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CarbonEnergy首届青年编委入选名单公布

Carbon Energy 2022-09-16

为进一步提升Carbon Energy(《碳能源(英文)》)的办刊水平,促进碳能源研究领域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并为期刊编委会培养后备力量,本刊2022年2月启动了青年编委招募。自招募公告发布以来,得到了碳能源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的广泛关注,共收到400余份海内外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宝贵简历,深深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经期刊专家委员会投票选拔,最终共有48位青年编委入选首届编委会,聘期2022.01-2023.12。现将青年编委名单公布如下(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

1

常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太阳光能催化转换。


2

晁栋梁


复旦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水系电池。


3

陈胜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石墨烯及二维纳米材料能源催化技术。


4

陈亦皇


温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聚合物/无机纳米晶智能复合材料(如光响应、温敏、光热转换、铁电性等体系)的精准合成及其在可控释放、金属空气电池、能量转换与存储等可持续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


5

陈宇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燃料电池及储能电池相关组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


6

邓浇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催化化学中涉及能源小分子转化的基础科学问题和研究难点。


7

Ewa Wierzbicka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Militar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olish.

Research  Interests:photocatalysis, photoelectrocatalysis, nanomaterials.


8

方方

复旦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主要是储氢材料和二次离子电池。


9

付更涛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新型能源材料、纳米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换。


10

葛婧捷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能源催化,单原子催化,过渡金属催化剂可控合成。


11

胡广志


云南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纳米能源与环境催化材料。


12

康黎星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碳纳米管的可控合成与组装、新奇物理化学性质的探索以及前沿应用的开发。


13

李鸽


阿尔伯塔大学终身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电化学储能。


14

李洪森

青岛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电化学与磁学的交叉研究,专注于采用先进的磁学测试技术解决电化学储能材料能量存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15

李家源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型无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和析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6

李犁

东北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碳基材料及新能源转换与存储研究。


17

梁骥


天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18

林丽利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储氢平台分子储放氢体系;CO2 加氢转化;反应机理研究。


19

林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能源材料的原位和球差电镜研究。


20

刘新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能源电池技术。


21

吕晶晶


温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电催化能源转化,包括电解水制氢、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电化学固氮等方向。


22

庞欢

扬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纳米电化学、能源化学。



23

彭新文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与功能材料、生物质碳材料与能源催化及电化学领域相关研究。


24

邱晨光

北京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碳基电子学;拟态神经电子器件与系统集成;陡峭亚阈值摆幅超低功耗器件。


25

Ranhman Daiyan


Lecturer,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Research  Interests: Research leadership, catalyst development for energy conversion, energy system modelling.


26

饶德伟

江苏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电池、催化剂、储气和净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设计材料;结合实验和理论技能(包括DFT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来了解催化剂或电池。


27

师恩政


西湖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碳纳米管、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及其相关材料。


28

田新龙

海南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和纳米材料功能化设计,应用于电催化、光/电解海水制氢、可燃冰转化和氢燃料电池。


29

万佳雨


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储能材料与器件、全固态电池、先进制造。


30

王欢

南开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二维材料与能源化学。


31

王雪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金属锂电池、全固态电池、冷冻电镜。


32

肖梅玲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燃料电池, 电催化合成,电解水制氢。


33

肖遥


温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先进新能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34

Xianyong Wu

Assistant Professor,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Rio Piedras Campus,United States. 

Research Interests:Rechargeable batteries for energy storage


35

谢琎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储能材料,原子层沉积。


36

徐飞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功能多孔高分子及其碳材料的分子设计、可控制备及物化性能研究。


37

姚永刚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材料的超高温瞬态合成与制造技术,特别是清洁能源与电池材料的快速开发与制造。


38

Yao Zheng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Australia.

Research  Interests:

The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 application.


39

袁一斐

温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二次电池储能材料及原位表征。


40

张传芳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联邦材料所教授。

研究方向:二维材料、能源存储、印刷电子。


41

张国新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碳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


42

张华彬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碳中和,单原子催化。


43

张佳楠

郑州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面向清洁能源应用的能源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氢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计算模拟。


44

张如范


清华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纳米碳材料、电催化、电致变色、功能纤维。


45

周光敏


清华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储能电化学及电池回收。


46

周伟东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47

朱文磊

南京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碳中和与智慧能源。


48

邹国强

中南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钠离子电容器、锂钠离子电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论计算。



最后向入选本刊青年编委会的各位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所有来信、咨询、推荐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感谢!感谢广大青年学者对Carbon Energy的认可和支持,相信优秀青年力量的注入,Carbon Energy的未来将更加精彩!


往期推荐

1.Carbon Energy2021年论文集锦

2.高起点SCIE期刊——Carbon Energy 2022年第一期上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