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得意地向人介绍我的母校,它让每个人都鲜活地活着

金乾豹 校长高参 2021-09-22

如果有这样两所不同类型的中学:

一所学校高压、刻板,把教材当作全部,以培养应试高手为目标,鞭策你刷题背书绝不懈怠。选择它,你有望在追逐高分的路上所向披靡,但得忍受生活的单调与枯燥;

另一所学校自由、创新、重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平台支持。选择它,你将全方面挑战自我,发现兴趣挖掘潜能。


你愿意选择哪一所学校就读?


这个问题我曾问过很多人,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第一所学校,似乎只要中(高)考制度不变,它就永远大有市场。

实际上,11年前,在我小学毕业之际,我的父母也坚持为我做出了多数人的那种选择,把我送进了福州市一所以“高分至上”而扬名的中学。

不负众望,我初中故事的结尾,也确实带着一个非常漂亮的中考成绩。一定程度上,我是这所初中“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即便如此,倘若能再回到11年前,我一定会努力劝服父母做出另一种选择。




1

我只是这所中学的过客,它没有留给我温暖的记忆

我记忆里的初中:

是朝八晚七的学习,学生们死气沉沉地盼着天黑回家。

是每逢大考后贴满教室外白墙的“进步榜”与 “退步榜”,满墙的红纸黑字与白纸黑字映衬着学生或喜或悲的脸。

是家长会结束后一群群围堵老师的家长,以及在走廊里焦急踱步的学生们,等待结果的不安。

这些场景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我对初中学校的主要印象:非常典型的奉行高分主义的学校。

在这里,似乎所有人都奉高分为圭臬。

校长不断开会,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以提升学校的名气与竞争力;教师只能不断延长授课时间,加大作业量;家长和学生们也越来越认同,现阶段的使命就是考出高分上重点高中。

这所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其他的活动与课程,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多数普通的学生,被学业搞得不堪重负,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

于是,体育课、美术课和音乐课,可以不断被砍掉以让位于所谓的主课,各类活动、比赛可以直接被取消,社会实践恨不得就在课堂进行……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习能力比大多数同学要强,经常在他们还没有解题思路时,我就已经做出多种解法,或是完成了一整套试题早早开始了下一单元的预习。这种学习的高效本应该使我拥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去学自己想学的。但在这所学校,不行。

我被要求必须遵守学校规定(下午3节课结束后,学生必须留校上自习课至19点放学),继续留在教室内上所谓的自习课。


我当时很纳闷:

为什么我不能选择回家吃饭、休息,而要被困在教室里浪费时间?

为什么我不能依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学校的其他课程或活动,以追求个性化发展?

为什么学校要统一标准对待不同资质的学生,而不因材施教?

我甚至想,难道学校就是要把形态各异的学生野蛮地塞进同一型号的模具里面高温炼制吗?在学校看来,与模具相似度最高的学生才是最优秀、最成功的作品吗?

多年后,我才发现,不只是我的初中学校如此,大多数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支持的几乎还是学习,准确来说是学习那些课本上的东西,再通过一套套试题检测和评估学习效果。学生即使学有余力,也很难在学校里得到其他支持来寻求多方面的发展。

大多数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似乎把学生圈在学校里三年就是为了最终的大考能够战绩满满。之后,学校好凭借优异的升学率吸引更优秀的学生进来,周而复始圈住他们三年,三年后这批学生离开,留给学校体面的升学率,如此循环。


少有人关心学生这三年快不快乐,他们除了中(高)考的成绩外还有什么能拿出手,他们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外是否还有其他需求?


于是,这一批批的学生越来越像学校的过客,最终不过成为学校功劳簿上的一笔,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

2

我得意地向人介绍我的高中,它让每个人都鲜活地活着

在初中的功劳簿上,我能留下的印记,就是中考放榜后,学校门口优秀毕业生光荣榜上,用金粉书写在大红宣纸上端正的名字。

幸运的是,我带着它帮助我获得的高分,迫不及待步入了梦想中的高中。它是我初中时候的梦,是我被笼罩在一片死寂的初中教育里唯一企图奔向的光点。

它与我的初中截然不同,几乎就是我开篇提到的第二种学校的样子。它不会公布成绩排名,不会无底线下调“和高考无关的课程”的上课频率,不会认为各类竞赛与课外活动对学生是毫无意义的……

相反,课程选择上,它支持我们在夏季上每周2课时的游泳课,支持我们自由选择书法、陶艺、手工、摄影、设计等作为每学期的艺术课,支持我们自由选择健美操、芭蕾、民族舞、街舞、羽毛球作为室内体育课,支持我们自由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作为室外体育课。

在学生组织方面,它支持商业模拟社、话剧社、书画社、机器人社、天文社、模拟联合国社等40多个社团的存在,鼓励社团定期招新与举办活动,并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社团。

此外,学校还有蓬勃发展的体操队、足球队、游泳队,每年学校都会支持这些校队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



在这所高中,我们从不以只能考出高分为荣,我们甚至做出不参加市统考的选择;我们从不会被迫熬夜苦读(22:30宿舍熄灯,23点自习室关闭),我们甚至可以在自习室内安置钢琴等乐器……

于是,当我以福建文科前300名的成绩考上大学后,每每与他人介绍我的高中,我不会强调它的一本率曾高达98%,我不会强调它曾培养了几位高考状元,多少清北校友,多少院士专家……

我会说,它的学生为了排练话剧几个月泡在大礼堂,而学校从不吝惜金钱物资上的资助,所以我们有《雷雨》、《红色之路》、《日出》和《家》等多部大戏的年度公演;

它的讲台并不仅是老师的主场,只要愿意,任何一名学生都能站在讲台上昂首挺胸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而台下是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

我还会得意地说,它的学生自由组建乐队,如今已发行多张专辑,现在你还可以打开音乐APP听听品品;它的学生在夜晚手持单反相机走走停停,寻觅摄影灵感;它的学生可以在白日静对花草池鱼,吟诗作画,而你们在高中时却难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我就是要告诉别人,这所高中的学生,每个人都还是鲜活的自己。学校也以极大的包容度、强大的人力物力全心全意支持学生的多元发展,让学生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普遍定义中的最好的“学生”。

这也正是我选择此校,深感幸运之处。


这种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想法,后来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愈加强烈起来。

我可以用一组名词去表述这种为工作所需、而恰恰我的高中就有意识在助我培养的特质——

自觉性与自我驱动力、自学能力与自我判断力、领导力与责任感、意志力与危机感,观察力与创造力,等等。

对比之下,我在工作中接触过的一些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曾是考试的高手、考证书的好手,他们擅长刷题背知识点,言行平和温顺守规矩。我总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很相似:习惯于听令行事,倾向于执行重复性工作,对变化及新事物感到不适,缺乏主见与清晰的自我定位……

这些名校毕业生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因此,在我经历了两所教育理念几近对立的中学后,我毫不犹豫支持我的高中,即使它并不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学校的样子。但毫无疑问,它会对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思维方式到技能培养,从潜能挖掘到兴趣发展。

3

学校,在学生的一生中,应该是怎样的存在

我心目中的美好学校,可以这样简单描绘——

这所学校的教育,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学生能自主且自由地学习。

这所学校的教育,有多方面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至于各类考试,在这里,只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要经历的事情,它是过程,也是结果,却绝不会是教育的目标。

回望我的中学生活,我在想:学校,在人的一生之中,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存在?

它是不是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也要重视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它是不是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基本的社会技能?

它是不是应该以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驱动学生学习,而非要求枯燥地重复练习,甚至严厉地逼迫?

它是不是能够以友好亲近的态度聆听、尊重学生的想法,而非板着脸下达指令?

它是不是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给予大力支持,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工人?

教材,为什么反让知识的传授画地为牢?它明明只是部分知识的载体啊。

分数,为什么会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明明只是阶段性部分学习效果的体现啊。

学生,为什么会以成为应试高手为荣?他们明明还应有更高更远的追求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