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衰老的她说:生命有限,人生别“设限” @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刘颖
“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我很激动地问了它一个问题:如何能延缓人类的衰老?它给我的答案很长,但全都是基于我们科学家已有的研究发现说的。”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刘颖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说道,“在那一刻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不能丢,还要继续进行研究。”
“人工智能对我们科研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对于很多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在你还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原因的时候,可能AI现阶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人类进行原创性的探索。”
人类能“终结”衰老吗?
PART
01
刘颖研究的是衰老,这是一个很大,也很基础的研究领域。
“我感觉是从我走上对生命科学研究之路的时候,一直对衰老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其实我特别想知道:我们人体每时每刻在发生着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衰老,以及更关键的,我们能否延缓衰老。”
于是,在刘颖选择博士后课题组的时候,便选择了从事衰老研究的课题组。
“当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发现这个研究太难了。有太多的因素可以控制和影响衰老,对它的理解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距离刘颖在北大成立课题组已过去10年,在这10年中,刘颖课题组并没有去关注衰老本身,而是选择了一些更前置、也更基础的研究。“细胞是构成每个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只有我们理解了细胞内发生了什么,才能理解器官、组织发生了什么。我关注最基本的问题,细胞怎么样感知每时每刻的能量和营养状态,过去十年我们主要集中在这些研究。”刘颖说道。
目前,刘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线粒体应激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在营养物质匮乏时的应激性代谢调控机制。“之前绝大部分衰老相关的研究都是在低等的模式生物上做的,这些发现能否应用到人类身上需要做临床实验,但是可以想象,临床实验的结果可能需要等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看到。”
“至少在现阶段来说,长生不老是不太能实现的。但是科学是没有办法被预期的,我也不能说百分百不可能。”不过刘颖也提到,热量限制性进食,即适当的少吃,在模式生物身上已显示出能显著的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PART
02
面对动辄以十年甚至数十年记的基础研究,刘颖说道:“其实做这种探索性基础研究主要都是由好奇心驱动的。”
纯粹的好奇心,是一把引导研究者走向基础研究的钥匙,但真正能解开宝藏的关键却不是钥匙,而是坚持——“我经常在跟学生讲,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有希望。”这一点在科研中其实体现得非常深,很多时候绝大多数的实验可能跟预想的都不一样,“在这么多所谓的‘挫败’下能不能坚持走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决定了你能不能在科研领域长期走下去。”
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刘颖经常听到有学生说,“我没有天赋”,但在她看来,其实很多事情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天赋倒反而没有那么关键。“所以我希望他们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设一个限制,觉得说我不可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要给人生设限,勇敢地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2013年,29岁的刘颖成为了北大的博导,2019年,她获得了首届“科学探索奖”。在生活中打成一片,在学业上宽严相济,是刘颖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刘颖提到,在平时,他们还会一起庆祝新年、包饺子、玩密室逃脱,“如果是在指导科研或者是开组会在学术层面的时候,还是会比较有权威感的,会直接指出来他们有哪些问题,以及给出一些建议。”刘颖谈道。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编辑:zy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