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管事!一年600多个

湖州发布 2024-05-17

主题教育·身边的榜样⑱



手握“金钥匙” 专开“矛盾锁”
——“德清嫂”人民调解员团队负责人姚惠文


  在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一楼,“德清嫂”人民调解员团队办公室里,负责人姚惠文近日正认真翻阅《民法典》,“我们这份工作,基础的法律条款必须了解,难得趁着手上没纠纷,我就翻一翻,加深印象。”


  2020年从社区书记岗位上退休后,姚惠文受邀担任“德清嫂”人民调解员团队负责人一职,成为爱管事的姚大姐。如何更快、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姚惠文亮出了在社区20多年的工作法宝——与群众打交道讲究个巧劲,掌握好法度、尺度、温度、速度。



  姚惠文接手的第一个纠纷是家暴调解案。“这类纠纷最难处理,法与情的尺度很难把握。”通过几轮“拉锯战”终于达成协议,记得签订调解书那天,当事人抱着她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姚惠文,一时间哭笑不得。


  虽是三年前早已调解好的纠纷,但直到最近,姚惠文才算真正心安。很多纠纷,不是调解好了就万事大吉,必须案结事了。前不久,两人按照协议就房贷、孩子抚养费等事宜已全部履行完毕,姚惠文总算放下了一桩心事。“讲法理,也要讲情理。这几年我一直跟进这个纠纷的后续履行情况。”她说。


  对待每个纠纷,姚惠文都特别注重细节。独立空间、单独面聊、摸清底线,“比如离婚调解案,当面聊一聊,基本上就知道会不会离。”记得一对中年夫妻闹离婚,可两人一见面,话没说几句就开始哭,“这样肯定离不了,把话说开就好了。”果然,误会解开,丈夫一碗赔不是的老鸭汤成了夫妻间珍贵的回忆。



  熟能生巧,姚惠文调解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冷却降温法、情理交融法、案例引导法……再结合纠纷的性质,用不同的尺度来调解:伤亡赔偿类纠纷要“快一点”,离婚类纠纷要“慢一点”,抚养赡养类纠纷要“严一点”,工程款支付类纠纷要“松一点”。


  姚惠文还特别强调一点,案主自决原则。她说:“调解员就是起到了沟通、辅助作用,根据双方诉求在法、理范围内梳理提供几个解决方案,具体决定要看当事人的选择。”在她的带领下,“德清嫂”人民调解员团队一年调解各类纠纷600多个,一个月最多时要调解20多个。


来源: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融媒体记者:廖莹

图源:德清发布

编辑:张加凡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记者:齐小梅、刘朝伟、王洁涵、汤剑威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点个,点亮

鼓励一下小布呗~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