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工业软件的枪口对准了谁? | 工业软件史
全文字数
4400
字
阅读时间
13
分钟
工业软件的盗版,在中国已经成为一条极具讽刺意味的现象:作为制造业的一道硬伤,它有着简单而成熟的黑价值链体系。一方面高端工业软件全部依赖进口,国产工业软件长期徘徊谷底;另一方面看上去应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盗版软件,却是长期、大面积的存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打假防盗也是只有部分国外厂商在追责;国产工业软件,根本无力承担高昂而漫长的调查和取证费用,只好任这些老鼠在眼皮子底下跑来跑去。
盗版软件是“拯救”中小制造企业的英雄?
盗版软件确实解决了高端工业软件“有没有”的问题。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而言,正是盗版软件为他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使用高端工业软件的机会。在浙江、广东等模具业发达的地方,那些盗版软件养活了无数的作坊和小工厂。他们跟着软件的最新版本一起升级非授权版本,却很少想过需要为此付费。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这些软件的成本是如此昂贵,以至于这些从业者干脆默认这样的成本就该归零。而在实际运行中,“盗版”有时也会充当“试金石”的角色。有用的软件才会有人花功夫去盗版,无用的软件亦无人问津。这是一个黑色幽默。
盗版软件似乎能够引导需求、启发市场和培育用户。不管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还是工业软件,国外软件占领中国市场的征途,同时就是盗版产品大量分发的过程。这与软件产品的独特性紧密相关。一方面,软件产品的开发与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大量用户的积极参与和反复迭代才能推动软件产品的演化与发展。很多国产软件被排斥在这个迭代流程之外。另一方面,无论投入了多少成本来开发软件的授权保护算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以时日,还是很多可以被破解的,而且是十分容易复制、传播和分发的。当这些从业人员都在熟悉一种软件习惯一种界面的时候,这种软件就会广泛地普及开来,而其他软件就会受到冷落。
盗版软件是不是贼?
盗版软件搅乱了市场,恶化了竞争环境。没有好的商业环境,所有的创新都会归零,因为知识产权完全无法成为回收利润的护甲。到处都是国外软件的盗版,甚至加密锁的仿真器,价格都很低。这些从事软件倒卖的二道贩子,都比国内正版软件厂商赚钱。这就是国内的现实。许多国产软件的首要竞争对手,并不是国外软件厂商,而是那条黑价值链。既然竞争对手做的是“无本生意”,那么国产软件根本没有办法用“性价比”吸引客户。
软件既然无形,软件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视。盗版软件,有时候也源自人们对软件价值的无知。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气盛的比尔盖茨就愤怒地四处撰文,声讨“使用盗版软件的贼”。很多早期软件创业的工程师英雄,加入了这场谴责的行列。这种当时看上去惊世骇俗的辩论,启发和警醒了美国的舆论。软件的知识产权与日常的盗贼相关,这个比喻最成功的结果之一是,比尔盖茨赢得了这场战争。而这场战争,也意外地开辟了软件工程浩荡的一个分流。那些天才的工程师们,既不想使用这些昂贵封闭软件,也不想当贼,于是开辟了开源软件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在这里,人人都可以使用别人的源代码,被使用者成为一种荣耀。而使用者则有义务将自己对软件代码的修改,也贡献其中。许多所谓的草寇,其实是可以成为行侠仗义的罗宾汉。这是开源软件对于知识产权创新的一个巨大贡献。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国内的盗版软件,山寨衬衫孕育于同一片土壤,是“速成工业化”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就像印度的仿制药一样,植根于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盗版软件是一种血滴子
与绝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反,盗版软件首先挤压的是国产软件的市场空间。在市场竞争中,外国软件已经占领了国外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而国产软件的生存空间往往局限在中低端市场。在低端市场的营收,是国产软件的生命线,却只是外国软件的财报花边。
国外软件一方面可以在国外市场持续盈利,同时还能在国内的高端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囯内软件项目的招标购买,国产与国外软件的报价比大约为1:4。而在工具层面,则往往直接胜出。有了足够的利润,国外软件厂商完全可以在这个战场打消耗战和长期战,但国产软件则耗不起,很容易在饥饿线上挣扎。盗版盛行,好用且风险很低,这是对国产软件的釜底抽薪。只有对盗版软件进行重罚,国产工业软件才会有更多生存发展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贩卖盗版的谴责是容易的;然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心安理得的盗版心态,才是致命的毒瘤。如果行业内心安理得使用盗版国外软件,国产软件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劣币跨界驱逐良币。
盗版软件的风险正在变得日益显著,国外软件厂商的积极行动,使得这一风险变得不可估量。盗版软件看起来是暂时“免费的”,但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会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及品牌风险。在国外工业软件厂商加大打击盗版力度的时候,这些风险就会集中爆发,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冲击。
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地位的提升,过去没有成为问题的问题也随之不断涌现。国内有的企业由于国际分公司的盗版软件而被反追到国内总部,也有发生。而几个国际著名车企则发出全球警告,若参与协作价值链,软件必须正版。
商业风险之外,国家声誉有损也是大事之一。在不久前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有一条是专门针对“未经许可的软件”的单独条款。从这次中美经贸谈判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内容看,美国人对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执法效率怀着深刻的不信任态度。尽管中国每年都要付出数千亿人民币进口各种知识产权,但是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就是建立在盗取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知识产权技术上的,对中国的贸易惩罚措施,他们的理解是“还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打击这些有影响的大企业使用盗版问题,往往发生在形成路径依赖之后,也就是形成完全的“鸦片成瘾“无法摆脱之时,此时迁移或替换都会造成巨大代价,而打击盗版的巨额律师追索函应声而至,列表价赔偿谈判的漫漫征程绞索伸了过来,企业巨大风险也随之而至。2019年8月,有著名工业软件公司起诉上海市嘉定区某电动车技术公司,非法复制安装使用三维设计软件。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公司赔偿900万。而国产动画片《哪吒》热播后,参与制作的诸多外包公司都收到了数字内容生成软件供应商的律师函,因使用盗版软件被版权方追究责任。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国外软件厂商在中国市场每年打击盗版所取得的收入,能占到其国内市场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正版软件的竞争力
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不用花钱就能使用工具,的确节省了很多成本。然而对于追求卓越的厂商,相对于使用正版软件而言,盗版软件会大大减损企业的竞争力。因为盗版软件一般不会带服务,而服务正是工业软件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工业软件领域,就纯粹的工具软件而言,软件与服务的占比大约为5:1左右,服务所占比不算太高;而偏管理类软件,如产品研制管理类软件PLM/PDM/MOM/ERP等,服务占比则大幅度提高,软件与服务的比例大约为1:1.5~2.5。而这些服务都是行业知识、工具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体。在这些知识复合体的带动下,使用软件的企业才有可能将工业软件中封装的能力转化为企业的设计、制造和运营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后工业时代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而盗版软件只能带给企业一时的便利,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有限的。对大企业和优秀中小企业,只要想解决硬核问题,就不可能去用盗版。既有风险和道义问题,重要的是失去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软件新版本出来之后,主流的外国软件都非常注重先导客户的使用。由于有丰沛的软件正循环资金投入,在市场调研之后开发出来的新款,都会免费提供给业界客户群中的领头羊企业,进行先期半年的测试使用。这样一来,先行客户方获得了最新功能的尝试和增益,而软件开发方获得了这些顶级客户的体验反馈,对即将发布的新款进行了上市前的打磨。这种正循环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保持了强烈的忠诚度和粘性。技术领先,加上长期服务,才能真正形成这种共生体。
在正版软件和“正版服务”的组合作用下,一个又一个知名企业研制能力更新换代,一个又一个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企业成长起来,这种良性的循环与互哺模式,在外企屡试不爽,然而国内却在认知上还沉浸在农耕时代的小作坊思维中,难以形成匹配时代脉搏的见识和魄力。
二十年前的华为尚在还幼小之时,任总慧眼识珠,引入了国际某知名咨询企业实施IPD战略,同时将这些IPD的各级流程通过某知名外企软件予以固化,形成了行之有效高效研发管理机制,遂有后续的“大鹏一日随风起”,始有今日能征善战的9万个响当当的研制精锐兵团。试想倘若当年为省钱而选择苟且,岂有今日之灼灼其华。
工业软件是构建智能制造的基石。只要有的用工业就能进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前工业时代的浅尝辄止的学艺方式,是一种难以造就信息化时代大规模前沿创新孵化工业颠覆应用成就的饮鸩止渴。工业软件厂商那些知识服务包,只有在正版软件渠道才能释放,这也是智能制造最需要的营养大餐,同时也是世界知名企业对我们的启示。
小记:工业软件再出发
中国工业软件的孱弱格局,是与中国制造的现状匹配的。国际上工业软件的发展史,一直与“强”制造而非“大”制造相连。法国航空业的发达,造就了达索系统(CATIA)软件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筋骨,也成就了这种皇冠工业的经典名言“一代飞机、一代技术、一代(软件)平台”,形成了最佳的高端工业与软件行业的正向反馈互促互进的发展模式”;其他西门子三维设计软件UG(现在叫NX)、仿真软件ANSYS等都能见到工业的持续反哺。工业软件自身也呈现了容易让人迷惑的组合,它呈现了软件的形态,却有着尖端装备的基因。打磨一款工业软件,跟制造一款航空发动机,并无不同。
几十年来,中国工业软件一直不缺乏技术突破的火种,但在现实制造环境中,并无这种取火的需要。盗版软件不仅仅与知识产权的薄弱意识相关,也跟制造业水平不高息息相关。正如贫穷本身并不带来虱子跳蚤,但这些跳虫的出现却跟贫穷相关。盗版软件的滋生土壤,也是贫瘠的工业意识所带来的。而软件每年的维护费,则被许多国内用户视为大敌。这是因为过去软件一直被当成硬设备采购,采用的台套的概念而非交付能力。多年扭曲的思维,一时间都很难扳正。
盗版软件的枪,看上去瞄准了国产工业软件的生存能力,但真正中枪的却是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在当下全球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往更高价值链爬升的全新关口,知识产权就是激发人类创新的最好保护盾牌。只有盾牌闪亮中国,中国工业软件才真正迎来翻身机会。
注:本文感谢许多专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观点。特别鸣谢达索系统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CTO赵文功先生、天河智造创始人曾宇波、云道智造总经理屈凯峰、杭州新迪总经理彭维、中智浩云总经理戚国焕等业界同仁提供的帮助。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
赵堂钰:南山工业书院工业软件研究组
林雪萍:南山工业书院发起人,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微博@南山林雪萍
(https://weibo.com/u/1718633303)
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并分享
为方便查看,可应用公众号置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