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人“闹”田洋湖!“四海八荒”都来看象山民俗二月二!有视频哦~

2017-02-27 新媒体 中国象山港网站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

不但理发店排满了人

咱定塘田洋湖“二月二”民俗文化节

也热闹上演啦!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是一年二月

上千人相聚田洋湖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天里蛰伏在洞穴里的动物开始苏醒,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

二月二当天,定塘镇田洋湖村历来有舞茶山老龙、教牛耕地、炒天外糕等民俗传统。

(建议WiFi下预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79pdzvl2&width=500&height=375&auto=0

登山远眺|舞龙赏景

活动还未开始,石浦半岛自行车队的十几个“骑行侠”早早来到黄猫洞岗上,66岁的聂跃文说:“听说今天田洋湖村二月二有民俗文化节,大家伙特意来凑热闹。”

上午10点,“二月二”民俗文化节在舞龙表演中拉开序幕。大家劲头十足,脚下生风、舞得虎虎生气,一个个造型传达着茶山老龙的雄浑气势和风采。

赶来凑热闹的石浦市民说:“精彩精彩,当场看果然比电视中观看更加震撼。”

说起田洋湖的“茶山老龙”,在象山历史悠久。龙身约27米,由15个人共同舞动。舞龙队队员胡中平介绍,舞龙队在几十年前由村民自发组建,现在村里负责组织。逢年过节都能看见舞龙表演。

教牛耕田|原汁原味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业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对牛耕技术的应用,田洋湖村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沿袭着教牛耕地的习俗。

那牛仿佛通人性,完全不害怕两旁夹道的人群和欢呼的雀跃声,根据老农的指挥,老老实实走进了黄土地中。老农刚将拉犁的绳索套在它身上,它就乖乖地顺着地垄开始犁地。土地上,一牛一人,一前一后,来回不停。

大黄牛那憨厚呆萌的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牛耕地是不少出生在农村的城里人小时候的回忆,他们一边感叹着,一边给自己的孩子讲解。孩子连牛都没见过,更别说见到牛耕地了,又好奇又好玩,拍着手笑闹。


初见桃林|你的“浅浅”已上线


因为一部剧火了象山

开始追逐起那片桃林

也勾起了心中对春天的向往

 最近在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谓是赚足了观众们的眼球,一大波拍摄取景地被网友们深挖,听说剧中的诛仙台和九重天,可都来自咱田洋湖村的摄影棚哦。

为了迎接四方游客,热情的田洋湖村民们在黄猫洞岗重现“十里桃林”,桃林里“白浅上神”和一众仙娥报春送福。

桃林中女子清颜白衫,青丝墨染,若仙若灵,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

花海里的游客如鱼得水,随意摆个姿势都像花儿一样好看。果然是适合发朋友圈呢!

炒年糕|就是这个味

是不是有点饿了?除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民俗文化带来的精神体验,村民还准备了花式天外糕、茶叶蛋、虾饼等让味蕾颤抖的农家美食,吸引了众多吃货围观。

山顶活动场地中央,近十口大锅同时开工,给大伙炒草籽年糕苔条年糕。几个村嫂在各自支起的大铁锅里用力翻炒着切成条的年糕,现场飘出一阵阵白茫茫的雾气。待年糕软时,丢入一大把洗好的草籽,加入酱油、盐等调料,娴熟地翻炒过后,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既有草籽的青草香,又有年糕的糯米香,围在旁边等着出锅的“大小馋猫”们两眼直勾勾盯着。

村嫂动作麻利地给每人盛了一大碗炒天外糕。一大锅年糕瞬间一空,动作慢的人只闻香味,不见年糕。“哈哈,别急别急,马上炒第二锅。”村嫂们乐呵呵地笑着,立即投入第二锅烹饪中。

这边捣年糕,那边炒年糕。现场热闹极了!


乡村大舞台|你演我来看

午后小憩后,在田洋湖菜场边大舞台,来自定塘的本土"艺术家"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场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小品、越剧、舞蹈、走书等多种形式节目轮番上演。

小品、越剧、舞蹈、走书等多种形式节目轮番上演。

 不少游客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接地气又热闹的活动。“朋友邀请我们来烧烤,没想到活动这么丰富,整整一天,真是不虚此行。”   当地村民则表示,村里好久没有这样热闹地过节了。这个活动让村民之间更友好,让更多的外村人了解田洋湖。


农历二月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民间就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多种称呼

象山的亲们

你们知道在这一天要做什么、吃什么吗?

↓↓


二月二的传说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要剃头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人们认为这天剃头,会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孩子要“剃喜头”,保佑健康;大人叫“剃龙头”,辞旧迎新。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您要是准备去理发,可得早点去排队哦!





      除了“剃龙头”再来看看咱们象山还有哪些二月二习俗吧!


教牛耕地

每逢二月初二,每家每户都会拉牛出来耕作,并对其进行耕作指导和训练。望该牛在日后更勤劳、更温驯、更专业。同时训牛风俗也各有不同,最多的是“教新牛”,就是对从未耕作过的牛进行训练,也有部分村是对老牛进行训练的。

吃天外饭、炒天外糕

象山定塘一带、石浦、鹤浦、高塘等地的群众在二月初二那天,家家户户将灶台搬出屋内做天外饭,炒天外年糕。邻里间小孩互相串门吃喝,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都笑脸相迎,串门越多、吃得越多,越聪明伶俐、乖巧。讨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定塘多以炒天外糕为主,主要以油菜和草籽为辅料进行炒制。

二月二落灯

象山多地以十三上灯,十八倒灯,但部分地区主要是以十四点天灯,二月二落灯。农历十四晚饭后,人们在自家庭院进行上灯(多为大户人家),俗称“点天灯”避邪。到二月二清晨天快放亮时,将天灯摘下收藏。意味着消灾、延年益寿、家门清洁。同时流传:“上灯汤果(晚饭)、落灯团(早饭)”的习俗。



二月二吃“龙”餐

在中国,但凡跟节日带点边儿的,总少不了一个字—吃!这二月二也不例外,不过呢,二月二的“吃”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就像下面这些,各种传统美食,不妨换个名字啦。这样,不光吃得开心,还能沾点灵气,图个好兆头哦。

吃猪头肉名曰“吃龙头”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吃馄饨名曰“吃龙眼”

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吃面条则是“扶龙须”

吃米饭名曰“吃龙子”



今天的田洋湖真的是“四海八荒”的人都来了!错过了今年的,那么就明年再见咯!


↓↓↓觉得不错,请点个哦!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 "王者之香"飘何处,"君子之交"哪里寻?县老年公寓让你不虚此行!

○ 象山牌你的爱!最纯净的源头紫菜,安全可靠,我们实打实!

 田洋湖重现“十里桃林”!还你仙恋梦,二月二约么?

○ 象山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走完这9步,大好时光不辜负~

○ “三生”融合“三美”齐发!打造象山样板美丽乡村,县委书记有话要说!(附表彰名单)

记者|黄玎 吴敏勇 董小滋 摄影|周科 编辑|小兔

微信新闻热线:0574-65719831

微信广告合作:13805852269

©中国象山港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象山港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