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AD学术 | 青年设计师优秀项目创作分享Vol.12全纪录

清华建筑设计院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2022-12-14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风险和百年变局交织,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并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院)也初心不改,攻坚克难,在2020年陆续参与设计了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开拓设计领域、推陈出新,高质量的完成了许多优秀的项目。清华院特举办青年设计师优秀项目创作分享活动,于6月中旬开启,邀请清华院的青年设计师们,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在线上为广大听众带来多角度的分享和思考。



清华设计系列讲堂

青年设计师优秀项目创作分享Vol.12



此次活动共分13场进行,9月1日上午举行第十二场讲座,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盛文革担任主持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工作室副主任陈晓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宜居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建筑师安晓越线上分享清华院重大重点设计,弘扬优秀设计理念。


▲青年设计师优秀项目创作分享Vol.12完整录屏——材料:竹材的设计实践分享 | 陈晓娟
▲青年设计师优秀项目创作分享Vol.12完整录屏——杭州市三江汇防洪堤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 安晓越


清华设计系列讲堂
材料:竹材的设计实践分享


陈晓娟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工作室副主任


在前几年机缘巧合做的一系列的竹材的小项目,我们也是希望能够结合项目的场地、功能、当地材料和技术等,对竹材做一些不同的尝试。竹材在国内有广泛的分布,尤其在中国的江浙地区和云贵川地区,竹材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但各个地方的竹材性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国内常用的毛竹,中心的孔洞比较大,但是越南的某种竹材,中心的洞很小,有点像图上示意的,截面相对实心,所以也会导致它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个项目是安徽绩溪尚村的竹篷乡堂。尚村是一片保护的还比较好的,没有过度开发的村子,村里最初的想法是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大讲堂,但是工期和造价都不允许。把现场现存的一些老的墙头,部分保留下来,周边用了钢筋混凝土加固,再用竹结构做了六把竹伞,形成了这么一个半开放的空间。竹伞也是模数化的,可以复制,以后如果有什么维修、替换的话,也可以方便来做维修的更换。这是完成之后的六把竹伞,竹子是熟悉的材料,大家接受度还是很高的。立面用的是一些灰色的沥青瓦,可以比较好的融入村子的整体环境。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在北京林业大学做的花园节的信息亭。因为周边是一片树林,我们想充分地利用竹材柔韧、耐弯的优势,在树林里可以做一片特别轻盈的、自由的曲面,就像一片云一样落在树林里,人、风和光就这么自然地穿过。


这个是小树林原来就存在的广场,所以就对几个主要的开口先确定了几个大的弧形,继续深化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整体的曲面,主要的结构是这些曲梁,曲梁的外侧是菱形竹面形成的网格,透明的部分是四毫米的有机玻璃,不透明的部分,从下往上依次是苇席、防水层,还有竹瓦。最底下是钢筋混凝土的独立基础和预埋的钢板,把竹子和钢管套在一起进行固定连接,这是基础的部分。日常的时候,小孩、年轻人,还有老人都可以使用这个活动场所,学生们也可以举办聚会活动等等。


第三个项目是2021年扬州世园会的国际竹藤组织馆。竹藤组织馆偏几何形态,这里其实是有一片小池塘,所以初衷就想在这做一条小鱼,一个“池塘边的鱼形的灯笼”这样一个概念,因为竹子又是金色的,我们取名金玉同贺。


在方案之初的时候也是做了两版结构的对比,方案一就是这种比较传统一点的菱形结构,整个是一个韵致的空间;方案二,有点哥特的教堂这种意象,一些拱柱的感觉。这是最后我们确定的一个方案,黑色的是受力最主要的位置,用的是四根竹管,蓝色的是曲线主结构,红色是曲线次结构,最后是水平的这种灰色的韵致的支撑。


第四个项目是福建竹管垅乡的茶青交易市场。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的夯土,有一些废弃的木材、竹板瓦和编木拱桥,最后把这些元素有启发地融合到一起。


编木拱桥,这是这个项目最大的灵感来源,用短的木构件,进行重复节点的简单绑扎,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跨度。这是一个剖面的示意图,对好多实用效果的想象,局部的一些节点,排水,一些细部,导水槽,屋面的水到这会有一个横向的天沟,会有一些引水管引下来。


提问环节 
 
盛文革:关于竹应用这一块,国内应用的技术是否成熟,同时竹材在建筑市场当中应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陈晓娟:竹子也是这两年才发展的比较迅速,目前还没有这方面规范,但是确实有很多组织正在推动和编制,如国际竹藤组织,西南院等。把它作为一个封闭的存在还比较少见,所以确实在消防上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说法,只能作为一个临时构筑物这。
    
盛文革:竹建筑它的寿命究竟能达到多少,它的材质在使用维护中还有什么特殊需要的措施没有?    

陈晓娟:竹材在搭建之前,在厂家的时候是经过一系列的防腐的处理,比如用防腐的药物去灌注、浸泡,这方面还是比较成熟的。目前厂家给我们的反馈是说寿命大概在10年左右,更久就有待观察了;竹子的好处是构件比较容易取得,如果局部有小的损坏的情况下,厂家也会承诺可以修缮。
    
盛文革:是不是只有专业的厂家才能进行维护修缮的工作?

陈晓娟:具体看竹构复杂的程度,以及拆的这个构件是不是对整体有影响,;例如尚村的竹伞个别的几根坏了,当地的村民就可以做这样简单的维修。   
    
盛文革:顶和墙这几个面下来,本身这个材质构造上,它的气密性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陈晓娟:防水性能是可以的,但是气密性上目前不太能够满足常规建筑的要求,尤其有些垂直面和曲面的竹篷交接的位置,构造会有些不规则的缝隙。打胶太丑了,大部分竹结构还是不完全封闭的空间,也没有必要打胶。
    
盛文革:建筑建起来就要花钱,造价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陈晓娟:根据竹材的用量会有不同。目前我们做的一两百,两三百平米的小棚子,竹子部分的造价大概在三四十万的样子。


清华设计系列讲堂
杭州市三江汇防洪堤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安晓越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宜居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建筑师

今天分享一个投标的规划项目,三江汇防洪堤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以及绿心公园东江嘴片区的方案设计。首先是项目概况,这个规划区域是位于杭州主城区的西南侧15公里左右,北侧紧邻西湖景区,同时东侧与滨江隔江相望,所谓的三江汇就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在此三江交汇,历史上也是富春山居图的开创之地。


主要的设计任务分成三部分,黄色区域是防洪堤,主要是做城市规划,包括公共完善,优化交通体系,水岸以及堤岸的修复保护等;绿色区域是绿心公园东江嘴片区,主要是一些重要节点单体的深化设计,之间区域是结合前两个区域做一些功能交通空间上的协调考虑。


基于现状分析,需要通过这次规划加强与主城区以及滨江区的一个联系,同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手段:第一是梳理交通体系,建立层级体系;第二就是文化引领,科技扶持和谐社区;第三是整体大的空间规划格局呈现一个一线沿江,四点沿珠的空间格局。


以滨江旅游专线为线索,规划了四个活力社区,分别是之江文化活力之心、4号浦艺术创意中心、云上公寓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三江汇未来文化中心。这四个节点形成规划区的产业、就业以及休闲娱乐四个核心,最终呈现了规划格局,达到起承转合的韵律。


对于两个重要片区的深入设计,第一个节点是防洪堤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对于防洪堤有两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就是防洪标准需要从五十年一遇升级到一百年一遇;第二是现状的防洪堤道路承担的功能比较复杂且对于江景有阻碍。针对这个问题,在不同的节点做了几种典型的道路断面的设计,第一种典型界面就是在用地离防洪堤比较紧张的时候,整体覆土,抬高地面;第二种就是在项目用地与防洪堤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架设景观廊桥;第三类对防洪堤的处理就是用在重要的节点,将整个覆土屋面横跨过防洪堤,形成真正的亲水空间。


第二个节点是绿心公园片区,主要定位是通过打造未来城市、休闲公园以及生态田园来实现未来公园城市这样一个概念,具体通过四大场景来实现:都市绿肺休闲公园,本土诗意田园村庄,未来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未来智慧生活场景。


第三个节点是云上公寓,云上公寓主要的建筑手法就是将整个建筑架空,打破了传统的公寓模式,同时可以让公园和水岸在建筑空间中交织渗透,成为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一个云办公、云生活的新的典范。


第四个节点就是之江轮渡码头,码头结合整个市政交通,形成一个云上TOD的概念,使整个建筑从交通以及商业充分互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是一个抗拔桩场的改造,是一个城市更新的节点,它原生是一个厂房,现在把它改造成酒店。


整个景观的构想源于对于山水格局的一个考量,基地和灵山以及石牛山形成一个景观廊道,这个景观廊道也是串联起了老城和新城,所以可以通过吴越文化影响和积淀,演绎出一个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景观系统的格局呈现一心、两带、四廊、四点。


这是水墨玫瑰的一个空间效果,具体的景观措施我们归纳为四大系统、一保留、一恢复,四大系统第一个是海绵城市;第二个是防洪堤的安全休闲系统;第三个是绿色交通系统;第四个就是未来智慧场景系统。


提问环节 
   
盛文革:地景建筑营造这一块,沿江防洪堤有没有测算过大概造价是多少?大跨度的结构有什么解决方案?有什么概念性的思考吗?
    
安晓越:造价没有太考虑到,因为地景建筑基本只在4号浦的艺术中心这一个节点上,大部分都是建造比较容易的廊道。
    
盛文革:历史村落的保护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刘晓妹:大概保留两三个村子,大部分是原地拆迁,总体形成相对比较理想的杭派民居,把所有的村子进行重新的规整,又结合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形成了几个片区。
        
盛文革:这个整体规划是咱们团队做的还是原来是上位规划的内容?
    
刘晓妹:我们承接的是整个杭州的片区,包括三江汇,这是大片区的一个上位的城市规划,我们所主要做的是整个景观的规划,包括地景的景观设计,防洪堤的一些设计等等。
    
盛文革:一百年一遇防洪的水位线高层和防洪堤内的建设用地的地表高层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有多大的落差?
    
刘晓妹:原来的现状堤坝是9.36到10.76米,我们规划的堤坝是11.16到12.56米,场地内高差应该是6到7米,嘴头的地方是7到9米左右,我们在防洪堤外面有一个二十年一遇最高水位是8.21米,所以做的都要低于8.21才可以。从整个片区的腹地一直到外面江滩公园,在堤坝的整个斜坡引水面和背水面,我们弱化了高差,再就是利用微地形、景观的处理和植物种植等等。江滩之外除了8.21米,大部分种植应该是6到8米左右,亲水的是5.5米左右,完全可以淹没植物。


撰稿 | 企划部
编辑 | 企划部
版权 |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视频号啦!
欢迎关注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视频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THAD献礼 | 清华园·清华院作品 2021校庆版

THAD献礼 | THAD红色革命纪念建筑作品庆祝建党100周年

THAD文化 | 体育建筑助力奥运健儿!

THAD活动丨THAD与蓝天组邀您共同见证从解构主义到人工智能的“两日之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