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桐城 |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桐城板块

2015-06-16 最桐城

 提示点击上方"微桐城"↑免费订阅



来源|安庆日报

2010年,盛运股份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桐城本土企业“零的突破”,到2015年白兔湖动力、申德生鲜等11家企业在“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榜样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一时间谋求上市的“暗流”在桐城大地涌动,越来越多的桐城企业探路资本市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桐城板块”。

“上市是一种必然,就如同一座喷薄在即的火山,将会让更多的企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桐城市市长陆应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企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输血”,关键是要帮助企业恢复“造血”功能,在资本市场里经受风浪,涅槃重生———

“破茧成蝶”突破瓶颈

“泥腿子”走进资本市场

企业挂牌上市,这对农民出生的何传希来说,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3910,是何传希终身难忘的日子,随着首批挂牌企业上市锣声的响起,“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揭牌运营,这历史性的一刻标志着安徽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天上午10时,西装革履的何传希走进交易中心,激动地敲下了手中的交易锤,代表着“安徽申德生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交易中心的正式挂牌。股票代码为800009的“申德生鲜”,成为了全省首批挂牌的15家企业之一。

69,当记者走进这个全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蔬菜种植、鲜切菜加工、冷链配送销售的鲜食生产企业时,何传希正为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忙碌着。记者眼前的这个精明、壮实的中年汉子,从一位民营企业家,到上市公司的老总,转换的就不仅仅只是身份那么简单。

“小微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曾经很迫切,但是当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这种单一渠道难以解决的时候,这在客观上使得民营企业有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强烈需求。”面对为何寻求企业上市的问题,何传希感触良多。

“同时,企业想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就必须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律,主动对接市场,加快转型调整。”何传希告诉记者,作为桐城本土诞生的“泥腿子”企业,消费市场的逐渐萎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曾是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而依照上市挂牌的规则,企业就必须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股权改革,明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高层职责,制定完善的长远发展规划。

谈到挂牌上市之后带来的变化,何传希说,比如过去家族式企业的老板如果用钱,可以直接在公司拿,而现在也得按月拿工资,开支必须严格规范,公私分明。过去很多民营企业很少会给员工买保险,但股份制改革后,公司就必须和员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并购买“五险”。这些良性的改善,很好地促进了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图为安徽申德生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好客"O2O电子商务购物平台


“资本火山”喷薄在即

“暗流涌动”的桐城板块

2014430日,安徽白兔湖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一举成功挂牌。公司以每股3.8元的价格,完成定向增发4000万股,实现融资1.52亿元,并在全省率先完成私募债发行7300万元。上市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更使公司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如今,“白兔湖动力”正在积极筹划开设海外分公司,逐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白兔湖动力”在桐城的企业中,并不是最大和最好的,“为什么它能上市,我们就不能呢?”那一晚,桐城的很多企业家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榜样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一时间谋求上市的“暗流”在桐城大地涌动。

上市知识、融资渠道、操作程序等等,对于很多“泥腿子”企业家来说,就是一片空白。“不懂,就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实现上市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选择外出考察,开阔眼界。与此同时,桐城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站,广泛宣传,打消企业“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而且还多次举办专题报告会,邀请资深的资本运作专家和劵商前来授课,让企业家们学习掌握更多的先进经验和专业知识。

“不能搞一拥而上。”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的桐城企业家们,带着理性的思考很快达成了“优选一批、改制一批、规范一批、上市一批”的共识,加快了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并确定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培育对象,逐步形成梯次推进的格局。

绿福农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申请材料已通过劵商内核,渴望在8月底前实现挂牌;汇通汽车上市工作全面启动,劵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已进驻企业;鸿润、攀登、贵吉的上市准备工作正在逐步进行……

“上市是一种必然,就如同一座喷薄在即的火山,将会让更多的企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同样成功登路“新三板”的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劲松看来,企业只有上市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规则:如果挂牌的企业没有良好的业绩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一定会被资本市场所淘汰。


安徽白兔湖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掠影


无形之“手”推波助澜

政府“新政”助企腾飞

“桐城本土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曾经存在着狭隘的区域性、家族式、私有化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找不到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道路,对企业上市后转型升级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也心存畏惧。”桐城市市长陆应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的说,企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输血”,关键是要帮助企业恢复“造血”功能,在资本市场里经受风浪,涅槃重生。

陆应平告诉记者,2014年桐城市出台《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以“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原则,确立了“上市一批、培植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与此同时,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快了企业探路资本市场的步伐———

企业只要与劵商签约并启动上市工作,市财政一次性借款300万元予以支持;凡企业在主板上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成功挂牌“新三板”的,奖励100万元;在区域性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也将获得50万元的奖励。此外,企业因上市补缴的税收中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上市企业各项收费从低收取或予以减免;企业新增项目用地,将优先确保……

真金白银的奖扶,开始让具备上市条件的桐城企业卸下包袱,放手一搏。

截止20155月底桐城已有11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1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2家企业挂牌“新三板”,7家企业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中心挂牌,1家企业登陆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板,另有40多家企业正在进入申报上市和计划上市阶段。

“在创业板、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成功挂牌,不仅是市场主体主动融入资本市场的良好开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必然结果。”桐城市金融办主任桂祖武告诉记者,如今,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里风生水起,不仅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桐城板块”,而且也让更多的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看到了进入资本市场后企业腾飞的希望。(本报记者陆飞 通讯员陈俊)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原文标题:桐城企业探路“资本市场”


【本文经微桐城编辑节选】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tcts3869@163.com



微桐城

为桐城呐喊 为品牌扬帆

「深度关注桐城 分享桐城魅力」

订阅号:weitongcheng

服务号:ahpgcm

私人号:pingecm

微博:@品格传媒

QQ:67781832


我们致力于打造精致的桐城读本

人文桐城丨乡土桐城丨一周看点丨看 桐 城

欢迎您的投稿(tcts3869@163.com)

我们的动力就是您的支持就是点赞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