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校友回访丨饮冰数年心未改,青丝换作桃李香
编者按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在民族追梦的旅程上,教师是梦想的筑造者。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我们时代“好老师”的集体肖像。一堂堂教学相长的课程,一次次春风化雨的沟通,一个个平凡伟大的身影,他们以赤诚之心躬耕教坛,投身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作为教师培养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其中不乏一些成长为特级教师。他们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扎根于祖国的天南海北,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与坚守,光辉履历背后是余韵悠长的教育故事和情怀。此篇,让我们一起聆听陆玉仙(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校友)、林红焰(化学学院校友)、王雪娟(文学院校友)、李荔萍(文学院校友)、楼朝辉(教育学部校友)五位特级教师校友的故事,致敬在三尺讲台辛勤工作的教师们,也勉励广大教师和师范学子汲取榜样力量,在人生路上不忘初心,更进一程。
01
热爱,以寻传道之路
陆玉仙于198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曾任教于杭州外国语学校,2006年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现已退休。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她语气坚定地说:“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你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这是最重要的。”支撑她在三尺讲台坚守30余年的,也正是这份热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只“喂”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陆玉仙深有同感,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她在不断学习,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她耐下心来想法设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教学其实是很个性化的事情,这对老师是不小的挑战”,她乐于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谁看了什么好书,谁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谁最近心里不舒服需要纾解……在和学生的互动中,陆玉仙教学生,也让学生教自己。
陆玉仙(前排左二)和学生的合影
“我首先热爱教师这份事业,之后的荣誉都是水到渠成的”,谈及怎么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现就职于北京景山学校、于2020年获评北京市特级教师的林红焰给出了和陆玉仙相似的答案。她很难找出一个作为优秀案例的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在她眼里都引以为豪,“他们有各自的优点,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她的目标始终是当老师,自从教第一天起,她就决心把工作做好,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工作到倦怠的时候,林红焰就提醒自己最初的目标是什么——不是评优评先,而是怎么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怎么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王雪娟在2021年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现担任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她在教学中找到了职业的幸福感。她提到,如果学生因为自己的教学或者某一番话,有了认知上的提升,开始努力改变自身,她就会很有成就感。2016年的毕业生,是伴随她职业快速成长的一届学生。共同奋斗的日子,有过很多相互激励的时刻。毕业后,学生们把她在毕业典礼上的话整理成了语录发给她。“我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曾经对他们起到的影响,也明白了他们会努力去成为我期待他们成为的样子。”在为学生付出的同时,她也得到了无可取代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如春风不歇,令育人之心永不冰封枯竭。
教导学生时,教师们也不忘把这“以热爱贯之”的经验传授出去。“现在的孩子确实挺苦的,从小到大基本都是‘卷’上来的”,林红焰理解学生的苦衷,她希望学生们明确好自己的目标,为热爱去努力而非为别人看重的东西,“累是不可避免的,但想到自己是因为热爱去做的,心里会更舒服一些。”
王雪娟(前排中)和学生的合影
清露坠素辉,德泽远山野。“特级教师”的头衔之下,往往就是一颗颗最简单、最炽热、最质朴的心。“要是你怕苦、怕烦、怕累,你早就转岗了”,陆玉仙笑着说,很快,她的语气又认真起来:“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奉献,要不断地奉献。”
02
传承,以悟师者精神
如今回想起在北师大中文系上学的日子,今年刚获评北京市特级教师的李荔萍语气和神情显得温柔而感动,不时停顿哽咽。她于1991年入学,课堂上遇见了不少有各自风格的好老师,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张燕玲副教授和邹晓丽教授。李荔萍跟张老师不算太熟,但她清楚记得有一天学生献血回来的时候,张老师用电饭锅炖了很多红豆汤。当她毕业时,张老师还给她写了推荐信,“读她写的信,我知道了老师怎么去观察一个学生,怎么去让一个学生看见他自己。”
李荔萍管邹老师叫“邹阿姨”。她毕业后,得知邹老师的身体出了些问题,但还是坚持给本科生开大课。邹老师那股子韧劲儿直至今日都鼓励着她。“当时有非常非常多的老师,在不同层面上给我们展现了生命的丰富性,让我知道了老师可以做成什么样子”,在侃侃而谈的李荔萍身上,那些承自恩师的,刻进骨子里的精神气质清晰无比。
李荔萍参加“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研修项目
林红焰同样从大学老师的身上学习到了师者精神。她曾昼夜不停地跟着王磊教授做研究,整个过程中王老师始终保持耐心,一步步指导她完成工作。老师的谆谆教诲打磨出了她如今认真执着的职业习惯。同为教师的母亲对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女儿的视角让她了解了更真实的教师工作状态,也初步明白了教师成就感的来源:“总有在其他老师眼里无可救药的学生,但他们和我妈妈的关系特别好。老师是能感化学生的,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身上总有闪光点。”
曾经接触到来自师者的关怀,让她们能以同样关切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生。李荔萍把教育的意义总结为“建立关系,产生意义,发展生命,完善社会”。她喜欢琢磨学生,也爱跟学生聊天,体会他们的困境。她曾在一所农村实验中学支教时遇到的一名学生,如今是一名海军。有天上课,那名学生管她要表扬,她就自己用红纸做了一张奖状给他,那成了他读书时期唯一的一张奖状,至今还在珍藏着。“我并不记得自己做过那件事情,但学生记得,教育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李荔萍工作后给学生的那一张张“奖状”,正如恩师张燕玲炖的那一锅红豆汤,那种温暖感可以持续一生。
林红焰
楼朝辉2010年来到北师大教育学部读博,对他而言,北师大校训中“行为世范”四个字的影响是终身的。自踏上工作岗位,楼朝辉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及学校管理研究工作,于2002年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从教四十载,他从新手教师到成长为今天的专家型教师。在担任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期间,楼朝辉始终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素养培育的核心动力。主持的课题《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小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曾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作为一线的实践者,用学术研究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这种扎根实践,以自身辐射能量影响他人的做法,得到了同事和家长的一致认可。“从学教育,到研究教育,再到实践教育”,这是他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在北师大求学的收获。在师大读书期间,来自天南地北的良师益友,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师者,继往圣之绝学,启万代之明智。自古以来浩繁经书里对师者的描述,已然具象化为三尺讲台上的剪影张张,教师不只是职业,更是一份传承。“北师大人确实要有教育的理想情怀。看到在全国各地教育战线活跃着的优秀的北师大学子,我们心里都会感到自豪。希望未来有志于教育的同学们也能如此”,王雪娟如是说。
03
革新,以应时代需求
胸藏文墨,贵能博闻。要坚持学习——无论是哪位老师,他们都一致认为这是成为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环。“专业上要不断追求进步,因为我们在大学里面学习的东西,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工作岗位的需要。”王雪娟认为,当老师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她提到,一些老师工作了五到十年之后,就觉得自己能胜任教学工作了,也就不会再去学习了,这实际上是在原地踏步。“如果想要不断成长,就一定要保持学习的状态”,这也是王雪娟一直提醒自己的事情。
王雪娟
陆玉仙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认为现在的学生都见多识广,因而不能只靠“吃老本”做教师。但这也是一个难点,常年不断地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既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也磨练一个人的心性品质,“如果心定,如果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那就是有股不服输的精神,你做什么事情都能成。”陆玉仙就靠这股劲头,一学就学到了现在,讲台一站就站到了退休。
面对时代的进步,老师的自我提升与修行是一方面,怎么满足一批批新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楼朝辉注重教育教学创新,他认为,学生除了课内知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更广泛深刻地体验生活,在差异化教育中成长为有个性的人才,而教育工作者要尽最大努力去发现孩子的差异、尊重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自主选择中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他任教的小学里有过一个姓陶的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听不进课,到了三四年级还会考试不及格,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班上的科学老师和班主任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在做手工时格外专注。此后,学校劝说家长合力为他提供了各种做科学实验的机会,后来他在浙江省多项科学竞赛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楼朝辉在课堂上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林红焰很坦然地面对近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她说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需要明白时代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她也在思考怎样把新知识融入化学课堂中,她认为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让学生们进行项目式学习。
教学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我逐渐体会到怎么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林红焰想教给学生有用的、灵活的知识,也希望培养他们拥有开阔的胸襟和家国的情怀。她曾经问她们学校的高考第一名为什么不出国学习计算机,那名学生回答:“如果我们这些人全部都出国了,那我们国家的计算机谁来研究呢?”这个回答使她非常震动,越回味感触越深,“教育是要教给人理想信念的,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并不急于一时。”
林红焰(右二)团队和王磊教授(左二)合影
创新的基础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学习之上。“专业的学习功底一定是教育最扎实的根基,没有专业的学识,教育教学工作无从谈起”,楼朝辉反复叮嘱这一点。革新离不开基础学习的土壤,向上发展必须有稳固的地基,越是一线教学工作者越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从语文这个学科本身来讲,文本解读能力肯定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过硬。同时,王雪娟还认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必备能力。
林红焰也就此给师弟师妹们提出了建议:把基础课程学懂学通,只有思维和格局站位高了,才能低头看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怎么带着学生学习,而不是告诉学生简单的结论。
04
坚守,以成育人之匠
不计辛勤一砚寒。基础教育战线上,一个教师带一届学生可能长至6年。校园里,莘莘学子来来往往,教师们坚守杏坛,只为看着一颗颗桃李亭亭生长,然后欣然而笑。
“我的经历有一些复杂,二十余年兜兜转转,还是一名老师”,李荔萍从毕业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书,又去到国外,再到密云农村支教,后又重回实验中学任教至今。她是在晚上十点接受的采访,接起电话时,还在赶时间批阅试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用了多年的比喻,放在师道传承的今天仍然恰当。揭开课堂的一角,老师们驻守在讲台和办公桌后的身影如松如竹,霜寒不凋而以才气韧性教诲面前人。
林红焰自认没经历过太多波折,从教数年算得上顺利。她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坚持到今天,一是因为有教书育人的愿望不曾更改,二是因为肯努力。所谓“顺风顺水”,亦是一种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她以此给了每一届学生可肆意穿梭的知识海洋。
单听王雪娟的声音,让人很难想象她已经有了24年教龄。她的声音很清澈,一如她面对教育行业“内卷”的焦虑时的淡然:“如果一个人有内驱力的话,自己愿意投身于此,才不会觉得倦怠,辛苦会是他可以掌控的范围之里的。”王雪娟本人也是如此,她肩上和心上都担着教师的使命感,希望能在教育事业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王雪娟与学生
陆玉仙认为选择一个职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理由,并惯以终身,“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有这个理想和信念。”她是受访教师里唯一一位已经退休的教师,谈起曾经的外语教学经历,她时不时就会提到“passion”这个词,即使已经离开课堂,她作为教师的那颗心仍坚定如初。
毕业十多年来,楼朝辉一边带领学校做差异教学研究,一边坚守语文教学第一线,获得了许多荣誉成就。楼朝辉所在的天长小学专门设置了差异教育研究院,将差异教育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课堂评价等各个方面,并最终落脚在促进孩子的最好发展上。面对教育新形势,他强调,“老师要有不断探索前行的勇气和决心”,家校冲突、课程减负……形势越复杂越要保持头脑冷静,楼朝辉一步步推动天长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完善。他说教育是全体社会的事情,也期望社会各方早日达成共识,共同追求教育的美好未来。
楼朝辉带学生做课外活动
05
结语
特级教师有相同的一面,他们努力、热情、专业、上进,他们既为经师更为人师。采访中,亲身接触那一面面为师的明镜,又如同看到了万花筒,洁净坚硬的外表后,是截然不同的丰富灵魂,里面有绚烂的火花,照亮着孩子们的世界。
当一个个标准的完美剪影从幕后走到台前,我们方能看见师者的形象和风骨:是看向懵懂少年的温柔双眼,是以十年为单位的坚守不移,是心怀理想的学生终成为自己曾仰慕的人。
每年教师节,所有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谢谢您”,献给为他人吐丝的春蚕,献给照亮黑暗的蜡炬。春风桃李,俯首甘为火种,被点亮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也将站上三尺讲台,为教育之火接力传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愿师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记者丨杨艾艾 杜晶昭
图片丨楼朝辉 林红焰 陆玉仙 李荔萍 王雪娟
排版丨唐晓薇
责编丨元静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避免收不到消息
请一定星标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