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式土炉做出的“自家味道”的月饼

2018-02-04 蔡永庆 旅课草堂

每个人的记忆里的味道

每到中秋节,格外怀念儿时月饼的味道。那用火炉慢烤而成的土月饼,金黄色的外表,上浮朴拙的图样,吃起来却是香甜可口,层层酥香,原生态的美味绵久留长。我多方寻访,终于打听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盂县小崔家庄村,仅有的几家庄户人,还会使用旧式土炉,并每年都会做些“自家味道”的月饼。

今年60岁的牛文明演示了做月饼的全过程。最考验功力和经验的是馅料的配制和月饼皮的制作了,馅料已经做好,盛在一个大盆里,有花生仁、瓜子仁、芝麻、红糖、葡萄干。牛师傅说,月饼原料的搭配和比例很讲究,他有自己的秘方,一斤面搭配多少鸡蛋、油、红糖及馅料,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牛师傅认真地用秤一项项称重量,他说十斤面要配三斤油三斤水,这样烤出来的月饼最酥,同时每斤面需要八两馅,总共能打出来六七十个月饼。原料准备停当了,牛师傅麻利地将略加温的食油和温开水浇在称好的面粉上,双手顺时针上下急速将面搅成糊状,“和面要一次性和好,中间不能再加面和水,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牛师傅说。

面醒好了,馅料也备好了,接下来就轮到巧手的媳妇们上场了,只见她们揪一块黄油面,在案板上揉圆压扁,捏成中间厚、四周薄的窝状同时加馅,将包好馅料的面团塞进木头模具里,再用力往案台一拍,“啪”的一声响,圆形带花边、印有漂亮图案的月饼应声而落。她们用的月饼模具也很有特色,老模具是用枣木制成,长柄因年代久远,已磨得光滑溜圆,中间的图案有字有画,“五仁”两字刻划有力,花开四季图案则喜庆祥和,像是在中秋月圆之时,寄托人月两全的美好祝愿。

三分制作七分烤,最后的烤才最关键。该“火头军”崔吉和大显身手了,他的阵地——自制土炉,是我见过的烤炉中最原始古朴与简陋的一个,就是几块石头上放了个深口的铁鏊子,上面再盖个浅口的铁鏊子,两层鏊子上、下都是慢慢燃烧的粗大柏树根,而操纵上面当作盖的铁鏊子开合的,是崔师傅手上的两根长长的火柱,他用火柱头的铁钩子麻利地钩住铁鏊两边的把手,连同上面的柏树根就移开了位置,牛师傅把扣好的月饼一个个摆在深口铁鏊上,崔师傅立刻盖上铁盖,开始使劲煽火,木炭样的柏树根不一会儿就烧红了,随之飘出一股清香特异的柏油味。大火烤了五分钟,崔师傅打开盖子,逐一翻了一下月饼,盖上盖子继续用小火再烤五分钟。崔师傅说,用土灶烤月饼好吃,但容易烤过头。烧土灶不像用电炉子,温度可以随意设,全凭经验:什么时候可以进炉子,火够不够旺,要不要添火,这些都是关键,万一出一个岔子,一炉月饼就全烤坏了。说话工夫,月饼出炉了,金黄的月饼整齐地排列在鏊子上,黄色的表皮散发出阵阵香味。


没有华丽的包装,制作时可能还会带有一点点炭火的烧焦味,但这是最传统的手工月饼,最淳朴的味道。如今的月饼品种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可乡土人家这种自建土炉、自做馅料,自烤自烧以及自家人其乐融融自做月饼的情景却越来越少,真希望这种旧式土炉做出的“自家味道”的月饼能永远飘香太行。

作者简介:蔡永庆,男,9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阳泉市分行内控合规部,中级会计师职称,爱好文学,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阳泉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00多篇,并多次获奖…………

*编者申明:文章由本平台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旅课草堂所有,转载请联系旅课草堂。(@后台君小狄,微信dhy178743499/电话18810650742,欢迎交流!)

-----------------------推荐阅读---------------------

-----------------敬请关注:旅课草堂-----------------

旅途,是最美的课堂||乡村,是最美的世界

乡村美学营造第一门户

乡土情结人士早餐必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