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有困难,就来顶端丨等待摘星回家的人,再冷的天也有暖意透来!

顶端新闻 2022-11-25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逸菲 曾令统/文 宋若旻/图


中州大道跨过东风渠的桥下,一顶蓝色帐篷有些显眼,这是郑州务工人岳新亮在郑州临时的“家”。


帐篷很薄,市面上不到一百块钱就能买到。支撑帐篷的龙骨还没筷子粗,颤颤巍巍的在寒风中拱起一个弧度,成为岳新亮和天地间脆弱的遮蔽。


白天出门找活赚钱,夜晚住在帐篷里等待摘掉行程码上的星星,回周口老家过年,岳新亮并不觉得辛苦,他说打短工时,找个遮风的地方临时凑合,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1月21日晚,冷冽的降雪中,突然有人找上门,给他送来棉大衣和棉被,他难掩开心。


铺盖一卷就走,他说务工人没有那么多牵绊


比起旁边同住的只有一个铺盖卷的兄弟,岳新亮蓝色帐篷算是豪宅了。拉链一拉,便能遮挡风雪,除了几个小洞有些透风---这是岳新亮躲懒坐在帐篷里抽烟,不小心烧到的。


他已经在帐篷里住了十几天了,元旦过后,疫情让他暂时不便返回周口太康老家,“这几天估计回不去”,他给家中妻子打电话,“我再在郑州待几天,找找活干。”


岳新亮是个泥瓦工,在郑州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用工消息一般从同乡务工的微信群里翻找。


夏天比冬天的活多,如果辛苦一点,除去每月一千多元的固定开销,他能省下五六千元转给家中的妻子;冬天就没那么多了,平均每月只能攒下三四千元。


他没想过会在郑州桥下“困”这么久。


在这之前,如果在大一点的工地干活,对方可能会包吃住;如果不包住,他会和同乡一起找个能挡风的地方凑合几晚——因为工作不稳定,与他一样做零工的农民工都觉得,租房不值当,没有固定住所,说走就走,也没有那么多牵绊。


“铺盖一卷都走了,这么多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1月21日下午3点,岳新亮从蓝色帐篷里探出头,“但这是第一次在帐篷里住这么久。”


郑州市多地升级为疫情中风险后,居民的行程码都带上了星,岳新亮和同乡伙伴原想着只要几天就能回老家,“就一起凑合凑合,找个地方住。”


之前有人住过中州大道的桥下,V型通道贯穿东西,地面虽然坑洼不平、满是灰尘,因靠近水边,凉风阵阵,冬天站在这里,寒气会顺着双脚,向全身蔓延。


但东侧的出口经常有车停放,这就挡住了呼啸的穿堂风,他们觉得是个睡觉的好地方。


不仅他和同乡觉得好,其他一些务工人员也认为这个地方是个“香饽饽”,岳新亮说,最热闹的时候,狭小的一片通道,容纳了二三十人。


“最近这里只有五六个人了,”岳新亮有些孤寂,“其他人趁着疫情前都回老家了。”


不想回家招人烦,他白天仍在找活干


前几天,郑州疫情好转,岳新亮和妻子打听起从郑州回老家的防疫政策。


“郑州有中高风险区,回去就得隔离,还要自费,”岳新亮有些舍不得钱,而即使不隔离,他也有些在意村里邻居们的看法,“都是邻里街坊,也不能招人嫌。”


不回家也不能坐吃山空,岳新亮和留下来的几个同乡,尽量在白天找散活儿,“一天最多能挣两百多。”岳新亮显得有些兴奋。


但疫情之下,找活也不能跑得太远,岳新亮最远只去过离桥下五六公里远的工地,“害怕去到哪里涉及封控区、管控区的不对了,我连桥下都回不来。”


岳新亮还有一个在河北打工的弟弟,暂时也回不了老家。家中父母、妻儿也都知道他暂居桥下,“他们能说啥,就让我自己招呼住。”他笑道。


疫情还没有清零,他和弟弟都做好回不去的准备,如果是这样,这将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离家在外度过的春节,但这也并未成为他心中难以磨灭的乡愁。


自初中毕业、在外打工20余年,岳新亮早已习惯带着铺盖、奔波各地的状态,蜗居桥下并没有让他觉得窘迫,二十岁时在广州打工,没有办理暂住证,经常被迫东奔西跑,曾经有二十多天没有活干,更没有轻薄的蓝色帐篷相伴;相比之下,岳新亮觉得眼下的居住条件已经算是不错,岳新亮有着农民工群体特有的务实,没空伤春悲秋,他很乐观。


桥附近有同乡开的小餐馆,这里是岳新亮的手机充电站、物品寄存处、也是他和几个关系要好的同乡偶尔聚会喝酒的安全港湾。


“帐篷里放了四床被子,衣服带的也够,换洗的干净衣物及贵重物品都放在餐馆,”岳新亮说,“想喝热水也管够,街上小店的人都很好,拿着杯子过去,都会给我接满热水。”

检查行程码的星星,是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

蓝色帐篷上方是中州大道立交桥,主干道车来车往,声音嘈杂,岳新亮躲在狭小的帐篷里,早已经习惯。


下午五六点就是最吵闹的时候,晚上的中州大道还算安静,没有什么事,他定好第二天早上五六点上工的闹钟,七八点就早早入睡。


如果碰上几个同乡也有空,大家心情好,也会叫一点外卖,围绕在一起,喝点小酒,随便聊着天。


在与家人视频聊天时,如果碰上周末,儿子从寄宿学校回家,他会跟儿子说上几句,“我跟他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我这样,”岳新亮笑着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也说不了什么大道理,只能这样叮嘱儿子。


儿子是独生子,也是家中花费的最大头儿,因为要上寄宿学校,每个月大体要花一千多元。孩子正值青春期,为了更好照顾家庭,妻子结束了在外打工,专心在家照顾老人和儿子,“现在就是我一个人挣钱。”


新年的疫情,让岳新亮只有一两千元的月收入,这不够一家人的开销,好在家人健康,这是给他最大的安慰。


现在,岳新亮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手机里的行程码,还带不带星星,他也做好在郑州过年的准备,只是桥下没有春联、没有鞭炮,只有一尊不知被谁放在桥墩上的财神爷雕像。


“看着财神爷,多少也能感觉到年味儿了,”岳新亮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如果真回不去,打算跟同乡的这几个人商量,要不要一起住个酒店。”


1月21日晚,岳新亮主动联系到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说晚上九点多,他和上工一天回来的同乡们正准备休息,就有政府工作人员来到桥下,给他们一人送去了一件军大衣和棉被,“突然有人送东西,还没反应过来,”电话中,岳新亮难掩开心,“谢谢他们,还惦记着我们。”


【征集】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暖冬,开启扶贫济困行动,与您一起温暖过新年。特殊的疫情,打乱了同胞老乡们归家的节奏。今年春节,很多老乡可能会选择就地过年。出门在外,又在天寒时节,难免可能会遇到一些难处。


若你因无法回家过年,而遭遇生活困难,需要一些帮助,请联系我们。今起,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暖冬栏目组,开启扶贫济困行动。您若有需要,请联系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0371-86088666。



————————————————————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编辑:王月  审核:杨化涛




热点推荐


河南新增4例本土确诊,郑州这些区域解封!


紧急预警:这类快递,千万别收!!!


速看!河南18地返乡人员最新报备要求!


你网购的年货到了吗?河南多家物流企业宣布提前停运!


首付745万买的房子没了,还要倒赔500万!她为何成"最惨购房人"?


2021郑州白领人均年终奖8824元,你达标了吗?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