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吕植:不要只说爱自然,要问你可以为它做什么
立秋已至,暑气未散,剧烈的气候变化将人们卷入忧虑的漩涡。当我们心系一群野象的远行、伤痛于长江白鲟的灭绝时,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的解法又在哪?未来还会好吗?地球会抛弃人类吗?热烈的公共讨论与前线的保护实践是否存在错位?等等疑问,在热气里蒸腾。
本期「螺丝在拧紧」的嘉宾是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主播吴琦还在北大求学时,她已是校园里的传奇,在至今 37 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将研究与实践结合,活跃在秦岭、青藏高原等地的自然保护一线,是中国自然保护历程的亲历者。
节目里,她谈到如何在自然保护中摆放人的位置,作为外来者在保护行动中理解当地人的处境;以及作为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哪些努力,真正地关心我们所生活和生存的环境。
05:09
公众对自然的关注,真的转化为实践了吗
回顾 37 年亲历的自然保护进程
30:45
“以生态为名的做法不一定对生态有好处”
47:14
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用单一指标衡量好坏
51:59
你更喜欢干净的草坪,还是杂乱的绿地?
55:11
从身边开始建立“保护区”:以北大为例
59:14
不要浪费食物!
1:13:14
当环保与生存的诉求碰撞,“生态公平”很重要
1:15:05
向藏区文明学习: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1:37:09
寻找真答案,不必拘泥于学术与政治的框架
1:40:56
“做不到的时候,也不用把自己全折进去”
《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北京大学 陕西长青林业局联合大熊猫研究小组著
《增长的极限》,[美] 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成立于 2007 年,专注于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希望通过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和方法。
“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是以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为主题的专项基金。
猫盟CFCA(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是由生态爱好者和科学家共同成立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关注华北豹等中国野生猫科动物。
iNaturalist(简称 iNat),是一个借由社交网络实现的公众科学项目,旨在让全球各地的人发现、记录并分享身边的物种信息。
谈话中提到的项目
「天然林保护工程」,于 1998 年开始实施,是中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标志。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指按照生命共同体理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北京百万亩造林」,2012 年北京市启动第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作,经过连续两个五年的两轮百万亩造林,新增造林绿化 202 万亩。
「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复旦大学王放研究团队联合发起,并获得华泰证券“益心华泰”公益项目和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与市民一起研究和保护城市中的野生动物。
「中国最高的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的树木——一株云南黄果冷杉,高度为 83.2 米。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环境质量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呈倒 U 型曲线。
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指公众参与的科学研究,包括非职业的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的科研活动, 范围涵盖科学问题探索、新技术发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常用十分法表示。
迹地,指森林采伐、火烧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
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由阿恩·内斯提出,打破长久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命价值观,认为要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的角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做一个整体来考量。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四川平武县,被誉为“大熊猫第一县”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 3 个园区
陕西洋县
西藏墨脱县
西藏昌都市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镇(属于秦岭山区)附近
亚洲象、熊猫、朱鹮、白鲟、江豚、白鳍豚
本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