"留下怎样的印记?
疫情冲击,高考会不会延期?这可能是近两个月以来,最多被讨论的话题之一。
终于,在2020年3月最后一天,家长和莘莘学子们等来了最终的决定。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于昨日(31号)宣布:今年高考时间延期一个月,将在7月7日-8日举行。
教育部的官方发文
这也是自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时间首次推迟一个月
对全国上下1071万名高三学子来说,这个消息喜忧参半,备考时间延长,同时也意味着要多煎熬一个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每个家庭莫不是倾尽所有,目力所及尽是对孩子吃苦读书的劝说,和鹏程万里的展望。
纪录片《中国门》因那种残酷的真实感而触人心弦
后台回复“中国门”为你推送纪录片链接
只是,这一切,是如何缓慢发生的呢?
带着同样的好奇,80后导演王杨辗转甘肃、北京、上海三地,试图以三段不同背景的教育故事,感受在城乡、地域、贫富、学历的巨大差距下,“中国式奋斗”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
高考仍是唯一的选择
“传统中国,科举就像一道窄门。读书读得好的就可以做官,有功名,得富贵。当代中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仍是大多数孩子唯一的选择。”
纪录片一开头,就抛出了这样一个看上去让人难以辩驳的命题。
对于关心雅思、托福、SAT等考试是否取消推迟的家庭来说,他们的确是有选择的余地;但对于大多数生于平凡的孩子们来说,高考就是那条唯一的上升之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甘肃会宁,漫天黄土飘散在沟壑纵横的贫瘠土地。干燥、晦暗、沉闷,是你看到它的第一感受。可就在这一个贫困的西北县,几道明亮的光却像暗夜里的星星,晃得人睁不开眼。
那是清晨天还没亮时,会宁一中的孩子们打着手电筒,背着书包去上学。这里的孩子符合外界对寒门学子的全部定义——家境贫寒,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把全部的希望都聚焦在孩子身上,能考个好大学,就是光宗耀祖、鲤跃龙门的好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令人欣慰的是,这里的孩子的确用成绩证明了努力与实力——甘肃会宁是远近闻名的“状元县”,不到60万人口的县城,走出过超过10万名大中专学生,其中还有7000多名硕士、500多位博士。
前辈们留下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会宁学子,在他们的世界里,分数最重要,考出成绩就是王道。
他们聆听着老师反复强调的“每天做两套卷子,高考前你算算能做多少套”;镜头里的他们无论是在教室内抑或操场上,都只留给别人一个埋头苦读的侧影;甚至连熄灯之后,还有孩子在悄悄打着手电筒学习。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这样的学习生活无疑是苦闷的,甚至可以说毫无乐趣可言。一节班会课上,一个女生站起来发言:“在会宁,我们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
然而,另一个女生的发言却获得了更多共鸣。她说,我们出生在这里,就已经比城市里的孩子落后在起跑线,我们没有他们那样得天独厚的优越资源与条件,唯一能和他们比的,只有未来。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女生的发言映衬着教室后面“如果没有智慧,请你拿出汗水”的标语,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发自内心,或是被老师灌输着去相信——只有用十二万分的勤劳与汗水,才能弥补生而不公平的鸿沟,才能逆天改命,为自己也为家庭创造未来。
高考,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人生入场券,更是一个家庭驶向美好未来的船票。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学校附近出租屋里的男孩小峰(化名),妈妈常年在此陪读,而爸爸则在外打工,为了照看孩子,家里的土地早已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小峰一家的情形,在甘肃会宁相当典型,隐隐透出“因教返贫”的意味。
“因教返贫”,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让孩子全心全意备战高考,有的人家往往地也不种了,会出来陪读,或是母亲陪读、父亲打工,将全家人的精力与资产都押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家庭的经济状况反而因此江河日下,根本存不下什么钱。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小峰深知为了这场考试,爸爸妈妈都付出了一些什么。他说,等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自己过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到那时一定要先孝敬父母。
他向往大城市尤其是北京,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全国最好的东西肯定都在首都”,如果能考上北京的学校,如果能在北京过上理想的生活……
小峰和妈妈谈及高考之后的未来,两人脸上时不时荡漾笑容,只要穿越高考这道窄门,幸福的未来一定在不远处。
北漂、沪漂难以回答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穿门而过的孩子们而言,门那边的风景真的如此美好吗?
镜头一转,阿杰(化名)正眼神空洞地走在地铁站,“下一站西苑”的播报声冰冷而刺耳,作为一名从北京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原以为通过高考来到北京,毕业后便会收获不一样的天地。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然而,平凡如他,北京的确提供了许多足以果腹的机会,但要用一份心仪的工作,过上理想中的体面生活,甚至扎根北京,却太难太难。
阿杰拎着热水壶穿梭在群租房,刚刚毕业的他为了省钱,不得不租住在这如同“贫民窟”一般的地方,与他同住的室友张伟(化名),都是极其典型的从乡村考进城市的寒门学子,在那一届考生中,或许都还是佼佼者。然而,四年光阴转瞬即过,不够优秀、没有资源的他们,在大学生遍地的北京好像被“打回了原形”。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工作好找,好的工作却很难找。”
“希望早点入职,不要再让家里寄钱。”
两个大男孩七嘴八舌地说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却少有希望的日子——挤公交、挤地铁、去招聘会投简历、做兼职赚点生活费,然后盘算着收入与开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在北京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和腼腆的阿杰相比,外向的张伟倒是显得更为乐观。他知道北漂很苦,但仍打趣着,说自己会坚持,会努力,“这以后就是我儿子的老家”。
听着室友的话,阿杰笑了笑,告知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北京、回老家找工作的消息。临走前,两人一起到天安门去看了一趟升旗,用阿杰的话来说,在北京读书四年,没看过一次升旗就回去了,未免可惜。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飘扬的国旗见证着国家的骄傲,鲜艳的红色激起爱国青年的热情,但如阿杰、张伟这般的年轻人,却只能远远观望着这腾空而起的美好。他们如同一滴滴微不足道的血液,被推进祖国的心脏,又被推着出去。
上海本地女孩张婕的境遇,和北漂青年阿杰、张伟有所不同,却又有相通之处。她虽然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对于这个繁华的城市,却时不时仍有陌生感。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此后镜头一转来到了上海。
女孩张婕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她自小喜爱钢琴,父母也为她的爱好“一掷千金”。在千禧年之初,一节钢琴课动辄上百元,父母花起钱来却毫不心疼,买一架钢琴上万块,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是后来,家庭遭遇变故,原先的经济条件难以维系,但即便如此,父母宁可省吃俭用,电与水都不舍得多用,还是全力支持着女儿的爱好。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张婕努力学琴,也学有所成,但尴尬的是,成年后的她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只是到高档小区,给富庶人家的孩子当钢琴家教。当爱好遇上生存,原先风花雪月的浪漫幻想都一下被拉扯回了现实。张婕所设想的艺术殿堂、专业发展,都不及找不到工作时的那份心慌,她笑了笑,脸上的无奈与北漂青年们别无二致。
夜色中,张婕一路小跑,匆匆赶去平时做家教的地方,由于高档小区不允许拍摄,镜头中的她就这样缓慢地消失在万家灯火点缀的夜色中。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在会宁一中学子的想象中,城里的生活总是万般美好,因此就算再苦再难,也要借着高考的东风“飞”进城市。
只是许多孩子不会料到的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那道鸿沟,却远非城乡差别那样简单。教育资源的分化,就像这个社会本身的分化一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已经无法安慰焦虑的心。
无论处于什么位置
都为“穿门而过”而努力
统揽整部纪录片,《中国门》整体的基调显得略微压抑。在导演的镜头下,会宁学子被高高垒起的书本试卷遮住了脸庞,北上广的年轻人在路上行色匆匆,看不出悲喜。
导演王杨曾说过,在拍摄完本片,他发现的最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人都很焦虑,无论处于什么位置。” 人们仍愿相信教育改变人生,就像努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才不至于在生活的洪流中沉没。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甘肃会宁的贫困家庭,会给前去上学的孩子手中塞生活费,父亲和奶奶一起目送着孩子远去,饱经风霜的面颊上闪过一丝丝期盼,考大学、进城生活,下一代将不再重复父辈面朝黄土的命运。
家道中落,城市女孩张婕的音乐梦却一直是父母为之努力的动力。
回想父母对自己教育上的投入与付出,张婕几度落泪,“他们为我吃太多苦了”,女孩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有时她也觉得苦闷,想不通家庭为何要经历这么多,但自己的音乐学习确实一直支撑着父母前进,成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的轴心。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们似乎都在为同样的目标而努力——找到眼前的那扇“门”,用全部的时间、精力、金钱,帮助孩子“穿门而过”,大步迈向门外的那片桃花源。
唯一不同的是,拥有更高社会地位、掌握着更好资源的家庭,往往能为孩子打开许多扇门,“穿门而过”也愈发轻易;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高考是横亘在他们面前唯一的分水岭。
纪录片最后,会宁一中的孩子们终于走上了考场。
考场之外,满脸焦急的老父亲隔着栏杆等待,泥泞的双手握着栏杆,好像握着最后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门》
虽然时代在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我们不要再用一场考试来定义人生,我们要从“活下去”转变为“活得更好”。然而多年过去,高考盛景依旧,衡水、毛坦厂模式仍备受万千普通人家追捧;奋战在大城市的蚁族们,依然在纷纷叫嚷着逃离。
命运的闸门从来都没有捷径,为了穿门而过,许多人为此做好了准备,鼓足了勇气。
人生在世,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改变命运”,即便只是一句听上去很美的口号,但它对许多人的意义,却无可比拟。
后台回复关键词【中国门】
精英说为推送文中提到的纪录片链接
参考资料:
纪录片《中国门》
《致北上广的你:教育改变你的命运了吗?| 谷雨影像》- 腾讯新闻
《令人透不过气的国产片,给多少星都不够!》- 独立鱼电影
《春招暂停、研究生扩招,这部亿万中国人出演的9分纪录片,直击高考最真实的一面》- 精英说
作者:克里斯。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喜欢这篇文章?点个“在看”分享吧-
教育大礼包领取
3月24日,湖北官宣自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鄂通道管控措施疫情过后,生活还要继续精英说特别送上教育大礼包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获得相应教育产品欢迎所有读者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