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丨丁佼:且将诗酒趁年华,轻装扬帆再起航
人 物 简 介
丁佼: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2016届博士生校友,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现工作于云南省水利厅,2017——2018年参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驻村扶贫工作。先后荣获2017年度西畴县优秀公务员、2018年省级先进个人、2019年三季度省水利厅模范机关之星等荣誉,所在厅河长(湖长)制工作处获2019年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8年3月,丁佼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扶贫工作,从云南西畴县返回位于昆明的水利厅,回想起这段经历,她在微信的签名栏写下:“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赋予意义。”
博士毕业,作为选调生投身脱贫攻坚和河(湖)长制技术支撑一线,担任国家级贫困县西畴县西洒镇坝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主任助理,许多人问丁佼,为什么不留在高校教书,偏要选择来到基层,还是如此偏远的村委会?你图什么呢?丁佼只是回答,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自己在赋予它意义,每个人的出生和结束都很公平,人生的长河里,老天没有告诉你一定要走哪条路,你所走的每一条路都是你所赋予自己的。
对于丁佼而言,成为选调生、下沉基层锻炼的经历是她人生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片段,而对于西畴而言,丁佼也成为了这个边陲小县发展进程中的一股力量,她用自己的行动响应时代号召,为脱贫攻坚战略的落实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2016年,丁佼成为云南省委组织部定向北京招录的选调生,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西部地区”荣誉证书。谈起为什么做出成为选调生的选择,丁佼坦言,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在得知云南省来北京招收选调生的消息之前,丁佼对选调生还毫无概念,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要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丁佼的心中,做科研与成为选调生都是实现社会价值的一种途径,只是从她的个人追求出发,她更希望自己未来做的事,能落到实处、更接地气,能够对眼下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机会是偶然的,然而这份选择的初心却是早早就凝练在了内心深处。
在北师大攻读博士期间,丁佼展现出很强的科研能力,她长期从事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自然资源管理、河流生态学等方面研究,是同专业小有名气的科研能手,独立带领团队开展田野采样、实验室分析、编写课题报告等工作,累计参与《东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分区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编《东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研究》专著1部,获得《一种基于水生态功能的流域分区方法》等国家专利3项,公开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17篇,其中发表英文学术论文SCI7篇(含TOP期刊1篇,第一作者,被引次数达到80次),多次担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Indicator、生态学杂志等国内外主流期刊论文审稿人。
在选择成为选调生之后,丁佼没有忘记多年的科研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工作以来,她一直致力于将学术与政务相结合,如何基于现实案例,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与提炼升华,是她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在她看来,如今的选调生大多来自一流的高等院校,大家带着良好的知识素养来到工作岗位,更应当学以致用,将在高校培养出的创新钻研精神延续到工作实践中。
丁佼把成为选调生比作是“下海”。她觉得读书就像“爬山”,本科硕士博士一直读上去,就像在攀登知识的高峰,而选择成为选调生,则是她爬到山顶后选择重新“下海”。她至今记得自己博士论文致谢的最后一句话,“且将诗酒趁年华,轻装扬帆再起航”。选调的工作不像是登山,不是仅仅在一座山峰上不断精进,它涉猎范围更加广泛、面对的人群将更加庞大,就像是在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海上航行,面对领域的转变、全新的环境,丁佼拿出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义无反顾选择了这条未来的航线。
2017年3月,丁佼来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村委会,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及村主任助理。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天然林停伐、殡葬改革、农业普查、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精准施保、危房改造、妇联换届、控辍保学、信访维稳到防洪抗旱、牲畜防疫、保费收缴等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内容。基层工作非常繁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都要靠基层去落实。虽然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与之前都有很大的差距,丁佼仍然很快适应了环境,一年的工作期间,她在推进农村信息精准管理、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协调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扶贫和电商扶贫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西畴县位于滇黔桂石漠化地区,土地难以涵养水源,水资源极度匮乏。丁佼生长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湘潭地区,这样的境况让她感到很震惊。丁佼第一天进村委会就遇到了村中的纠纷,两户村民因修路而产生了争执,大打出手,调解过程中,丁佼无疑瞥见了路旁一口满是落叶的水窖,她随口询问村民:“水池是怎么回事?”一名妇女回答这是他们做饭喝的水,年年如此。这番对话给丁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切身感受到清洁水资源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
2017年初,丁佼所工作的坝尾村主供水水源发生了水污染事件。为保障水源涉及的13个村小组333户1401人的供水安全,丁佼多次向西畴县水务局专题汇报,及时落实了安全饮水提水巩固工程资金80万元以及配套的供水管材,及时安装了净水设备、更换了入户供水管道、修缮了坝塘附近农田排水渠,以坝塘为水源,经过滤后将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
然而,很快丁佼意识到用水、护水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过程,非一朝一夕可成。通自来水后,丁佼走访村民考察用水情况,却发现虽然大多村民已经使用自来水洗衣洗碗,但在食用时仍然使用自家水窖中的水,问及原因,村民表示“味道不一样”。同时坝塘周边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学校周边的坝塘也不例外。祖祖辈辈的用水习惯已经在村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想要将清洁水资源的概念灌输给村民仍需要大量的努力。之后丁佼又大力推进河湖长制的实施,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设置护水员、巡河员,定期组织开展沟渠的清扫,希望通过长期的制度培养村民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为了更长效的改变,丁佼举办了“爱心超市公益联盟”德育体验活动。以村级便民服务站为平台,将社会捐赠的爱心物资交由坝尾村、马蹄寨村便民服务站代管,扭扣国立希望小学和马蹄寨小学学生凭借德、智、体、美、劳等日常表现情况获取积分,用积分兑换爱心物资。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自强、努力学习等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爱护坝塘周边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爱水护水的思想意识。同时也规范了社会捐赠物资的管理,增加了便民服务站的客流量,充分发挥了服务站便民利民的作用,推动村级便民服务站与社会扶贫工作相融合,形成更强劲的扶贫合力。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为152名贫困学生免费兑换了1000多件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除了水利设施外,教育问题一直也是丁佼关注的重点。扶贫扶智,教育是无法急于求成但却至关重要的一环。2018年4月,丁佼走访西畴县柏林乡马蹄寨小学,偶然发现小学没有就餐桌椅,学生吃饭时只能幕天席地就餐。为了让学生们能坐在室内餐桌上吃饭,她主动对接社会爱心企业,开展“爱心汇聚,情暖校园”系列活动,资助马蹄寨小学、凹塘寨小学等多所设施薄弱学校,捐赠了100余套餐桌椅、700平米窗帘、100套学生床上用品等爱心物资。
那一年的工作中,丁佼最难忘的是“小金”写给她的小纸条。丁佼第一次走访建档立卡户罗寿荣家时,闲聊中他女儿罗志金小声地说,她想读大学。由于哥哥因病去世,父亲久病缠身,母亲精神状态不稳,小金初中毕业可能就面临失学。这个总低着头说话的小女孩,让丁佼感到说不出的心疼。两个月后,当丁佼将爱心助学款转交给小金时,她偷偷塞给丁佼一张小纸条,然后转头匆忙跑开。丁佼好奇地打开纸条,上面写道:“会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所以我要多笑,去寻找我的好运气······”。小金的变化让丁佼内心触动不已,看到自己的努力帮助她克服了暂时的困难,积极改变了生活态度,她也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了价值与意义。
在驻村扶贫期间,丁佼累计为6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89名贫困学生,募集扶贫爱心物资超过120万元。在2017年度考核,丁佼被评为西畴县优秀公务员。她一直坚持当前能解决的问题,就灵活运行政策、统筹社会力量、创新利用网络,使巧劲快速解决;当前解决不了,涉及长远的问题,比如农村教育、人才振兴等,就要扎实、逐步去推进。
丁佼十分认可一句公务人员用于自律的话:“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你放心”,她也正是如此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以踏实的工作能为当地带来一些改变。而在以后的工作中,穿行过阡陌小巷,奔走在田间地头,沾染着泥土芬芳的这一年,也终将会成为她未来路上前行的力量。
一片冰心在玉壶,“所谓的技巧就是谦虚务实四个字”
一年的扶贫生活并非完全一帆风顺,困难与温暖总是相辅相成。基层的工作繁杂而又要求精准,与每家每户的村民打交道是丁佼的必修课,她深知,所谓的基层工作就是要切实关注百姓的实际问题,与民同心,帮助他们走上脱贫道路。
作为从北京来的博士生,在许多村民眼中,丁佼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在谈到如何与群众搞好关系的时候,丁佼表示,没有很多技巧,总结起来也不过是谦虚务实四个字。初来村委会,丁佼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语言。为了更快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便捷与百姓的交流,丁佼必须尽快学懂听懂当地方言,为此她每一次进村入户进行访谈时都不忘带一只录音笔,现场记下关键词,回去后再将听不懂的部分反复细听,直到彻底弄懂。丁佼也常常为村民们的善良朴实所感动,每次丁佼路过村民家门口,总有人主动吆喝着给她递当地最喜食的玉米棒,这些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丁佼视为珍宝的回忆。
除此之外,丁佼还经常在走访过程中主动辅导村民孩子的功课。一次,丁佼去一家贫困户的家中走访,这户人家是村里出了名的犟脾气,过去对扶贫工作队态度很不友善。进门后,丁佼看见他家女儿在写作业,便坐下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教她怎么复习准备中考,鼓励她多读书,考个好大学。从头至尾,女孩的爸爸在旁边一声不吭,但当丁佼要走时,他一直送她到路口,还邀请丁佼常去自己家。在此后丁佼上门做有关工作时,村民的态度一直非常友好,非常配合。
一年中,丁佼跑遍了全村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核实脱贫情况和实际困难,帮助制定脱贫规划,拓展增产增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她设计搭建的村级精准扶贫数据库、编制印发的每户政策告知书等创新举措,为推进村务管理信息化和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奠定了扎实基础。2017年全村无一错评、漏评情况,工作成效获群众普遍认可。
回忆这一年的生活,丁佼也常感动于家人对自己的支持与帮助。父母总再三叮嘱注意安全,爷爷常常来电跟她传授工作经验,丈夫独自照顾起家中老人,还时而寄来生活用品......而最让她印象深刻、也最开心的是替奶奶送暖衣圆心愿。
2018年春节返程,丁佼从千里外的家乡驱车回坝尾,不同于别人的返程年货,她的后备箱满载的全是自己家人收罗的爱心衣物。到村后,丁佼在全村贫困户中筛选了较困难的8户,为每户悉心分拣了衣物,共计为38人送去了333件爱心衣服和3个新书包。当把爱心衣物送到贫困户颜传喜家时,丁佼说:“这些衣服是我奶奶花了三个月收集整理,亲手清洗、晾晒、叠好的,希望你们喜欢”。不善言谈的村民颜传喜竟走出家门,坚持要买包烟以表感谢,丁佼连忙阻止并婉言谢绝他的好意。为困难群众送暖衣,既完成了奶奶的善举心愿,也进一步拉近了驻村工作队员与群众的距离,洋溢着浓浓帮扶情义。
谁无暴风劲雨时,“敢于成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队伍中的一员”
一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但回到工作单位后的丁佼一直仍在继续参与扶贫工作,立足工作岗位,发挥专业优势,用新的方式支持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丁佼累计督办落实省委、省政府批示指示超过200件,在组织推进河(湖)长制省级技术支撑、重点河湖保护治理工作方面表现突出。为推动川滇两省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彻底解决“一湖两标”问题,她与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局同事就泸沽湖基础数据、水质目标、协商机制、共治措施等反复沟通数十次,历时半年之久,最终推动云南省、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川滇两省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1+3”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跨省河湖高层次议事协商机制。同时,她积极深入一线,为临沧、普洱、大理、楚雄等州(市)7000余名河(湖)长开展培训授课,大力提升基层河(湖)长履职能力。
在工作之余,丁佼和丈夫长期在社区服务、农村支教等方面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参加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北斗星志愿者驿站等NGO组织的公益活动,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超过4500小时。先后获五华山华山街道第四届“最美家庭”、省水利厅第二届文明家庭荣誉。
回首作为选调生扎根基层的经历,丁佼表示自己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在她眼中,选调生从来不应自带光环,在最近的一次对新上任选调生的培训交流中,她对即将奔赴一线的选调生们不断强调,选调生绝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身份,如果追求高薪、名声、个人英雄主义,就不应该选择这样一条路,选择之前应该遵从本心,选择之后就要坚持到底。她认为,作为选调生,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扶贫工作中的一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学会坚守,往往朴素的东西更有力量,遵从内心才能更持久。但无疑,选调生需要的是选择者的一份大格局,要敢于成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队伍中的一员,成为时代的中坚力量,而对于个体而言,这份经历也终将磨砺人的品格,锤炼人的韧性。
丁佼从不在采访中鼓吹选调生这个身份,她认为这个身份所要求的恰恰是主动抛去光环的同时,提出更高的标准,才不能辱没了选调生的名声。对于即将踏上征程的后辈们,她说出了“求学、务实,创新,坚守”八个字。以求学的姿态深入基层向大众学习,积极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务实的作风扎根于扶贫岗位,落实每一件工作任务;以创新的思维寻求工作上的突破,谨记多年高等教育带给自己的本领,高效完成任务,寻找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以坚守的决心坚持走完这条道路,不负初心与选择。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丁佼作为时代浪潮中的一个,时刻谨记着自己的使命,在这条路上坚守初心,坚持到底,即使会遇到许多风浪,她也坚信,每一个个体的努力涓流汇聚,终会迎来国家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章:《致敬最美巾帼奋斗者——博士选调生丁佼的别样精彩》
专访策划丨元静
撰稿丨李欣然
排版丨何胜男
责编丨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