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D雄安特辑 | 向雄安设计营学习
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4家单位为核心的设计团队,从雄安走向保定,积极输出雄安美好街区的设计经验,紧紧围绕保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针对性的、体系性的设计工作。
01
联合创作保障项目实施
建立工作框架和制度保障
首先是4家单位组建联合工作组,在保定市资规局的组织协调下,共同制定了安置房的整体工作计划。参与编制了“1+2+N”的规划体系。以全新确定的《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导则》,配合正负面清单以及多项专项规划体系,作为大规模同步推进安置房规划设计工作的制度保障和“行动准则”。在《导则》中,对规划标准,配套设施,住房标准,建造标准,和保定市现有各项技术性标准的承继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约定。为大面积的铺开城中村安置房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性指导。
▲ 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品质之城的理念落位框架
02
▲户型灵活组合关系图
▲安置房夜景效果图
▲安置房夜景效果图
▲乡愁元素的调研和保留
▲安置房效果图
▲多层级公共服务体系©清华同衡
▲多层级公共服务体系©清华同衡
▲将配套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丰富的生活场景
▲ 将养老设施和幼儿园相邻设置,塑造有温度的生活场景
03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
做正确的事:如此大规模的在一个城市中进行城中村安置集中建设的工作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改造确实是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就连出租车司机知道我们是来设计安置房的,都主动提出免费搭载,我们为自己的工作感到很自豪。
正确的做事:各个设计团队在一个规划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的城市,批量开展大规模的设计工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衔接界面较多的情况下,需要提前部署足够的研究工作,吃透各类前期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条件,实施可行度等,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
快乐的内卷:四家设计单位都是从雄安来到的保定,保持着雄安的“工作营”状态。互相借鉴,互相提醒,互相激发。定期总结,不断提升。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完善,加油!
保定安置区建设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及特点,以“城市更新”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保定市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为路径,采取全面集约高效,创新城市风貌,盘活绿地空间,优化配建标准,完善归家路线等设计思路,更新存量用地,激发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织补城市空间,展现百村百貌。同时关爱老年儿童,传承乡愁记忆,打造“有温度、有文化、可感知”的现代宜居住区,形成“保定模式·雄安质量”的保定安置区建设模式。能参与其中,与有荣焉!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
经历一期二期三期的设计,在项目的高效运转和有力推动下,在全员的努力和紧张的节奏中我们对保定逐步深入的理解,也充分的加深了对保定这座城市的感情。
无论是从保定城改规划导则编制,到城中村城改安置房设计,从“为人民而设计”到“细节渗透温度”,从目标“对标雄安”到讲好“保定特色”,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成长,到孕育出坚定文化自信。保定这座城市自上而下的初心不变,热情依旧。
不断地总结,梳理,在过程中体会城市改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经验加深我们对保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历史之都的深刻感悟。
发掘保定文脉,融入城市肌理,聚焦人民生活,讲好保定故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
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保定品质生活之城的建设中,我们团队的设计师都觉得莫大的荣幸也感到深深的责任。我们希望能在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中,可以让社区换新颜,也能保持地域空间的感知,在最具日常性的安置区设计中传递出可持续传承的公共性社会价值。
我们深入细致地调研每个村落现场,深挖当地具有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的元素,以城市设计的视野思考安置区布局,以城市更新的理念指导社区设计,根据每个安置区不同的特点提出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策略,并逐一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关注老百姓的需求及体验,为未来的新家留住乡愁记忆,同时深度融入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