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学院有没有必要存在?这里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xjbcmyj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18-08-01


作者:Bill Grueskin 、Felix Salmon & Alexandria Neason

来源: cjr.org

编译:海绵鲍勃 阿勺(实习生)

编辑:罗布君


在看重实践经验超过书本知识的新闻行业,大学里新闻学院存在的合理性一直颇受争议。关于新闻有学还是无学的讨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美国新闻院校学费高昂的背景下,花高价读一个新闻硕士研究生最后做一个薪资平平的记者是否值得?


在新闻学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有效地用于工作?学生应该直接工作还是去新闻学院深造?


当经济和教育环境不断变化、记者角色也在发生转变,新闻学院是否在专业领域还占有一席之地?


针对这一话题,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Bill Grueskin、金融作家、编辑兼播客主播Felix Salmon和《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资深撰稿人Alexandria Neason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学界和业界难以相互说服,学生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通过这场辩论,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新闻学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当下新闻学院比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存在。”

by Bill Grueskin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


图片来源:twitter


我们在新闻学院教的一件事是考察信源的动机。这些人为什么要跟你爆料?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我先小小透露一下:我是哥大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前任院长。我的工资和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费。


大概没有人比我更有可能对这个话题抱有“偏见”了,但我必须解释一下,我的想法更多基于我在哥大之前做了30的新闻工作,以及从业以来看到的改变,而不是基于近10年来我在大学的经历。


1981年,我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开始我作为记者的职业生涯,当时我还是一个新记者,在一个朝气蓬勃但又备受困扰的晚报——《美国新闻》(News-American)工作。


有一天,报社让我去报道城南的一起枪击案。一名警察在一名司机试图从汽车后备箱取回登记的车时,开枪打死了这名男子。我前往现场,采访了警方发言人和当地的一些邻居,并开车到付费电话亭,打电话给编辑。


我一边说,编辑一边打字,他问我:“那个人警察发言人名字中间的首字母是什么?“


我当时不确定,但我不想让编辑知道我忘记获取这些基本信息,我当时愚蠢地想,我挂了电话就可以马上纠正,于是我从26个字母中随便猜了一个:“呃,我想他的中间名是……M。” 


编辑在那边叫了起来,“他名字的中间首字母是S!不是M!你要是再搞砸了这么基本的东西,我会当场解雇你!”


1986年,《美国新闻》倒闭,而那些报纸、编辑所代表的内部培训也正在消亡,哪怕许多新闻媒体以此而闻名。


当然,记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如好奇心、智慧和同情心等是无法被教授的。但在新闻学院还是可以学到许多东西的,比如学会如何区分好的报道和更好的报道,如何让受访者打开话匣子,如何核实信息,如何使用数据工具生产和传播报道,如何避免被陷入官司,以及假如被起诉如何为自己辩护。


我没有上过新闻学院,因为我知道,假如我犯了错,新闻编辑室会有编辑教训我,并把我培养成我想成为的记者。


现在有些新闻编辑室仍然有编辑会教你这个,但这样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如果媒体需要削减预算,往往先拿编辑部开刀。另一个原因是一些新媒体公司(错误地)认为错误可以及时得到纠正,因为读者会通过Twitter告诉记者(或这个世界)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传统的职业选择不会教给记者过去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记者不需要知道这些,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在工作中学到这些知识。


许多年轻的记者可能永远不会在传统媒体工作,这挺好的,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在职业生涯早期发表新闻报道的时候不容易犯错。但不犯错就不知道哪里有问题,也就不会有人纠正你的错误,因此这是新闻学院有必要存在的另一个原因。


当我还是记者的时候,我搞砸过几个报道,不过一般人不会通过查找档案再去追究。但是现在,如果你犯了严重的错误,就会在网上留下痕迹错误不仅影响报道发布之后的几周,还会影响之后很多年。学习新闻不能让人避免犯错,但它会教你作为记者所需的知识,以避免犯大部分错误。


而目前新闻学院也在发生改变。


许多新闻学院正在成为新闻业界创新和研究的温床,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新闻学院过去只是培养当地广播电视报纸记者的训练营,没有认识到大学在为行业提供见解和研究方面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新闻学院的教授已经意识到,面对新形势的胆怯和迟钝会阻碍新闻业的发展,或许是因为担心新闻就业市场萎缩对入学率会有影响,也或许是因为他们理解高等教育面临的机会和责任,总之,新闻学院正在做出反应。


在西北大学,参与NUvention项目的新闻学院的学生和骑士实验工作室,还有工程和传播领域的教授合作,设计了媒体技术驱动项目。


△西北大学埃文斯顿校园的大门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则与老师和公司合作,打算创新当地广播新闻的报道方式。

纽约大学的一个新闻项目与荷兰的记者平台合作,研究如何让读者持续关注深度报道,来维持调查性新闻网站的运营。


哥大引领中心领导了关于数字新闻的批判性研究; 比如说,调查俄罗斯广告系统如何对Facebook进行松散的操控。同时,布朗媒体创新中心还资助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一个合作项目。


△哥伦比亚大学

不是每个新闻学的学生都会参加这样的项目,也有许多人会选择传统的新闻写作或广播技能培训,或者研究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但这些项目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参与者,对于前沿新闻院校,这些项目还拉高了传统新闻学院的标准。


本科新闻课程都应该在保证打磨学生的写作和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有空去选修文学,历史和经济学课程


好的新闻项目帮助年轻记者挑战他们的预设和偏见,鼓励他们认识不同的人,远离舒适区,迫使他们提高记者需要的适应能力;还能发挥学生智力灵活性来应对无休止的技术变革,新闻业比以往更加有趣,更有活力。



新闻学院没有存在的必要


by Felix Salmon

金融作家、编辑和播客主播



图片来源:twitter


谈到新闻学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刻薄。1993年,任职于《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的Michael Lewis 就曾被问:新闻学院教的都是废话吗?


他回答:是。


普利策曾提出“将新闻培养成为一份需要高深学问的职业”(比如就像牧师、律师、医生等),而这个计划在今天这个关注流量和广告费的时代逐渐变成一句空话


牧师、律师或者医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很多可以用于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或技能。而新闻工作并非如此,也不应该是如此,即使新闻学校最坚定的捍卫者也不认为新闻专业是人们从事新闻行业的必要条件。


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辩至少持续了25年。一方面,有人认为在新闻专业学到的技能,能在日后编辑和报道时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更多敏锐的人发现,那些最优秀的记者往往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新闻学院的教育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另一个问题是,新闻学院是否应该存在?


如果按照Lewis的观点来看,如果新闻学院就是胡说,如果它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如果它无法将新闻业提升到一个专业的水平,那么,它无法证明其存在的正确性,没有它,世界会变得更好。


而事实正是如此。


新闻学院越有用,就越有必要尽快取消新闻学院。一个无用的新闻学院对于那些去那里读书的学生来说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哪怕老师的收益和学生的学费的增长能在部分程度上抵消这种浪费,但总体的影响是消极的,唯一的受害的是学生。要想避免这种消极影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新闻学院。


但是如果新闻学院的学生确实比那些没上过新闻学的学生更具显著优势呢?


那样的话,受害的是更多人。


因为,尽管新闻学院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但成本是惊人的。比如说,参加哥大新闻学院一个为期10个月的项目需要花105,820美元,参加为期12个月的项目要花147,418 美元,而参加为期两年的项目每年要花108,464 美元,也就是说,要花上两年和216,928美元才能获得一个研究生学位。


△哥大新闻学院官网入学费用(来源: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官网)


此外,读新闻学院意味着会丧失大量机会成本。一旦你从一所四年制大学毕业,马上就可以就业,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如果将职业生涯延后一两年,你将失去大量的收入以及宝贵的专业经验。即使刚开始以最低工资从事新闻工作,一两年后,你仍然会比那些花时间拿学位的人更有钱、更有经验、更有工作能力,并且几乎可以肯定,更有技能。


而对于那些没有选择读新闻学院的人,他们也会面临问题:应聘的时候,可能需要与花了十几万拿到哥大新闻学位的人竞争。


这样最终造成一种挤压效应,即新闻学院毕业生自身会受到巨额经济损失的挤压,然后在职场中还要去挤压那些没有选择新闻学院的新闻工作者。


对新闻业意味着什么?意味在一个强调多元化的行业,新闻编辑室的劳动力却变得越来越单一。


如果你是穷人、工薪阶层、农村有色人种、流动受限的人、抚养多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或者是历史中存在感低的少数派,你会去新闻学院吗?很有可能不会。


然而,这种人恰恰是新闻机构需要寻找的人。Carl Bernstein (报道过“水门事件”的著名调查记者)从未上过大学,但新闻行业需要更多的像他这样的人。


△Carl Bernstein


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法是完全取消新闻学研究生学位。这将有助于职场中的公平竞争,同时为学生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学费。此外,它会使行业重新回到在职培训的模式。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将从学习规则中获益,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更有成效、更加真实,还能(通过奖惩机制)使人集中注意力。 


新闻媒体无疑将会尝试将培训外包给新闻学院,而不是让钱和努力投入到昂贵的实习生项目中。一个良性运转的实习项目的价格不仅比新闻学院的低,而且更有价值。


因此,废除新闻学院,或者至少把它变成一个纯粹的学术科目,而不是职业培训,这样将会使培训重新回到新闻编辑室。




“中立,但学费是件头疼的事”


by Alexandria Neason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资深撰稿人


图片来源:twitter


是否有必要开设新闻专业研究生培养点一直以来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多年来,在职记者们常常定期参加各大高校举行的业界会议,其中一项内容正是讨论这一话题。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闻更像是一场商业贸易——有既定的规则和规范,新闻报道中的很多技巧是可以教授、完善和升级的。但是,记者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学习这些技巧,是在学校听老师讲课,还是到职业岗位上历练获取“实战”经验,这是业界关注的核心所在。


与此同时,新闻院校能够推出带有学院特色的专栏——这个专栏主要是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言论以及个人生活等相关内容,可通过全国各地的媒体进行订阅。这无疑为学院吸引了极大的公众注意力。


据《市场观察》(MarketWatch )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篇文章,截至3月中旬,美国申请就读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与新闻学院(包含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申请人数在过去4年中飙升了19%,而且该校今年的新闻专业新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的媒体和整合营销传播专业,上一学年本科新闻学申请人数较往年上升了24%。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今年增加了10%。


这股“新闻热”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学学位价值的激烈讨论。《纽约时报》的文化版块撰稿人Sopan Deb在Twitter上发表了这样的评论:“我并不否认新闻学专业存在的必要性,我只是认为,成为记者最有效的方法是到社会上锻炼,参加更多相关专业的实习。”


△Sopan Deb


Splinter News的作者Hamilton Nolan说得更为直接。他在一篇题为《新闻类院校:一个骗局》的文章中说道,“成为记者很简单,只要你去采集新闻,将它记录下来,最后找到一个愿意为你的新闻付费的人即可。”


关于新闻学价值的这场争论最后聚焦点在于:一纸证书也好,实用的专业技巧也罢,学生是否有必要投入昂贵的学费?


△不同项目的学位攻读月均费用 数据来源: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官方网站


拿哥大新闻学院来说,一名全日制新闻专业学生,一项为期10个月的课程下来,大概需要花费105,820美元。考虑到在职记者的平均工资,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Nolan认为,媒体机构内部出现一种同质化的趋势,许多新闻报道无法反映当地社区居民生活的全貌。而让人“难以企及”的学费使申请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同样趋于同质化:经济富裕是最基本的条件,生源的多样性受到挑战。


他说的有些道理,但无论是申请学校的奖学金或者实习单位的工资,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依靠裙带关系走后门的人。这些人利用这样的“先天优势”,为自己争取到极少的名额,而将那些同样渴望进入媒体机构的人排除在外。


进入媒体机构的前提是,你得有入职的机会。对于白人或者任何其他享有某种特权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难获得,因此,他们无法体会到获得这样的机会对于有色人种、女性、残疾人来说有多么困难。Slate杂志的助理编辑Rachelle Hampton对Nolan的文章提出了反驳:“那些认为新闻学院没什么用的人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而且认为新闻业是精英政治。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Rachelle Hampton


我读新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教育背景,能够让自己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中争取到更多的职业机会。当然我也没有那么天真,不至于认为只要有了硕士学位的证书,就真的能让我在职业生涯从此如鱼得水。但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接触更多优秀同行的平台。


对我而言,学业深造不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或许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与那些日后我职业生涯上的“伯乐”建立联系,这是在我本科生涯中不曾有过的机会。我认为花在教育上的费用如同做一笔投资,虽然有潜在的风险,但日后的回报也是可观的。带着这种想法,我申请了哥大的新闻硕士学位。但当我看到它的学费后——那年是51,656美元(不包括其他的学杂费用),我又动摇了,或许自己可以尝试别的途径,毕竟进入哥大新闻学院深造不是谁都能实现的。


攻读哥大新闻硕士学位无疑会为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0世纪80年代时,为了继续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母亲通过贷款的方式完成了学业,还贷花了她大约20年的时间。当时她的贷款金额是35,000美元,最后加利息在内,还清了约70,000美元。所以,母亲深知贷款和高额的利率意味着什么。


△哥大新闻学院官网关于学生奖学金的介绍


哥大最初为我提供了7000美元的奖学金,之后又增加到了9,150美元。第二学期以前,除了奖学金,我没有任何其他经济上的补贴。自那之后,我又获得了两笔其他类型的奖学金,合计起来,也有14,596美元。


昂贵的学费让我一直倍感压力。我用了两笔联邦贷款,一笔补贴——用于支付我失业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我总共借了82,778.69美元。我正在规划一项为期25年的还款计划,每月要向Navient(一家贷款机构)还325美元的费用。


我入读哥大的那一年,新闻学院取消了传统的定向项目。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媒体课程,包括视频制作、数据技术、报道和写作、广播和电视等。有些必修课程是新设的,但有些课程,比如我在秋季选修的叙述性写作课程,教会了我如何组织、撰写长达数月的长篇报道。事实证明,这是成为职业记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两年后,我在杂志社工作的第一篇采访稿就涉及到长篇报道写作。而由在职记者开设的新闻报道班让我渐渐学会如何从一个教育工作者,转变为一个职业记者。这门课程是一位仍供职于《纽约时报》的导师开设的,他的教学很有个人特色,课程也是生动有趣,自己获益匪浅。但是一些核心课程的学习经历是否如意,取决于自己被分配到哪些教授。因为他们的风格各异,要遇到适合自己的老师也得靠运气。


但不能忽视的是,几年的校园生涯,使我接触到了一些日后为我提供很多机会的“贵人”。毕业的那年夏天,因为学院提供的机会,我可以在独立的非营利教育新闻网站Hechinger Report实习。(这个机构只从哥大新闻报道班中的学生中招实习生)


后来,我成为哥伦比亚教师项目的一位研究员,工作了两年,我还联系了我的老教授Vanessa Gezari,(后来担任CJR的执行编辑),她鼓励我积极申请自己目前在CJR所担任的职位。


我愈发认为,自己是否拥有哥大新闻专业的学位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黑人女性,即使自己面前已经有了一扇“希望之窗”,它也随时有关上的可能。哥大于我而言,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她不仅为我提供了学识上的滋养,也培养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一切故事的发生都始于我在本科时期,就已下定决心,要继续深造。


我所有因为学业而贷款的费用总计是82,778.69美元,不包括利息,最后我通过借钱的方式还贷。直到今天,我仍然可以坦诚地说,对于借贷读书这件事,我有些后悔。过去四年间,这笔巨额费用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来自于它。虽然毕业后,我的工资稳步上升,但我挣的钱远远没有70,000美元。在纽约这座城市,即使对于一个单身且没有孩子的人来说,我的薪资也只够维持基本的生计。


新闻类院校,尤其像哥大这种名校,对于有新闻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但前提是你能确保自己能够争取奖学金,或者用其他方式承担绝大部分的费用。打心底里来说,我并不鼓励任何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坚持通过贷款求学,从此过着负债累累的生活。因为还有更多选择——比如去纽约市立大学读新闻,虽然是州立学校,但也接收非本地区的学生。而它的费用仅是哥大学费的一半。


不管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是印第安纳这位老师的职业选择,都只是个例。关于新闻院校是否有必要存在的这场辩论,更多的不是在讨论到底哪种方式学习新闻是对的,而是反映了我们这一代又一代人失败的尝试——试图使新闻业更具有包容性。




新闻学院有没有必要存在?

或者说,将来想从事新闻行业,本科毕业后,有没有必要再读新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近期好文荐读:


2018数据新闻奖揭晓 这5个最新趋势你该了解


人工智能来袭 华尔街日报的应对之策

“故事”来袭! 各大社交平台主攻的#Stories# 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