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水太干净,政府竟允许排污水为海产品“补充营养”
我们经常听到水质污染导致无鱼可捕,极少听说因为环境治理太好导致渔业受损。但“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的事正在日本发生。
日本国会众议院6月3日通过了一项关于修改《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的法案,允许日本濑户内海沿岸的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海域的水质情况,在满足政府环保基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限制。新的法规计划从明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
日本本次修改法规的背景是,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根据现行法规,长年实施严格的污水排放限制,使得海水中的营养元素“营养盐”得不到充分的补充,进而导致海产品产量减少。
用日本政府环境省官员的话说,就是“濑户内海太干净了,要适当排放一些污水,为海苔和鱼贝等海产品补充营养”。今后,因为营养盐不足而出现海产品减产的地区,可以自行放宽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在依然满足环境保护基准的前提下,适量地向海中排放一些含有海产品所需营业元素的污水。
濑户内海是位于日本列岛西半部,本州岛、九州岛和四国岛中间的狭长海域,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是日本最大的内海。濑户内海沿岸地带是日本西部的经济中心,分布着很多工业地带,人口密集。大阪、神户、广岛等日本知名城市也位于这一地区。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大量工厂的诞生也让日本经历了一段环境严重恶化的时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位于日本九州岛南部的熊本县水俣市,由于化工厂有毒工业废水长期大量排水附近水俣湾中,导致被海产品被污染,人食用这些海产品后出现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甚至死亡的奇怪的病症。这种病在1956年被发现,并被为“水俣病”,是世界主要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濑户内海沿岸作为日本传统经济要地,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大量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濑户内海的营养盐过多,海藻类等有害动植物过度繁衍,海岸附近频繁出现“红潮”。为了改善该海域的水质,日本专门出台了名为《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的法律,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使海水中的营养盐大幅减少。
濑户内海被岛屿环绕,地理环境相对闭塞,且沿岸人口和工厂密集,通常比较容易受到污染,如今水质得到如此好的改善实属不易。
正所谓物极必反,水质的改善又给当地渔业带来了麻烦。
近年来,当地水产养殖和渔业从业者发现,养殖的海苔出现褪色的问题,玉筋鱼的数量也明显减少。起初,没有人能理解为什么海水变干净了,鱼反而少了。后来兵库县水产技术中心的研究发现,海水中浮游生物逐年减少,这意味着玉筋鱼赖以生存的食物也在减少,玉筋鱼变瘦,每条雌性玉筋鱼的产卵量在近30年中减少了约三成。而玉筋鱼食物减少的原因正是海水中的营养元素出现了减少。研究者还发现,在适当向海水中补充营养盐之后,海水水质并不会出现污染,海产品的产量却能出现倍增。
因此,濑户内海周边地区基于相关研究结果向政府提议适当放宽排放限制,为海产品补充营养,以确保渔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正如文章最开始写到的那样,日本国会最终修改了相关的法规,力求平衡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热点回顾
●藏族留日博士王育华:为中日架起一座“发光的桥”
●70岁退休,日本加快延迟退休步伐
●1/4的日本中年男人单身,欧吉桑们在想什么?
●日本政府在鼓励大家生娃这件事上是认真的
●在日本买免税品用于代购违法,中国男子被追缴1400万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