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这五年,向总书记报告!

福建日报 福建统计 2021-07-11


踏浪扬帆新福建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五周年之际

放眼八闽,又见稻黄果熟。


“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只要一想起福建,八闽大地历历在目,就像一幅生动的画。”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的深情话语一直回响在闽山闽水之间。


“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福建发展蓝图,提出切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的“四个切实”重要要求,殷殷嘱托重逾万钧。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牢记嘱托,奋勇前行。


五年来,福建省委把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每年都进行再回顾、再部署、再推动,进而形成贯彻落实的“三四八”机制,以制度刚性促落地实效长效——


在时间维度上


抓好“年初研究部署、年中协调推进、年底总结提升”三个具体阶段,在此基础上按要求每年3月向党中央专题报告;


在工作链条上


突出“全面学习领会、深化细化举措、扎实贯彻执行、检验落实成效”四个重点,形成完整的贯彻落实链条;


在工作进程上


抓好“严格对标对表、夯实主官主责、精细分解分工、强化盯办推进、确保落细落实、接受干群监督、加强激励奖惩、推进持续深化”等八个环节,形成贯彻落实的完整工作闭环。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锐意进取,步履坚实。


五年来,理念与实践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落地生根,转化为建设新福建的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坚毅前行,新时代新福建画卷渐次展开——


地区生产总值5年年均增长9.1%,总量跃居全国第十;


人均生产总值从5.3万元增加到9.1万元,升至全国第六;


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8%,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


东海之滨,海峡西岸,经济高素质、生态高颜值的新福建,正踏浪扬帆。


改革争先,激活发展一盘棋


福建,素有“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传统。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迈入先进行列,福建靠的是解放思想,凭的是先行先试。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培育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把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机制活,气象万千;机制活,满盘皆活。


找准定位谋发展。“多区叠加”,既是中央赋予的政策优势,带来千载难逢发展机遇,也凸显新时代福建深化改革、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与作为。


10月15日,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福建探索”再成“福建样本”。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四年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已推出的378项创新举措中,全国首创141项,其中对台81项,深化改革“试验田”、制度创新“苗圃地”当之无愧。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七大标志性工程,着力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本报记者 林辉/摄


面临“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发展机遇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力打造“两岸同胞共同家园”。随着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顺利合龙,闽台的距离更近了。


本报记者 林辉/摄


“只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去做”,福建制定惠及台胞66条措施、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42项措施,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梦想照进现实。



2018年收官之际,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郑重宣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93条深化措施开启福建改革开放新航程。


回望来时路,思想破冰、行动突围的精神因子,融入福建发展的时代底色,内化为八闽干部群众的不懈追求,成为推动新福建建设的内生动力。


改革争朝夕,落实在方寸。省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导向、复制推广、推进落实的“三个机制”,从改革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省各套班子领导带头,既做改革促进派,更当改革实干家。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尤其重要。


允许改革有失误,但绝不允许不改革。福建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容错纠错八种情形,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改革攻坚的主战场上,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也深深融入福建企业家的血脉中。


从家族企业到上市公司,再到市值千亿港元的世界级民族品牌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的安踏集团,从生产制造、创立品牌到零售转型、多品牌发展,在创新求变中成就卓越。



安踏是晋江民营企业的样本。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七次到晋江调研,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


“晋江经验”,成为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重要引领。


激荡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合力,誓将改革进行到底。


哪里有短板和不足,就改哪里。


开办企业是创业者面对的首道坎。几经压缩,企业开办环节已精简到企业登记、刻制公章和申领发票等3个必备环节,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尽管已是保留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但福建并未止步。


从践行“马上就办”理念、出台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到制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46项措施,一场场“点穴通脉”的提升行动,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抓改革、啃硬骨、涉险滩、闯新路,福建一路突破向前。


转换动能,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



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


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带,于福建而言,从昔日“前线”变身为改革开放前沿,产业体系虽已初步形成,却仍面临布局尚未完善、结构不够优化等不足。以什么来支撑福建的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前瞻性眼光把项目规划好,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产业优”的实现路径。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福建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让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省委书记于伟国一再强调:“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是稳增长、增后劲的重要支撑。”


创业7年,在动力电池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宁德时代“独角兽”异军突起,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上汽集团宁德基地项目竣工投产,一期项目年产能24万辆,首批30家配套供应商同步建成并投产,到2020年将实现千亿产值。


龙头引领下,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华丽蜕变为“经济增长极”。


一个个“金娃娃”,使福建产业结构由“轻”向“重”,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了不竭的动能和坚实支撑。


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千亿集群培育计划、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大戏,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聚化。


2018年,福建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16个。到2020年,全省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培育300家以上规模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20个以上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成长性好的千亿产业集群。


产业优化升级,必须依靠创新这一强大引擎。


“走创新之路是我们国家,也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争取让新大陆这样的创新企业多一些”……总书记的深情叮嘱,时时萦绕耳畔。


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


优化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字号”研发机构、省实验室等一批高质量创新载体,落子布局。


据科技部最新统计,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6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8位。


创新服务做“加法”,创新成本做“减法”。针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福建陆续出台企业研发分段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奖励等政策,2014年—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6.0%。


2018年,全省新增高成长企业162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215件,7项成果获国家年度科技成果奖。工信部公布的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福建以12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列前茅……


八闽大地上,从数字经济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智能制造,从新材料到生物医药,越来越多“新大陆”牢牢扭住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产业化,牢牢扭住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扭住占领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福建创新”在“中国智造”中大显身手。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福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步稳蹄疾。


枝叶关情,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林辉/摄


百姓富,是新福建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八闽百姓的牵挂,至今仍温暖着我们。


脱贫攻坚,始终被省委省政府视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成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立下军令状;省级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专项资金;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相关支出;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基础上,按致贫原因靶向施策……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福建尽锐出战,多管齐下,不断展现减贫事业的“福建担当”,演绎摆脱贫困的“福建故事”。



这里诞生了“中国扶贫第一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精准脱贫之路,彻底摆脱“老、少、边、穷”的刻板印象。


本报记者 林熙/摄


这里有总书记“一辈子忘不了的地方”。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是昔日寿宁县下党乡偏僻穷困的写照。30年间,下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绝壁上修路、在大山中谋发展,让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这里曾孕育造福工程的创新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而开创的宝贵经验,在传承中一以贯之,落细落实。省委省政府连续26年将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累计搬迁171万多人,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


老区、苏区的红土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却由于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弱,发展相对滞后,成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忘记老区,就是忘本。”赓续总书记对老区的深厚情谊,省委省政府聚焦联动发展,着力深化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从主要领导做起,每位省领导挂钩一个重点县;建立省直单位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重点县制度,在全省认定32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紧扣“可持续发展”的题眼,全力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攻城拔寨,战果显现。


本报记者 林辉/摄


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底110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65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有17个实现脱贫摘帽;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2050个实现摘帽。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乡村振兴稳步开局。


本报记者 林辉/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便亲手推动培育发展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2014年来闽考察时又强调,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认准特色现代农业之路,福建笃定前行。


安溪铁观音、古田食用菌、平和蜜柚、福鼎白茶……福建农业版图上,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早已声名在外。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各领风骚,三产融合深入推进。到2020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有望超千亿元。


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告别城市,来到田间地头,当起农民致富的帮手和高参;他们跋山涉水,播撒科技的种子,奏响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山海交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


20年来,16348人次的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服务地域全覆盖,为八闽广袤田野带来蓬勃生机。


在特色现代农业引领下,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八闽乡村图景正在生成。


厚植绿色,生态福建探路美丽中国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清新福建的生态优等生形象,深入人心。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从“生态省”建设,到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对绿色发展的追求,矢志不移。



制度创新,是永恒的主线;大胆改、深入试,是不变的主张。


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福建的绿色指挥棒,舞得虎虎生风。


2014年,福建对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约40%的3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取消GDP硬性考核。


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取消了对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四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GDP硬性考核。


卸下GDP考核压力,各地轻装上阵,锚定绿色发展。



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市场化机制,建立环境权益交易体系,进一步拓展“资源有偿、减排获益”实现路径。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18年度福建碳市场履约情况,全省255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义务履约率100%……


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方案》部署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制定了专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22项改革任务已形成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6项改革任务已形成初步成果,正探索形成经验;10项全国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正全力推进落实。



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尊重并激励基层创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地一品”生态文明改革经验频频涌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源于福建、在闽西武平取得决定性突破,而后走向全国。17年来,这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林改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


高举“进则全胜”旌旗,长汀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幼苗成林,山头复绿,荒山变身生态家园。30余年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146.2万亩下降为不到40万亩。



20年前,莆田开启了木兰溪流域治理进程,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整治,让老百姓告别了“家家筑有挡水之室,户户常备浮水之具”的困顿,真正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


释放生态红利,增添绿色福祉,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指向。


纵观八闽,优质的生态产品俯拾皆是,绿色红利触手可得。



历经1000多个日夜奋战,福州水系治理进入全面倒计时阶段,200多公里的河道全面贯通。依靠“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治理,107条内河“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流淌出榕城最美的风景线。



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福建构建起“1+7+N”污染防治攻坚政策体系,营造“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的生态福地。如今的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持续领跑全国。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对现有重点生态区位限制采伐的商品林进行赎买、租赁、改造提升,探索“社会得绿、林农得利”新路。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商品林赎买27.2万亩,林农直接受益超过3.5亿元。


生态建设,永远没有句号。生态优等生,执着前行。


永葆初心,从严治党护航高质量发展


航船定向,关键在党。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寄语,如黄钟大吕鸣于耳侧。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要坚定不移贯彻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毫不走样抓落实。


五年来,福建省委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的重要要求,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论和重要实践,严格对标对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自觉的责任担当、扎实的工作措施,切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福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以上率下的政治担当——


省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盯管党治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鲜明提出并落实“八个坚定不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推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发自内心、成为自觉。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


省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省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进步、达到新高度。


这是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在城市,军门社区工作法得到推广。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多方共治机制,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感觉更平安、更幸福。


本报记者 林辉/摄


在乡村,2004年以来,福建连续选派5批1.8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农村倾斜,并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这是担当作为的福建答卷——


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迫切需要各级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福建持续发力:全面推行蹲点调研、一线考核、专项考核,及时选用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设立省级关心关爱专项资金,印发《关于认真抓好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有关政策落实的通知》……


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这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把对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管理和监督在标准上严格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时谆谆教诲。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和着眼点,铁腕正风肃纪,持之以恒改进作风。


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首要任务,开展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始终坚持“零容忍”;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省委名义下发落深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文件;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八闽大地劲吹清风正气,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林熙/摄


大潮奔流千帆竞,八闽奋楫正当时。


五年,历史长河短短一瞬;五年,砥砺前行春华秋实。习近平总书记绘就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提出的切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的“四个切实”要求,正在福建广大干部群众仰俯无愧的实干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回头看”工作,推动贯彻落实进一步走深走实。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新福建建设必将取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via:吴毓健 郑璜 林侃 王永珍 李珂 张辉 潘园园 林宇熙 林蔚)


“动”数据告诉你,福建人的1800多天去了哪儿

图说经济 | 前三季度福建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福建8.0%↑ 于伟国要求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