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记省长为什么顶格推进安徽这项改革?

常国水 聊时局 2024-05-02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安徽省财政预算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


这一年,是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首个完整年。


以往,安徽省级部门预算是以各部门上一年预算为基数,向上浮动。而零基预算改革,就是取消基数,打破各部门对基数依赖,改变过去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


安徽省零基预算改革启动于2022年6月,全面实施于2023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项改革推进得怎么样了?效果怎么样?

01省长之问


一个地方的财政被视为地方的“钱袋子”,“钱袋子”里的钱怎么花,事关一个地方的发展,事关一个地方的民生福祉。
2021年2月,刚到安徽工作不久的省长王清宪,在一次省级会议上,发出了省长之问:提高财政投入质效的理想化方案是什么样的?
省长的发问,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
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需要干的大事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与此同时,财政增长幅度有限,加之过去的预算方式,将财政资金分散切到各部门,无法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
省长之问,切中肯綮。
要想进一步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必须优化,使用效率必须提升,改革势在必行。
零基预算改革上有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又有一些先发省份的探索前行,成为安徽财政预算改革一个较理想的方向。
2021年底,在编制第二年预算时,为设立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安徽先行试点,统筹81.1亿元,打响改革的“第一枪”。2022年6月,省政府印发执行《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改革正式推开,9月,省政府召开改革研讨会,吹响全面改革冲锋号角,同年底,在编制2023年预算时,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施行。
“零基预算改革,改变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涉及部门多,打破行政管理的壁垒和利益的藩篱十分关键,而安徽改革顺利推进,得益于顶格推进。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提出“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管理体制”,为改革定调;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多次召开改革研讨会、推进会,部署推动改革。
“省长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预算编制工作,还是头一次。”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顶格推进突破了政府工作层次束缚,一杆子到底,直击痛点难点,确保了改革的力度和实效。
02“高效地花钱”


零基预算怎么改?得从以前预算编制方式说起。
以往的预算编制,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基数的存在,“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那么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
这一预算编制方式容易产生两大弊端。其一是形成对基数依赖的弊端,有的部门为了“护盘子、守基数”,政策项目到期没有清理退出;有的部门资金固化到内设处室,“一个处室一项资金”。其二是以往资金分散,由于统筹不够,“撒胡椒面”,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政务信息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改革前,近90个部门都有预算信息化资金,小而散,带来重复、低效建设的问题。改革后,这些“小而散”的信息化资金整合为一项“数字安徽”专项资金,由省数据资源局牵头管理、统筹实施,有效避免了浪费。
“以前一张图卖90个部门,现在是90个部门用一张图。”某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打比方道,前后看似相似,实际上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
改革必须打破固化的预算基数。
现在的预算编制方式彻底取消了过去的基数,一个部门要拿到资金,首先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提前谋划项目,并按照轻重缓急排序,财政部门再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
简言之,就是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必须先谋事,再排钱。
“破基数”只是改革第一步。改革着眼的是优化、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比如清理超期的项目及其背后的支出政策,比如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再比如整合低效重复的分散资金,等等。最终,将腾出来的钱,用在省委省政府最重要、最关心和人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大事要事上。
以近两年为例。
2023年预算,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8.9亿元,压减项目数482个;2024年预算,项目数量较上年再压减114个,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压减15%。
“压减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将宝贵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说白了,就是让钱花得更高效。”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03“倒逼政府工作的整合”


任何一项改革都能产生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
零基预算改革的显性效果是通过对财政资金的整合优化统筹,让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让集中财力办大事成为可能,零基预算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2023年预算,围绕民生、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编制了省级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三类95项756亿元的重点保障事项清单。2024年预算,继续动态编制81项843亿元的重点保障事项清单,有效保障中央及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可以说,安徽的大事要事百姓事,有了充足的资金护航。
另一方面,零基预算改革的隐性效果是用财政资金的整合,倒逼政府工作的整合,推动提升政府部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这不得不提零基预算改革中设立的资金运作专班模式。2023年,安徽在产业、科技、民生等多个领域,将以往分散在110个部门使用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为10个专项资金,组建10个统筹资金使用工作专班。
这10个专班每个都由省领导分管,牵头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对于资金的使用,省领导、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坐在一起,谋划项目,分配资金,一改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让工作变得协同起来。
比如“创业安徽”建设,以前涉及近10个部门,资金分散,各部门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拳头效应。现在整合为专项资金后,由人社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一起筹谋,有计划有节奏的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钱节约了,活动还搞得有声有色。
零基预算改革还改革了各行政主管部门的传统行政思维,把过去“各管一块”“办事就要钱”等传统思维,转变为从更高维度理解和把握政府管理内涵和公共支出方向。
过去,造桌腿的只管桌腿,造桌面的只管桌面。改革后,通过财政资金这个纽带,造桌腿的想着造桌面的,造桌面的想着造桌腿的。
来源:聊时局  记者:常国水

推荐阅读:

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浙江成立一新机构,省委书记首次前往调研

值班编辑 徐文兵  实习生 章慧香
点亮“在看”
就是给小编最大的嘉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