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2003,那些难以忘却的日子

2017-11-08 王利俊 王利俊



 又到6月末。无意间,目光再次聚焦到办公室书架上的木制牌匾纪念证书。"王利俊同志:感谢您在呼和浩特地区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指挥部期间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让我们铭记这难以忘却的日子。谨此纪念。"这是"呼和浩特地区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指挥部"颁发给我的纪念牌匾,落款时间是2003年6月。

 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整整14年了,但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每每想来还让人难以释怀——


2003年初,非典疫情由南向北开始在内蒙古蔓延,我所在的呼和浩特疫情日益严重。清晰地记得,刚刚进入4月,牛玉儒书记临危受命之时,正逢非典肆虐,短短40多天里,他就走遍呼和浩特市的街道社区,每天开会到深夜,整整瘦了3公斤。在他的督导下,18天时间,3万多平方米的SARS救治中心拔地而起……

 我是4月中旬由呼和浩特市民委被抽调到指挥部的,因为一开始就在办公室工作,所以有幸多次参加牛玉儒书记深夜主持召开的紧急会议,并与呼和浩特市委机要秘书一道起草过多个会议纪要。



 也正是这样近距离的观察与接触,使我对牛书记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感同身受,才有了一年后那首为人称道的悼念长诗《牛书记啊您慢点儿走》。其中有如下的诗句:

............

青山肃穆

黑河悲歌

如潮的花环

说不尽对您的哀思

如云的挽幛

写不完对您的怀念


哀悼的人流中

纷飞的泪雨里

不管问到哪个市民

都忘不了您的真情


小巷深处,工厂农村

多少次见您关切的笑容

招商北京,引资广东

多少次见您忙碌的身影

在抗击非典的指挥前线

您泰然自若,当机立断

在描绘蓝图的全委会上

您激情澎湃,成竹在胸

............


牛书记啊,您慢点儿走!

您不是与我们有一个约定

待到“五大工程”全面实现

您要与我们一起举杯同庆

而今您却失约,一个人匆匆先行

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我们

您才51岁啊,但风范长存

您的精神催我们继续前进!

............



 该诗本来是我让单位打字员打印后,悬挂于设在呼和浩特市党政大楼一楼的牛书记吊唁大厅的,市委宣传部长发现后就作出批示,要求发表在《呼和浩特日报》头版(题目被编辑改为《纷飞泪雨诉衷情》,篇幅较长自然也作了删节),后新华社官网也予以刊发。这是后话,放下不提。


 我们在指挥部工作的同志,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就都换上大夫那样的白大褂。从呼和浩特中蒙医院和第一医院抽调的几位女医护人员,每天上下午都要为我们测一次体温。因为她们戴着大口罩,我们压根儿没见过她们的尊荣,平时也只能依靠眼神交流。直到使命完成,大家都要各自返回单位时,我们才有机会一睹她们的风采,原来个个都是丽颜之人,"白衣天使"当是最合适不过的美誉。



指挥部的工作,"战时"的特点很明显,通宵达旦是常态,用现在大家熟悉的形象说法,真正是“五+二”“白+黑”,正如纪念证书表述的那样——“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我本人除了起草牛书记会议纪要,也撰写过市长的新闻发布会文稿,还有指挥部的其他重要文件,甚至指挥部的先进事迹材料。当然,我们也轮流值班,半夜里还要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与“青城牙医院”负责人刘大夫后来的相识,就是因为他曾几次电话咨询相关事宜。


期间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一天早上,政府食堂直接为我们指挥部服务的一位厨师,突然高烧38°以上,这可吓坏了指挥部上到牛玉儒书记、下到普通司机在内的上百号人。如果真的出现非典病人,那整个指挥部还不得瘫痪?!一番紧张的忙碌和排查,原来是该师傅连续几天加班熬夜,体虚身弱所致的感冒高烧,对症下药后次日便好转。谢天谢地,一场虚惊!



非典疫情初起时,我们正好刚把儿子送回凉城老家,让他与乡镇里姑姑叔叔家中的弟妹玩儿。后来随着疫情的蔓延,人们的活动受限,再想接回儿子就变得十分困难,我与儿子因此便有足足2个多月的隔绝而未能谋面。思念可想而知,倒成就了我的诗歌《想念儿子》,该诗发表在呼和浩特日报的副刊上——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将我与儿子无情阻隔

在这个城乡的两端

一百多里的短暂路途

犹如跨越万水千山

在抗击非典的指挥前线

我和我五岁的儿子

只能用电话交谈


爸爸,我在乡下挺好的

爷爷还给我讲很多很多故事

你和妈妈不要——不要想我——

儿子稚嫩而甜脆的声音

稀释着我思念的苦寒

我为我懂事的儿子

我年仅五岁的儿子

感动得泪流满面


就在两个月前  我的儿子

观看他钟情的《哈利波特》

以及那个《小鬼当家》的时候

还会手掌心冒着细汗

紧紧依偎在我怀里

现在  儿子所在的小镇

虽然看不到这两部电影

但我知道  我的儿子

今后不会再有害怕


 想念儿子

其实就是想念

一种成长的经历

一种做人的道理

走过这个非常时期

成熟和坚强起来的

不仅仅是我们自己



忙里偷闲间,我还有感而发,又写出了《坦然面对》《改陋习讲文明从娃娃抓起》等随笔,分别发表在2003年6月24日的呼和浩特晚报-生活港湾专刊和2003年6月26日的呼和浩特日报-科技教育专刊,以其鼓舞市民士气、倡导文明新风。


《坦然面对》这样开篇:问一位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朋友,最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她脱口而出:“坦然面对”。是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在这样的日子,我们比平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坦然面对——

坦然面对病魔,坦然面对伤痛,坦然面对别离,坦然面对生死,坦然面对特殊环境下的亲情、友情、爱情......


《改陋习讲文明从娃娃抓起》作为“话题”内容,首先以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起:在超市、书店、电影院等公共场所,5岁的儿子从不会随意将糖果纸、酸奶袋等废弃物扔掉,总要舍近求远地找到垃圾箱;遇到草坪,他也总能自觉地沿着道边走过去。

儿子的言行举止,给笔者这样的启示:改陋习,讲文明,必须从娃娃抓起。不是吗?记得在他刚刚能讲话时,我们就指着雪糕、酸奶包装上的卫生标志告诉他,吃完了东西,要放进垃圾箱。这样日积月累的教育,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紧张而忙碌的日子,大家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每当得知非典患者被成功治愈后愉快地出院,奋战在指挥部的我们和他(她)们一样无比高兴,并时刻分享着他(她)们的喜悦。当然,我们也同时为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而骄傲和自豪。


往事并不如烟。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是永远挥之不去的那些已经久违了的人,那些依然熟稔了的事。

2003,那些注定难以忘却的日子......


微信公众号:hhhtym

简书-竹园斋主人

电子邮箱:568141826@qq.com

QQ空间:https://user.qzone.qq.com/568141826

知网成果库:http://papers.cnki.net/nmgjzzy087

光明图片:http://ucenter.pic.gmw.cn/ucenter/index.d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