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修复经典竟有唐诗的意蕴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主办、妖灵妖老师策划的“匈牙利电影大师展”将于12月11日至19日在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和上海影城举行,影展一共放映8部杰作,其中伊斯特凡·卓兹执导的《阿尔卑斯山上的人们》台前幕后的经历最为独特。
这部影片拍摄于1941年,最初是一部根据短篇小说改编的短片作品,但在匈牙利制片厂的鼓励下,导演伊斯特凡·卓兹将之发展成长片。影片讲述的是伐木工一家三口在阿尔卑斯山区恶劣环境下求生存的故事,其特色有以下几点:
1、几乎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拍摄,给予日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巨大启发;
2、因二战关系,阿尔卑斯山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短暂地归于匈牙利版图下,因此剧组得以有机会上山实地拍摄,记录下阿尔卑斯山壮美的自然风景;
3、借神性之光对于苦难贫民阶层倾注人道主义关怀,荣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但却被纳粹党魁戈培尔以“宗教元素过重”而禁映,在二战结束后也一度被匈牙利新政府禁映,直到多年后才被视为匈牙利电影史的瑰宝。
《阿尔卑斯山上的人们》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最具亲切感的地方就是伊斯特凡·卓兹这个匈牙利人居然拍出了唐诗的意境。影片中有数处丈夫带着妻儿走在云雾缭绕的山峦间的镜头,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影在黑白摄影的捕捉下,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西方影评人常常把伊斯特凡·卓兹的《阿尔卑斯山上的人们》与约翰·福特的《青山翠谷》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这两部作品不仅几乎在同一年诞生,而且都把自然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来处理,凸显主角的生存困境。片中有很多看似神来之笔的镜头,如从小鹿的视点看一家三口来到大山深处等,也会让人联想到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作品。
《阿尔卑斯山上的人们》的2K数字修复工作由匈牙利国家电影资料馆完成,考虑到当时的拍摄条件和素材保存情况,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以及主角和素人精彩的演出以及伊斯特凡·卓兹对于声音独特的运用,都通过了数字拷贝发扬光大,让当代观众一睹八十年前的白云、青山和永恒的人性之光。
《阿尔卑斯山上的人们》于12月11日下午在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仅映一场,观众打开淘票票app或猫眼电影app,找到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即可购票:
2021上海艺术电影联盟:
上海·电影·放映·影迷·交流
电影山海经|电影迷小小的家
点击下方关注电影山海经
业务联络请添加:ledou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