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精酿市场不得不看的5个残酷真相
随着精酿啤酒在中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精酿啤酒的市场潜力正逐渐被行业认可。
近几年上海开了很多精酿啤酒吧,有类似于啤酒阿姨模式的啤酒超市,也有类似拳击猫模式的自酿啤酒屋。
作为精酿啤酒的骨灰级粉丝,主编一直非常想要了解如今中国精酿市场的现状与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的采访主角啤加,是啤酒超市+餐饮酒吧结合的经营模式的精酿啤酒酒吧,于2017年8月开始试营业,目前在上海已经有三家分店。
因此,他们的销售数据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但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究竟谁是精酿界的断货王?
消费者更偏爱哪种精酿?
国产精酿买的人多吗?
啤加的自酿鲜啤是否有优势?
让我们一起从采访中,找到答案。
啤加人广店打出的口号是:全球啤酒任君挑选。
但遗憾的是,从啤加给到的销售数据来看,虽然啤加有600多种啤酒供消费者自由挑选,但瓶啤销量排名前五还是大众最为熟悉的品牌,分别是:福佳白、朝日、科罗娜、白熊、1664。
在中国,啤酒本身就是一种舶来品,精酿啤酒的概念也是最近才火起来的。销量前五的啤酒品牌中,只有福佳白和白熊算精酿,可见如今中国的啤酒市场还是工业拉格占主导地位,精酿文化在国内的酒文化中仍旧是小众。
很多对精酿并没有太深了解的消费者来到酒吧,面对琳琅满目的酒柜,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最终还是会下意识选择认识的品牌。而且很多高品质的精酿价格偏高,也会成为消费者尝试迈出第一步的阻碍。
福佳白作为2016年啤酒世界杯麦啤品类金奖,是很多人了解精酿的敲砖门,在啤酒圈内知名度较高,铺货量广,超市便利店随处可见,价格也相对亲民。因此,福佳白啤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瓶啤销量冠军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店员表示,经常会看到有些消费者走进店里,徘徊犹豫了半天,直到看到福佳白,立马变得果断起来,取酒的时候都是一筐筐拿的。福佳白在精酿界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啤加在开啤酒超市的同时,还拥有4款自酿鲜啤,而且销量成绩非常好看:在所有品类总销量中,啤加自酿的四款鲜啤包揽了前三和第七。
第一名是啤加小麦王6.87%, 第二名啤加皮尔森6.21%,第三名啤加IPA 3.65%,然后第四名才到瓶啤福佳白3.56%,啤加黑啤2.2%排名第七。啤加自酿的鲜啤与冰柜中的瓶啤相比,销量占绝对优势。
精酿爱好者的诉求是品尝更多极具个性的精酿,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店内提供的现打鲜啤更新鲜、方便、吸引人。
据啤加的市场总监透露,他们也曾经尝试换过其他品牌的鲜啤,但惊喜地发现有些熟客竟然能尝出区别,并表示更喜欢啤加自有品牌的鲜啤。可见,能获得消费者们的一致青睐,啤加自酿啤酒的高品质也功不可没。
啤加鲜啤除了门店现售,还有1小时直送上门的服务,配送区上海中环内全覆盖,外环内大部分地区可覆盖。有2L和3L可选,塑料瓶身可以最大化保证精酿新鲜。
这不禁让主编想起了1周前写的麒麟啤酒送货上门的预定服务,现在看来,其实根本不用羡慕霓虹国,中国的外卖小哥和酒吧早就先行一步了。
在所有品类总销量中,除了青岛原浆是瓶啤总销量排名前10,接下来是南京高大师和熊猫精酿排名在60名左右,整体表现是进口精酿更有优势。
啤加的精酿统一按照国家陈列,每一个冰柜上都有相应的国旗标志。这样分类,比按照精酿的品种分更为简单直观。更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来店的消费者,对于精酿的认识还不够专业,“全球进口”的概念比“双倍IPA”的噱头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
有趣的是,国产精酿的受众大多是外国人。但随着近几年国产精酿的品质变高、名声打响,以及年轻人对国货的认同感增强,国产精酿未来可能会有超预期的表现。
啤加运营的这1年多时间以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来店消费者群体在扩大。
啤加自2017年10月刚开店的时候,多以30-40岁精酿深度爱好者、外国人为主,且男性居多。
到如今2019年3月份,年龄跨度已经扩大到18-60岁,女性消费者也越来越多,酒吧甚至会承办一些家庭聚会。有些来上海旅游的游客,也会来酒吧打卡。
店员们也常常会遇到很多啤酒小白,一般给他们推荐啤酒,都是先问酒精的接受度、喜欢口感偏苦还是甜还是酸,再介绍他们一些入门的精酿品牌。
其中,女孩子大多对果味啤酒接受度较高,还有更多的客人都是看包装是否合眼缘决定买哪款酒。
为了了解哪种精酿品种最好卖,我们选取了销量前30的啤酒品类在所有产品销量中的占比,其中包括鲜啤。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口味较为清淡的小麦啤和拉格占了总销量的31.78%,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销量前五大巨头都是这两个品种,但还是可以看出消费者们在经历了那么多年工业拉格的调教后,喝啤酒还是更加适应偏淡的口感。
但是,从IPA、修道院、果味啤酒的数据表现来看,消费者群体也在扩大,无论是敢于尝试“重口味”精酿的爱好者,还是“想喝不苦的啤酒”的女性,都身体力行地贡献了销量,让一些小众精酿在这场碾压式数据统计中拥有了姓名。
从以上数据来看,精酿啤酒的发展前景虽然被无数人看好,但面对的挑战也相当严峻:工业拉格地位稳固、精酿价格偏高、国人对啤酒认同度不够……但最大的挑战是消费者们对于精酿啤酒的了解不足。
消费者因为不够了解,所以不敢尝试、舍不得花钱、下意识反感,这些问题都能够通过精酿文化推广来解决。
啤加也早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始身体力行地做起了科普工作:在店铺里放置精酿杂志、公众号内转载一些科普文章、开设线下品酒会活动、试饮推广活动。
同时,啤加的市场总监还表示:未来会考虑给每款酒上打上更详尽的标签,帮助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精酿。
以上都是酒吧能够做的推广措施,而小众的精酿品牌也应该在用心酿酒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地靠“讲故事”来积极推广自己的产品,毕竟价格和品质摆在那里,只差推广了。
在销量排前三的国产啤酒中,青岛原浆凭借高知名度的企业背书,和接地气的推广策略,吸引到了消费者。
而偏小众的高大师、熊猫精酿能够在这600多款精酿中杀到前100,这与他们完善的产品体系、噱头十足的包装和命名也密不可分。这些都是新生代小酒厂,可以参考借鉴的发展方向。
🍺
随着国民消费升级,从工业啤酒向精酿啤酒过度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但揭开精酿啤酒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的面纱后,我们发现大部分消费者暂时还是处于看热闹、尝新鲜的状态。
让精酿事业真正地走进大众,让普通消费者们了解精酿、接受精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项大工程也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为了我们热爱的精酿事业,多付出一些努力又有什么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