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陷入困顿?向扎克伯格学习,3步助你脱困

2017-05-27 辛上邪 决策

点击上方蓝色“决策”,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当目光不再紧盯着个人得失、内心和认知都强大起来时,感受到的困扰便随之减弱。 

作者:辛上邪



读者咨询说,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想改变境况。计划是参加成考,学门专业,但是学习的进步不大。感觉自己像被困住了。是否因为学历低才有这样的感受?应该怎么办? 


被困感的发生与学历无关,比如我现在已经有了博士学位,也会有被困感发生。这种感觉很普遍,许多不断要求进步的人在遇到发展瓶颈时都有类似感觉。 


解脱出来也不算难。应对建议有三步。 


—  01  —

赋予自己“使命”

以忙碌冲淡被困感 


情绪出现后,认知判断很容易受影响。尤其是坏情绪袭来、得不到控制时,我们常会觉得到了世界末日、诸事不顺。被困感也是一种不良情绪,会让人感到自己和周围格格不入,左右冲杀不能突出重围,沮丧、孤独、失望、甚至绝望。即使在艳阳天里,在人潮汹涌的街头,仍会感到阴霾、疏离,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一次遭遇被困时,是在大学一年级。刚入学时,我非常不适应大学生活。上课听不懂老师的方言,和同学交流不顺畅,科目中除了英语都不感兴趣,气候饮食住校生活也不习惯,仿佛说什么都是错、做什么也不对,认为自己来了不该来的地方,很想退学回家。幸好一节英语课上,老师鼓励去考四级。完全是出于本能,我抓住了“考四级”这根救命稻草,每天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除了写作业就是学英语。忙能冲淡很多不快,当我不再注意自己的困境时,也就悄悄地解脱出来。 


困境中,让自己忙碌起来是转移情绪的良方,如果不能主动忙碌,就给自己找个忙碌的理由,比如爱好、任务、使命等。在感到被困时,我把考级定为短期任务,心甘情愿地为了任务去努力。四级之后,又考了六级。虽然四、六级都是刚及格,但却有效地救助了我,逐渐适应了大学,平安毕业。现在回想起来,彼时的那些不顺利真是小儿科,就是小孩子闹情绪。可是倘若当时陷在其中没有自拔,又是另一番人生。 


给自己布置任务或自娱自乐是许多人熬过困境的窍门。从反右到文革,木心被批斗、关押数次。不少人在含冤入狱后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而木心没有。他说,他欣赏的是司马迁的“以生殉道”。汉代的司马迁在为同朝称臣的李陵求情时,惹怒了汉武帝,对其施以宫刑。司马迁受刑后,忍辱负重,继承父亲遗志,继续笔耕,完成了《史记》。因此,木心称之为“以身殉道”。他用给他写检查的纸来写作,每一张都两面写,写了几十万字。虽然后来这些纸张被时光侵蚀,没有发表,但为他去美国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他也自娱自乐,在白纸上画了钢琴琴键,夜晚时默弹肖邦。他以王子的心态俯视敌人、面对苦难,以“不辜负艺术的教养”这样的使命感激励自己振作,用内心的坚强去对抗困境,而非沉沦下去。 



—  02  —

坦诚面对自己,

理清思绪、不逃避。 


当转移注意力不足以从受困感中解脱出来时,要及时做情绪疏导。可以找朋友倾诉、找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咨询,或者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和自己谈心。 


工作十年后,我再次感到被困住了。那是因为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想进又感到突破不了,也不甘心止步不前。仿佛能看到一堵墙横在眼前,能感受到空间受限的窒息。挫败感、无力感堆积起来,找不到出口。偶然在文具店看到一本黑皮笔记本,买回来后开始和自己的笔谈。久不动笔,写作都用电脑,但那一天,真是耐着性子一笔一划地写。将导致苦闷的原因写下了,再深挖,自问这些因素为何会让我烦恼、分析解决的途径。写自己的愿望,思考这些愿望是否可实现、如果想实现需要做什么。言无不尽、毫不遮掩地写了十几页,剥茧抽丝地理清了想法,可行性计划自然也就有了。写完后,把本子妥善地放好。等下次又觉得不舒畅时,找出来本子再写。到现在,这个本子成了“年记”本。每次写的时候,翻看前文,能回想起来这些年的经历、感受到成长变化,最妙的是,发现以前许多愿望已经成了现实。 


自我谈话时,一定要真诚,敢于面对自己的各种想法(即使丑陋、不齿),否则没有效果。 


有一篇“年记”是讨论“被束缚”的困境。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特别不自由,每天是家和公司的两点一线,朋友们生活丰富多彩,整天走南闯北,好像个个都是徐霞客。当写下“不自由”时,我继续写为什么不自由,什么是想要的自由。一步步写完之后我发现,工作和旅行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工作,如果让我放下工作去作驴友,我是不会去的。那为何又会产生怨气呢?原因也不复杂。从注意到旅行、穷游的信息后,就关注了越来越多的旅者的博客(早在微信诞生之前),这类独行侠写了书,出一本我买一本。最初是看着玩儿的,后来被深深吸引,又去参加这类的团聚活动,交了些相关的朋友。大家的交流都是围绕着旅行,渐渐地,旅行这件事情在我意识中便从开始的兴趣点转变为重要问题,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但我又不可能放下工作说走就走,失落感累积成了受困感。写清楚之后,不禁莞尔。 


日常生活中,不少的困境是我们思想的误区所致。只有搞明白症结所在,才能解开。 



—  03  —

做个关爱他人的强者,

困境自然会弱化。

 

平和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当然遭遇不到司马迁、木心那样的困境,一般的情况下,感到的困境都局限于生活、工作中。虽说陷入困境似乎是人人不可避免的,但陷入的频率、深浅、原因还是各自不同。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当自我强大起来,遇到的困难会少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小马过河就是对此形象的解说。河水对于蚂蚁来说是灾难,却不会妨碍小马的前进。 


扎克伯格,这位当年哈佛的辍学生,在2017年获得了哈佛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IT强人万万千,广受世人爱戴的却不多。他受到尊敬源于对世人的关爱。在毕业典礼上,这位年轻的亿万富翁说出他所关注的问题,“在地球摧毁之前,如何阻止气候变化?如何让数百万人愿意参与制造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如何治愈所有疾病?如何要求志愿者跟踪他们的健康数据和分享他们的基因组? ”换言之,能让他感到焦虑、陷入困境的,是这类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 


他送给哈佛毕业生的人生建议也与众不同:“让我们让每个人在我们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来做这些事情。让我们做一些伟大的事情,不仅要创造进步,而是要创造目标。” 


“目标感,是我们感受到自己属于某种大于自我的东西,感受到我们被需要,我们有一些更好的事情可以为之努力。真正的幸福来自目标。” 


“花一点时间,去帮助其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让我们通过此举,让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目标的自由——不仅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更是因为当人们可以把梦想变为伟大的现实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变得更好。” 


求学哈佛是很多人的梦想。那么,哈佛的毕业生接受的训诫,我们要不要听从? 


小扎的演说并非故作高姿态,他已经具备了坚实的价值观,对幸福有自己睿智的定义,且一直在付诸实践。其实,小扎的幸福观也适合我们,虽然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做慈善。最简单的原因是关心他人时,注意力转移了,看待现实问题的视角会不同;帮助他人时,自我得到提升——施与者总是比受助者在某方面要强,否则也无从提供帮助。当目光不再紧盯着个人得失、内心和认知都强大起来时,感受到的困扰便随之减弱。 


快节奏的今天,在生活、发展中受阻在所难免。遇到了没关系,不惧怕、不回避,尽量转移注意力、理性梳理思路、提升自我,突破困境不是难题。


【决策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这是一个专门为上升中的你打造的经验分享类公号

所有文字都是真实案例、切身体会、理性分析

不灌水、不煽情、非鸡汤


认识我之后

你比从前更优秀

决策(微信ID:juece2015)

选择正确,你的努力才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后识别关注

想要学会快速做决定吗?有这五条就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