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房4.0时代】杭州西站中标结果最终出炉—筑境与铁四院联合设计的方案喜获中标
* 欢迎将筑境设计设为星标公众号
不错过任何精彩资讯*
近日,新建杭州西站站房暨站城综合体建筑概念设计方案中标结果最终出炉,由程泰宁院士领衔,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筑境设计联合体的“云之城”方案拔得头筹,喜获中标。
8月21日-8月25日,程泰宁院士领衔,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筑境设计联合体设计的杭州西站站房建筑概念方案首次正式亮相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面向杭州市民公开征求意见,全城瞩目,吸引了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24小时、杭州日报、都市快报等数十家省市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争相报道,多位专家高度点评,数千名市民参观,反响热烈。
(点击视频观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认为,杭州西站设计方案最大亮点是打破城市建设和铁路场站建设的隔阂,在国内开创了站城一体化的先河。
1
在杭州西站站房方案中,我们看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流线和站城一体的功能布局,既节约集约用地,又增加复合功能,形成以人为本、多维一体的交通组织。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认为,这种设计理念非常好地解决了城市融合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高密度的城市发展。
1
在资深媒体人、《城市秘密》创始人王群力看来,杭州西站最大特点是立意比较高,站在“站、城、业、人”四个维度来考量和定义车站的作用。它看起来是在建车站,实际上是在造一座城。此外,西站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很酷的细节,如对光的运用。通过“光谷”概念使更多自然光进入车站,展现的理念就是处理好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杭州西站是一座铁路、公路、航空、地铁、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是杭州除萧山机场、火车东站之外第三大综合交通门户枢纽,有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打造辐射全省全国的枢纽大平台。
杭州西站立足“国际视野,高点定位”,坚持“大TOD”发展、“站城一体、综合配套、三生融合”的理念,力求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打造综合交通示范点、科创走廊会客厅、绿水青山园中站、世界名城新名片。
▲杭州西站侧立面
▍项目背景
《杭州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以及《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新建杭州西站,形成杭州铁路线网一轴两翼的总体格局,西站将作为杭州西翼通道的核心。西站枢纽地区位于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的余杭组团内部,地处老宣杭铁路所在地,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以及未来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站概况
杭州西站站房规模10万平方米,方案设计站型为带高架候车室站型,进站旅客以高架候车室候车为主,辅以线下快速进站厅。西站枢纽规模确定将为11台20线,预测近期(2030年)旅客发送量将达2665万人,远期(2040年)旅客发送量为5230万人。
建成后的杭州西站构建了杭州到省内各地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打通了杭州至武汉的铁路通道,开辟了杭州至上海、南京、温州、合肥、西安等地的新通道,同时,源源不断的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将汇聚于此,形成巨大的人才、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大大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对外商务出行效率,助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发展。
▲杭州城西各功能板块空间关系图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整体设计以打造“站城一体”,城市未来生活的典范区为目标。结合整体“云之城”的理念,我们将站房综合体设计融入整体环境考虑,站房与城市综合体多层次多维度的建立联系,将站融于城,将城合于站,打造站城高度融合的超级TOD。建立火车站与余杭塘河,以及寡山、吴山,“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形成“呼应山水,沟通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
站房部分打造“云端站房”的设计概念,提出“云谷”、“云路”、“云厅”的核心理念。通过“云谷”解决站与城复杂的交通组织;通过“云路”打造中央快速进站系统;通过“云厅”将站与城的功能更好的融合起来。
▲高铁站房下部设地铁、公交、长途、出租、私家车等,
通过云谷及中央进站系统实现各类交通之间的零换乘
▍功能布局
在功能布置上,整体布局高度复合,打造立体城市。在南北向主轴上,南侧设计了作为统领整体形象的“云门”,打造城市会客厅;北侧设计了以特色会展、商业为主体的会展中心。
1. 站城交通分离
到站的车流采用“高接高方式”,将车流从良睦路和东西大道城市高架引入车站高架,再由车站高架快速直达高架落客平台。
到城的车流则在高架快速路提前分流至地面,再由地面道路进入各个街区。
2. 站中立体交通体系
本方案通过城市通廊及站场拉开的空间将站台以下的空间划分为四个象限,将传统的城市通廊定义为城市南北联系的主要通道,而将站场拉开的空间定义为各种交通换乘主要通道——“云谷”。
由于杭州西站位于杭州主城区以西,因此根据西站区域位置以及交通流量预测,我们将四个象限分别定义为:东北象限为公交接客区、西南象限为场长途接客区,东南及西北象限为出租与私家车接客区,将各蓄车场设置在站区外侧,提升站房范围内整体环境。各个象限的车辆都通过站中路及内部道路到达或离开车站,与城市车流互不干扰。
3. 慢行系统
以枢纽综合体为核心,在地面之上6米高度之处,构建区域高架慢行系统。通过高架慢行系统实现人车分流,地面层机动车畅通无阻,6米标高层,构建连贯的步行友好环境,并且妥善结合建筑屋顶花园的设计,构架立体多维的城市空间。
▲核心区域高架慢行步道
▲中央交通系统
随着高铁的开通,未来,杭州西站综合体必将发展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枢纽、科创大走廊的发展引擎、杭州“旅游西进”的产业旗舰。为更好地利用西站对土地开发的导向效应,我们根据对周边城市不同能级与可达性的量化研究,细化高铁区域城市功能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规划综合体的功能布局。
定位长三角一体化综合开发体量
实现商务同城、旅游同城、职住同城
▲杭州西站一小时可达圈
科创引擎——面向未来的新经济
综合体复合业态
旅游旗舰——最美的高铁综合体
城西生态景观带&景观车站
1. 云门:塑造综合体标识性的城市空间
综合体以江南意向塑形,为未来这个区域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并用同构的手法统一综合体的立面形象,促进站城融合,塑造极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区域活力。
云门提供了标志性、公共性、开放性的城市空间,其前侧中间广场可适应不同活动的需求,户外空间植入不同的城市主题活动,为城市空间注入活力。
2. 云海氛围
云海传承地域文化,营造现代江南城市聚落。
3. 云端候车厅
在云端之下的候车厅,候车厅的屋顶顶盖像云雾漂浮,光谷地段的玻璃顶棚形似云层之间的缝隙,光线从云雾中散射到候车厅内。在候车厅里利用人脸识别系统提高进站效率,云信息服务可以有效提供最短安检路径等,帮助旅客快速进站。
▲云门-城市客厅
▲杭州西站北立面
▲云端候车厅透视图
▲云门共享空间
云之城——我们的项目愿景
通过多维一体(高效)的交通组织、理性而充分的综合开发,以及既有江南气质,又具未来感的城市空间,将西站综合体打造为未来美好生活的城市样板。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
对杭州西站的感触与展望
“杭州西站,我想对你说_______”
截至9月10日17点
留言点赞最多的一位将获得
程泰宁院士亲笔签名杭州西站纪念品一份。
▍工程档案
设计单位:程泰宁院士领衔,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筑境设计联合体
筑境方案设计:程泰宁、于晨、殷建栋
铁四院方案设计:盛晖、李立、殷炜
*站房方案为实施方案,云门及综合体为概念方案,最终以批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