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拯救产品孤儿 | 工业百条

2018-02-05 林雪萍 赵敏 知识自动化

中文词条】产品孤儿

英文词条】Product Orphan

工业百条:词条正解】产品孤儿,是指产品被交付给用户之后,其本身无法直接与原制造商进行自动的联系与反馈,似乎被制造商遗忘。这是工业革命以来工厂造就的无以计数的物理产品系统的典型生存方式。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制造商需要激活以前的产品孤儿(包括”聋哑”设备),并且生产智能互联网原生产品。


从关注信息孤岛,到正视产品孤儿

两化融合多年,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行动,最为头疼的是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烟囱式的信息化系统受到了广泛的诟病。当一波一波的信息化先锋,试图打破信息孤岛的时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努力的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孤岛。


然而,在信息孤岛还来不及能够打通的时候,制造业悄悄的呈现了新的变化:产品孤儿——这个长期存在、一直无视的问题开始被人们发现并重视。


信息孤岛的边界,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战术边界。而产品孤儿的考量,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成为一个企业的战略视角,远远超越了企业的边界。当全球工业界正在陆续转型、大多数企业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时,人们忽然发现,产品孤儿实际上是一个比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要大得多的问题。


正视产品孤儿并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比看待信息孤岛具有更高的战略视角和层次定义,它直接反映了当下全世界那些成千上亿的产品和机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唤回产品孤儿,一并成为制造业中重大的命题。


场景服务时代来临

产品孤儿进入战略视野,是制造业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从产品到服务,中间是一个鸿沟,二者的逻辑联系并不强烈。哈佛商业评论的《智能制造五星模型》一文中认为,服务是离设计最远的部分。过去制造企业总是认为,搞好自己的研发生产,为用户和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就算是完成企业职责了。顶多再为出厂的产品提供一定(非常有限)的现场服务。而在传统工业时代,服务一直是一个企业不得不背负的一个包袱,这个包袱纯粹就是为了赢得用户品牌的一个成本沼泽地。 

图1:传统制造视角中的价值链角色


制造业曾经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产品时代,是一个供不应求的时代,产品以功能为主;而随着制造能力的兴起,进入品牌时代,制造商必须提供更多的服务,确保产品功能的价值保障,并且提升品牌的价值。


而现在,一种全新的制造理念开始出现:IDC提出的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service-system)认为,产品与服务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产品即服务(product-as-a-service)的新格局。


这就意味着一个“场景服务”的到来,也就是说一切服务是基于场景化的,场景下所要的服务需求,正是需要实时满足和反馈的。 

图2:场景时代


在这个时代,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体验会产生全新的经济模式。


这意味着,制造业的产品出现了三个层次鲜明的阶段,产品时代、品牌时代和场景时代。


这对于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而言,场景服务带来了一个新的命题,那就是可能需要面向服务生命周期管理SLM(service lifecycle management)的全面思考。这意味着,从服务的角度而言,智能制造的环节必须往前推,一直回溯到产品最初的源头:也就是数字化设计的CAD和PLM方案,因为场景服务从产品 44 33940 44 14940 0 0 4591 0 0:00:07 0:00:03 0:00:04 4591计的一开始就要考虑后期用户使用的服务问题。至此,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由于服务,终于走到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看起来很完美的服务闭环。

但是,一旦出厂的产品,就如同已经成人的孩子,伴随着客户的需要,去了五湖四海、六面八方。即使企业本着良好的服务意愿已经为产品的服务设计了一些必要的产品组件、程序步骤和呼叫中心,但是因为时空的隔阂,这种“现场+电话+电子邮件”的服务模式,仍然让企业感到力不从心,让客户感到体验欠佳。


而工业物联网的出现,真正成为了这个服务闭环的粘合剂。互联互通的技术已经成熟,互联互通的大势已经临近。这是所有制造业再也无法躲避的战略。拥抱场景服务、提供互联互通原生产品的时代,已经到来。


产品时代是以产品功能为主;产品服务时代,服务往往是增值服务;而在场景服务的时代,产品即服务。那么,产品孤儿将成为企业无法承受之痛。所有企业战略,必须向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要唤醒既有的“产品孤儿”,另一方面不能再制造产品孤儿,而是需要围绕产品服务系统,制造出各种智能互联原生产品。这类产品不仅仅是增加传感器,或者能上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在数字世界中,为物理实体增加一套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让孤儿不孤

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才发现,原来传统的物理实体产品,都是一代代的孤儿:在远离曾经设计和制造它们的地方,失去了母体制造商的联系。


而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让人们看到了拯救这些“孤儿产品”的全新希望,与《拯救大兵瑞恩》的追逐价值信念有所不同,唤醒那些无数冰冷的设备和产品,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背后可能是令人心动的业务重塑。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成为一马当先的“救孤”英雄而出现。


数字孪生是指通过软件定义而在数字虚体空间中所构建的虚拟事物的数字模型,形成了与物理实体空间中的实体事物所对应的、在形态和举止上都相像的虚实精确映射关系。

通过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孪生并非是仅仅用三维数字模型来展现物理设备的外观和结构,而是要定义设备的属性和指标,对设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基本状态做必要的运行大数据分析,发现设备的运行规律和人难以觉察的设备机理,并给出相应的洞察和维护决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分析、维护决策,是建立在产品的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的,产品与母体制造商相通,产品之间互通,产品与其他异构(如建筑)相通。

一个智能互联的产品(Smart Connected Product),由于数字孪生的存在,将不再是孤独的。由于数字虚体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即使是已经出厂的产品,仍然可以跟母体——原厂制造商,保持互联互通,形成数据回路,甚至是互操作。


那么在“产品即服务”的理念下,“孤儿”不孤,沟通不断,数据常流,每一个物理产品,都可以在数字世界找到它的数字孪生体,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更多的新模式、新服务和新业态。


数字孪生,使得产品与服务的界限,彻底改变,从而产生了一个数物融合的全新世界。这意味着传统制造商必须有软件集成能力,定义产品,并且形成数字孪生(可能是多胞胎),用来实时与自己的物理产品进行互动。此刻,软件定义制造再次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产品服务系统三部曲

对于这个“产品服务系统(PSS)”,美国知名的咨询公司IDC也给出了一个标准的建设步骤,也就是从理解,到领先,到决战胜出。


第一步要做的是理解。企业需要通过分析服务和产品数据,来产生战略决策。这个过程需要将关键数据可视化,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第二步是领先。优化产品服务的形式,使得服务差异化。这个阶段需要建设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战略,包括各种主动性服务。


第三步是胜出。这需要重新定义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在这个阶段,需要大幅度提升客户战略,将跟用户的关系,从一个提供商转向一个真正的集成伙伴。 

图3:产品即服务的实施三步曲

Source:IDC


根据IDC的观点,由于互联产品的崛起,为制造商提供了从传统“产品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转向了一个以“效果交付”为目标的全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产品和服务的混合体,可以称之为“产品服务系统”。IDC甚至预测2018年,40%的顶级离散制造商和20%的流程工业顶级制造商,都将提供基于产品组合的“产品服务系统” 。 

图4:产品即服务的寿命周期管理

Source:PTC


制造商将不得不向基于“服务周期管理SLM”的软件厂商求助,将既有历史记录和管理系统(包括客户、ERP和产品)包含其中,从而可以自动处理各种服务流程(包括现场服务、质保和备件管理等)。而面对大量的产品孤儿这种以前的遗产系统,制造商需要重拾当初建造它们的热情,激活这些暗哑设备的价值。在一个 “产品服务系统”的新价值观下,数物世界融为一体,产品与服务紧密相连、终身相连。


注:本词条入选《智能制造术语解读》一书,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工业百条》是《知识自动化》一个常设的栏目,收集新工业浪潮中值得解读的概念,包括新老术语。旨在“用科普精神解读专业术语”。如果大家发现值得解读的术语或者概念,欢迎推荐。


《工业百条》相关词条:

MES——智能制造的核心

MBE——基于模型的企业

DFM——面向制造的设

数字孪生——CPS的摆渡者

数字化工厂——通往未来制造

六西格玛设计——打破质量瓶颈

智慧院所——中国特色 历史路径

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作者简介

林雪萍: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 南山工业书院创始人

赵敏:英诺维盛(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若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注留言让我们知道

这是我们最大的乐趣和成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