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东“爱心妈妈”:24年爱“你”如初

文明江苏 2019-04-05

8月8日,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江苏“时代楷模”如东税务局和赣榆税务局“爱心妈妈”团队先进事迹发布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如东税务局“爱心妈妈”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值得用二十年去讲述的故事。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身处平凡岗位,却甘愿默默做起弱势儿童的“妈妈”,用最平凡的力量讲述着人间大爱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她们不是我们的妈妈,却是除妈妈以外最亲的人。”在云贵高原,在黄海之滨,不同民族的孩子发出了同一种声音。在她们跨越时空的关怀与陪伴下,孩子们茁壮成长,以不同的方式立足岗位、回报社会。

她们就是江苏省如东县地税局的56位“爱心妈妈”。如东税务局“爱心妈妈”团队成立于1994年,由56名女税务干部组成。24年来,先后资助1200多名孩子上学,帮助106人实现就业,累计资助620多万元。“爱心妈妈”还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帮助,开通“兜兜爸讲故事”线上节目,点击量突破2600万;开展“点亮微心愿”行动,帮助210名特困孩子实现382个微心愿,捐赠物资超10万元;常年帮助12名聋哑、智障儿童,5人考入山东特殊大学,多人走上工作岗位。


“要不是阿姨向我伸出双手,

我可能永远都生活在大山里”

1997年仲夏,当时在稽查局工作的沈虹,从一本《女性天地》杂志上看到广西儿童少年基金会呼吁社会关注贫困失学女童的报道,初为人母的她,便萌生了资助一名失学儿童的念头,通过广西儿童少年基金会牵线,她从对方物色的若干名对象中,选定了有着一双澄澈大眼的失学女童岑秀琴。当时的她没有想到,这次选择,竟让她和一位壮族姑娘结下整整20年的母女情缘。

山里孩子小秀琴家里兄妹4人,妈妈常年生病,靠微薄的责任田维持生计。接上关系后,沈虹第一个动作,就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汇出一笔足够复读的钱、寄去一麻袋能穿几年的衣服和鞋袜,让秀琴重新回到朝思暮想的校园。寄钱寄物只是最基础的爱心资助,沈虹这位爱心妈妈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她与秀琴的老师保持热线联系,随时掌握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鼓励秀琴克服困难,经过勤奋苦读,秀琴终于考取连云港职业大学,沈虹立即打去电话:“你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我解决。”秀琴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传承大爱的完美循环

在如东地税六分局工作的程飞云身上,藏着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那时要不是有局里‘爱心妈妈’的资助,我全然没有今天。”程飞云回忆,初三那年,她的父母双双患病,本就贫困的家庭瞬间陷入了绝境,继续读书几乎不可能。

“那时候我以为,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程飞云说,她没想到自己的遭遇竟然引起了如东地税“爱心妈妈”的注意。“我辍学还不到一周,学校老师和‘爱心妈妈’们找到了我,把我带回了课堂”。也是得益于“妈妈”们的鼓励,程飞云顺利考取了大学。

“长大后,我想成为她们!”考上大学的程飞云在心里默默许下这样一个志愿。于是,她填报了财税类专业,毕业那年报考了如东县地方税务局,并如愿被录取。

从那一刻起,曾经受“爱心妈妈”资助的程飞云,也如愿地成了一位“爱心妈妈”。她努力工作、乐于公益,长期资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如今每到周末,程飞云和同事们总会前往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爱心妈妈”们坐在残障儿童中间,为他们讲故事,帮他们处理内务。她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手语,与失聪儿童实现基本交流。

从最早的“爱心妈妈”洪美,到60后的沈虹、管玉屏,70后的周小琴、王卉,再到80后的程飞云、汤皓澜,她们因工作会聚于如东地税局,因善缘而成为“爱心妈妈”群体,改变了千百名困难儿童的人生轨迹,实现了传承大爱的完美循环。

同“诚”效应 传递爱的真情实举

“爱心妈妈”的行动,正在如东形成涟漪效应。在“爱心妈妈”周小琴的发动下,岔南中学95届同学会成立“炭基金”,帮助岔南学生和孤寡老人,为他们雪中送炭。

“爱心妈妈”带动出了更多的“爱心爸爸”,带动出更多的爱心志愿者,让爱心在如东这座小城汇聚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正能量,成为城市最美的LOGO。

在如东,还活跃着一批像地税局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一样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企业职工,有的是老板,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志愿者。目前,如东县共有166612名志愿者,514支志愿服务团队,他们汇聚成如东志愿服务浪潮中的朵朵浪花,传递爱心、传递文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56位“爱心妈妈”秉承乐善好施的中华传统,开展志愿服务,用帮助一个人的真诚,融入一座城,带动一座城,用24年的爱心行动传递爱的暖流,传递诚的意志,忠实践行“厚德笃行”的如东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文明网、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共建文明江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