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事件与上海国际电影节
2023年5月10日,对于创办三十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转折性的一天。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在这一天发生,已经没有必要去深究了,值得深究的是它的结果和未来。结果就是一句话:上海国际电影节从这一天起,失去了自1993年创办至今的、对于展映影片的自主权。
1993年至2023年5月10日之前,上海国际电影节除了竞赛片需要报最高对应管理机构审查通过之外,展映影片均由上海国际电影节自行决定放映与否。虽然近几年本地管理机构也接管过展映影片的终审权,但在操作实质上属于备案性质。
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竞赛片单元(包括竞赛片评委)是一个国际电影节真正的脸面,也代表了这个国际电影节所要传递出的某种较为突出的最新国家意志,因此,参加竞赛的影片无论出自哪个国家或地区,都需要由最高管理机构来终审,这点对于大陆唯一的A类国际电影节来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而作为面向市民阶层的展映单元,本质上属于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的附属品,无法代表其所传递的核心精神内涵,加上展映影片数量众多,将终审权下方到地方,由主办方自己决定该部影片是否适合展映、地方管理机构进行监管,是当时最高管理机构的一个明智之举。
上海国际电影节感受到了最高管理机构的信任,三十年来始终兢兢业业地在展映单元上做到既能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又能展现国际电影节百花齐放的精神,为观众带来了一大批优秀的、在大陆很少机会被展现的中外电影。深耕多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其中包括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是200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掌门人唐丽君大胆开启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民间影评人的合作,引入新鲜血液,改革竞赛和展映单元,令“向大师致敬”等回顾展单元从被影院拒之门外到赢得市场信心。
其次,2011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唐丽君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微博优势,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宣传重心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新媒体。其中,濮紫霄重新包装了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中的日本新片,吸引到更年轻的观众关注,为此后的观众人次暴涨打下伏笔。
第三,2014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时任上海市文广局局长的胡劲军的指导下,由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改革了展映影院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令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影人次逐年上升、屡创新高,直至2019年达到顶峰。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吸引人的无疑就是其五花八门、新旧搭配的大杂烩式展映。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正是通过展映单元,扩大了自己在大陆的影响力。戛纳首映的新片、最新4K修复的经典,都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找到自己的观众,奔波在赶场的地铁中的观众洋溢着疲倦与幸福交织的表情,是每年6月这个城市最富生气的风景之一。而这一切,可能会随着5.10事件打上一系列的问号。
最高管理机构收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于展映影片的自主权,主要的影响是工作节奏上的。到底将来是根据谁的节奏来?是最高管理机构配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工作节奏,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适应最高管理机构的工作节奏?答案显然不言而喻。现有的宣传节奏预计会被彻底改变。
可以比照一下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年的节奏:4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4月18日开票;4月20日展映开始。以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单元,最早可以是在春节后就先放一个大招,进入三月后慢慢每周推送至五月底,然后开票,今后这种节奏预计将不复存在。
另一个节奏就是针对一些如戛纳这样需要快速引进与决策的直通车新片,时间上也存在极大疑问。2024年的戛纳电影节举办时间是5月14日至25日,假设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预计举办时间是6月14日至23日(假如它不想吃端午节额外放假一天的票房红利的话),按照这个时间点计算,两者差了将近三周时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三周时间属于笃笃定定的,无论是联系、过审、翻译、合约、付款、传输、密钥、排片,按照四眼老王的说法就是:急则疲,没问题。而明年究竟会重续戛纳前缘还是阴阳两隔,目前仍是未知数。
最后,心理上的影响也是有的。以往上海国际电影节繁忙、揪心、连轴转的工作经验中,一部优秀的电影,虽然在不同部门和层级间存在着一些分歧点,但都可以就地迅速解决。为观众救回一部优秀的影片,哪怕具体经办本人无缘进入6月的电影院欣赏这部电影,这件事本身有着巨大的治愈意义。而今后,即便是上下一心都敲定了这部影片值得一放,但仍得要等上一段时间才知道它是否最终有机会与观众见面。
5.10事件未来究竟会如何延展,目前谁都无法预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无论是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本身,还是对于影片的版权商来说,都将是XX和XXXX的。
祝上海国际电影节2024年好运。
上海·电影·放映·影迷·交流
电影山海经|电影迷小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