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上期,我们推送了毕业生心语硕士篇,今天博士篇如约而至,来一起听听2020届学长学姐的心声吧~




博士篇





重规划、保心态方可享生活、拥健康






王超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去向:浙江大学博士后


我是通过考研考进浙江大学的。最难忘是当年英语没考好,复试成绩比较靠后,也是经过调剂,参加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的最后复试,当时导师张晓明教授给了我加入求是园的机会,所以我一直很感激张老师。

整个硕士阶段,基本算“实验狂”了,白天上课,晚上做实验,同时开展了好多课题,那时候每天都很充实,但是也很累,而且这种模式是有很大弊端的。不能及时思考,战线太多也造成了每条战线你都走不得不够深入。进入博士阶段后,博士导师谷岩教授让我专注于一个课题,这样可以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无论是深度还是效率上都会有很多的提升。整个研究生阶段,我遇到的老师都是温文尔雅,亦师亦友,这对于我影响很大,也让我更坚定地选择科研这条道路。


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我们的研究成果被《Science》发表,我和我们学院90%的博士是一样的,并不是因为我多优秀,而是努力加幸运。每一项实验的设计很重要,我们的研究选择了重要的科学问题,平时我们也会开玩笑说,科研,选择大于努力。不过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大家都应该脚踏实地,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



关于工作还是保研,这个其实是人生的选择问题,这是需要个人认真思考的,而不是别人说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你选择前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1. 你喜欢科研吗,你对你做的方向感兴趣吗?2. 你的规划是把科研当事业还是当工作?

最后一些心得在这分享给大家(特别是马上要入学的新研究生)


第一,规划很重要。在你入学的第一学期,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做的实验并不多,规划下你的硕士阶段或者博士阶段,不同阶段之间的过度并没有想的那么容易。能考上浙大的,智商应该也不低,出现差异的原因无非是优秀的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第二,心态很重要,科研是一件漫长、枯燥的事情,“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一个实验的成功,需要摸索很多条件,一次次的摸索才是你最后一次成功的基础,所以不要在摸索过程就怀疑自己,也许你放弃的时候,正是你可以收获的时候。

第三,生活很重要。科研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在你感到疲惫的时候,要学会放松自己。我养了100多盆的多肉,每次浇水就是我休息的时间,看着多肉一天天成长也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给予了我不一样的快乐。

最后,身体很重要。科研是一件耗体力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经常去锻炼锻炼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是自己最大的资本。







珍惜学校、老师以及周围的一切






黄佳琪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去向:北京大学博士后


来到浙里的五六年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几乎都是发生在以实验室为原点,以宿舍和食堂平均值为半径的方圆一公里内。我很感恩在2015年加入了柯越海老师团队,在浙里拥有了五年的酸甜苦辣回忆。

我的导师柯越海教授、指导老师程洪强副教授是我在浙大最熟悉也最感谢的导师组合,柯老师与程老师对待学生都很真诚且负责,在柯lab实验室的五年受益匪浅。此外还要特别感谢病理系和生理系的很多老师,如胡虎、赖恩茵、张红河老师等,他们慷慨地分享实验室已有的设备与技术为我们平时的学习科研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印象最深的课是我们柯老师讲授的高级细胞生物学,通过一堂大课一堂文献讨论小课的方式让我们学以致用,快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与老师,为博士期间开阔眼界、融会贯通打下良好基础。我也在这门课中,收获了知识与爱情,认识了传说中的“隔壁实验室的师兄”。

母校教会我不断努力的重要性。周围的人都很优秀,尤其是上进的本科生们,也时常感慨不是我这条咸鱼游得太慢,实在是这个池塘里的鱼儿们都很勤奋上进。

方圆一公里外印象最深的事情莫过于2019年一个人去波士顿参加美国心血管协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了,我们老师得知自己去不了时,曾一度担心我一个人出远门会有安全问题(此处再次打call!我们lab的老师对学生真的很关心,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尽全力帮助)。感触最深的不光是一个人出行的经历,更多的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学者。




在找工作或者保研这方面,真诚地建议大家:专注科研,做好手头工作。有没有真正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思维,大牛们只需要三五分钟就会看透;而科研思维与能力的积淀,是每一名学生想要找好工作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即使是好的工作,如果没有好的能力与之匹敌,后续依然会很痛苦,所以既然早晚都要努力,那为何不早点努力呢?

希望学弟学妹们做好规划,本科生以学业为重,研究生以科研为重,分清轻重缓急,规划好每一天和每一周。另外,不管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要珍惜上课的时间并多多认识同学,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同桌是否会成为那个为你提供质粒,细胞系,甚至其他应急便利的科研朋友,亦或是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乃至人生伴侣。



此外,多学习不同的知识,浙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氛围,希望大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关注自己课题外的内容,不管是科研讲座还是国际交流,打开自己的眼界,深入思考并了解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与技术,并更好地为自己所用。






供稿|王超  黄佳琪

内容整理|黄万蒙

编辑|祝淋慧



推荐阅读

毕业季 | 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

张岩课题组Cell Research揭示代谢型γ-氨基丁酸受体激活机制的结构基础

毕业季 | 立足基础,在转化和创新的道路上拔节成长——周飞飞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今日头条公众号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微信公众号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新浪微博公众号:@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