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上看宁夏,"青铜峡篇" | 古峡奏响“创新交响曲”(附视频)

2016-01-12 贺璐璐、祁瀛涛 宁夏新闻网

青铜峡市优良的农业条件得益于黄河的滋润。

  有道是:“天下黄河富宁夏”。在黄河流经宁夏的397公里中,青铜峡市分享了其“黄金地带”的58公里,并因为优良的农业条件和年年稻香鱼肥的丰收景象,得名“塞上明珠”。

  这里不仅享有“中国第一米原产地”、“全国最佳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美名,也是全国重要的铝产品、建材生产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是宁夏“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重点区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80k7b7p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十二五”期间,青铜峡面对困难科学转型,砥砺前行,多点布局,全面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处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时间节点,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市委书记石瑞林接受了宁夏新闻网的专访,与我们分享了这座城市在过去五年间走过的不寻常之路


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市委书记石瑞林接受宁夏新闻网专访。

负重前行,收获经验,转化成为发展“财富”

  青铜峡市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根基,工业底子厚,但是恰恰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青铜峡面临的困难更为突出。面对主导产业产能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宏观政策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冲击,青铜峡市这五年,走得虽然不是最快,但却沉稳而坚实。

  “十二五”期间,青铜峡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百亿元历史性跨越,由2010年的85.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3亿元,年均增长8%;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年均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117元增加到21290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549元增加到11320元,年均增长11.6%,还进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行列。

  面对艰辛取得的成绩,石瑞林书记感慨颇深:“这五年来,青铜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走得并不轻松,所获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这对青铜峡市未来的发展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五年来,青铜峡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考验,也迎来了中央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加快“开放宁夏”建设等难得历史机遇,在困难与机遇同在的时刻,青铜峡市委、政府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力促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两优”发展环境,先后引进欧蓓莎、普华冶金、浙江杭萧、金环轴承、天达环保等一批东中部产业转移大企业、好项目,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0亿元,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比例由2010年的13.1:62.4:24.5调整为11.4:61.7:26.9,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

  在不断完善产业的同时,青铜峡市全力改造民生环境,建成了中华黄河楼、黄河坛、吴青黄河大桥、市医院、一中等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重点项目,新增城市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57.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24亩,位居全区前列。

  目前,青铜峡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青铜峡嘉宝工业园全景(资料图片)。

转型上路,多点布局,“工业强市”稳步推进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形成了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石书记介绍说。

  “十二五”期间,青铜峡市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纳聚集投资的载体、工业经济调整转型的平台,累计投资13亿元,规划建设了沿山产业带、叶盛轻工业产业带和新材料基地、嘉宝工业园区“两带两园”,工业园区规模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同时,建设园区道路、绿化、供水等工程,实现了气通、电通、路通、信息通、服务通等“七通一平”,并且引进一批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的好项目落户工业园区。

  短短五年间,青铜峡市依靠两大园区,共引进项目68个,新增产值65亿元,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提升。

  新年伊始,走进青铜峡嘉宝轻纺工业园的杭萧汽车精密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工人们正在全神贯注加紧生产。“现在园区的水、电、路、气通了,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等服务也匹配齐全,园区发展越来越好了。”青铜峡嘉宝轻纺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王玉成说。

  五年来,青铜峡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52.5%,占吴忠市经济总量的比例接近20%,增速由2010年的0.8%提高到4%,高耗能企业由13家下降到8家,民营经济比重由20%提高到40%,工业倚重倚能倚大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整体推进的过程中,青铜峡的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幅提速。过去,装备制造业在全市仅占很小的比例,整个产业比较单薄。2014年,青铜峡开始引进汽车零配件产业,按照国家2025战略规划定位,对全市下一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如今的青铜峡,正在成为宁夏受人瞩目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黄河岸边,风景如画。

精米佳酿,优质优品,原产地品牌美名扬

  青铜峡出产的大米闻名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年来,青铜峡市大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不断推广粮食新品种,以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富硒等特色优质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培育出了塞外香、法福来、五朵梅、叶盛贡米等知名品牌,其中塞外香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

  在石书记看来,以优质大米为代表的青铜峡粮食产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品质和规模的提升,同时还要大力倡导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老百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2015年,一款名为“公爵”的葡萄酒在业界最专业的“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中获得奖项,当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这款质素上乘的红酒给予关注和赞许的同时,也同时注意到了它的产地——宁夏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是宁夏葡萄产业的重点区域,这里光照足、海拔高,灌溉条件便利,为生产优质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葡萄品质可与法国波而多媲美。青铜峡市的甘城子一带,是中国酿酒葡萄的黄金种植区域,这里种植的葡萄,可以生产高质量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

  “十二五”期间,青铜峡市以打造贺兰山东麓甘城子产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为目标,将酿酒葡萄产业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带农户,推动酿酒葡萄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建成了以甘城子地区、树新林场和广武地区为主的优质酿酒葡萄园区。

  未来,青铜峡市将新建葡萄基地3万亩、酒庄100个。到2020年,全市葡萄基地种植面积将达到16万亩,形成60公里的生态文化葡萄长廊,实现年生产葡萄酒12万吨和产值200亿元的发展目标,力争将青铜峡产区打造成为贺兰山东麓乃至国内外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旅游集群经济带。

  过去这五年,青铜峡市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酿酒葡萄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青铜峡大米、甘城子地区最佳酿酒葡萄原产地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


黄河坛。

旅游增色,景点出彩,黄河文化做出文章

  近几年,对于首府银川和周边市县的人们而言,选择周末短途游的目的地,大家经常会把目标锁定在青铜峡。

  青铜峡人文底蕴深厚,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这些风格各异的好去处,如同一颗颗颜色不同的“宝石”交相辉映,“镶嵌”在黄河两岸。

  “十二五”期间,青铜峡市结合自身沿黄旅游的资源优势,做足了“黄河文化”的文章,以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为龙头,将塞上江南的风光、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有机结合。依托黄河的人文景观,重点塑造闻名遐迩的黄河大坝、壮观的十里长峡、独特的一百零八塔、神奇的卧佛山等一批精品景观,并结合民族村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充分展现具有宁夏特色的回族风情和塞上江南风光,黄河文化旅游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青铜峡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黄河楼、黄河生态园、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黄土地旅游度假村等旅游资源整合包装,串珠连线,实行“一票通”,打造青铜峡黄河文化精品一日游线路,实现景区走向市场、逐步做大做强、提升旅游品牌的总体目标。

  “没想到宁夏还有这么好的旅游景点,一张260元的门票,不但能领略到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还能看到真正的塞上江南美景,这趟没白来!”曾经来宁夏自驾游的陕西游客马先生站在黄河楼的扶栏旁,面对着滔滔东流的黄河感慨地说。

  五年来,青铜峡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累计接待游客674.3万人次,年均增长22.1%;实现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年均增长25.3%。


黄河坛。

由小见大,由点及面,民生事业福泽一方

  “俗话讲,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过去的五年,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都是我们工作部署和解决的着力点。”对于民生工作,石瑞林书记十分看重。

  “十二五”期间,青铜峡市从住房、医疗、教育,到物价、就业、社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财政收入取之用民、用之于民,每年都会安排落实10件民生实事,并将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每年达到80%以上。

  五年来,青铜峡市高标准建设移民安置房3277套,搬迁安置移民1.38万人,提前1年完成了自治区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并建立了生态移民“五个一”安置模式,健全产业发展“三大机制”,加大对贫困群众帮扶力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过去看病,坐上车来回要一整天,得个小病只能硬熬着。现在好了,出门走几步路就到卫生院了,一般的病都能治疗,真是方便多了。”面对日益完善的医疗条件,青铜峡镇广武村的王凤香十分满意。

  在医疗领域,青铜峡市广泛开展普惠性健康体检工作和12类5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率先在全区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全民医保和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良好局面。

  养老,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五年来,青铜峡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1%,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高龄补贴标准等持续提高,均位居全区前列,基本形成“七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

  在青铜峡市,民生改善如润物无声的春雨,遍洒各个角落。五年市里投入教育资金20.65亿元,新建、扩建学校46所,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高龄补贴标准等持续提高……

  石瑞林书记说,“民生事情看起来小而且琐碎,但却连着群众的心。今后,我们仍将着力办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实事,做到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只增不减、用于民生的投入只增不减、增进民生福祉的标准只增不减,让百姓的幸福指数步步提升,让青铜峡的百姓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已经步入“十三五”开局之年,石瑞林书记认为,“新的五年,是一个新起点,对青铜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动力。”

  “十三五”时期,青铜峡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到2020年,将“两园一基地”打造成为三个百亿元工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4亿元。

  “印象黄河·彩虹之城”,是青铜峡市在“十三五”时间将倾力打造的旅游品牌,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为契机,青铜峡还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带、贺兰山东麓旅游带三大旅游产业带,努力把这颗塞上明珠建设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区。

  按照宁夏空间发展规划,青铜峡市未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同步推进城市建设,加速利青同城化,积极融入大银川都市区。以中心村为重点,实施庄点改造、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等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预计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2%,着力打造出一座宜居、宜业的金岸明珠城市。

  多点发力,多声部配合,青铜峡市的发展路上,一部“创新交响曲”已然奏响!

  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姚振国 白雪/文 祁灜涛/图 马建宁 葛龙 张剑平/视频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看看青铜峡市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值得一品的美食

中华黄河楼


  中华黄河楼内设黄河中国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宁夏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印象展览馆、黄河文化演艺厅等。是全方位展示黄河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博物馆、黄河文化汇宁夏的重要载体和西部乃至全国的知名旅游景点。是宁夏黄河金岸的点睛之笔和标志性的景观工程之一。

黄河坛


  黄河坛全称是“中华黄河坛”,也称为“中华黄河圣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青铜峡市,为了礼敬黄河、祭拜黄河、感恩黄河,黄河坛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4月底建成。黄河坛长999米,宽200米,建筑面积是6.5万平方米,背靠贺兰山山脉,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

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可能建于西夏时期是喇嘛式实心塔群。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

黄河大峡谷景区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长10多公里,宽50—100米,两侧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犷雄浑的北方黄河特色,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青铜峡自古就是黄河九大干渠的渠首,是“塞上江南”的发源地,峡谷中河水时缓时急,两岸山势对峙,闻名遐尔的108塔就依山而建,与拦河大坝遥遥相望,其水利工程作用可与都江堰相媲美,素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之美誉。

美 食


烩羊杂碎


鸡肉蒿子面


砂锅羊排小揪面


鸽子鱼。


更多资讯请关注宁夏新闻网(http://www.nxnews.net/),或点击原文链接,查看宁夏新闻网制作专题《晒晒宁夏这五年的“成绩单”》。


大家都关心

网上看宁夏,"沙坡头篇" | 腾格里沙海破浪前行的"希望之舟"(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永宁篇" | “小身材”爆发“强大”竞争力(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利通区篇" | 黄河之滨的锐意前行 (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中卫篇" | 好风凭借力 大漠“云”飞扬(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石嘴山" | 五大战略三大转型激活“新生”源动力(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大武口篇" | 五年转型,重工之城“轻装”前行(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惠农区篇" | 惠农区五年抢上“新赛道”(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平罗篇" | 十二五”平罗上演精彩“逆袭”(附视频)

网上看宁夏,"吴忠市" | 滨河回乡 五年蓄力高扬发展风帆(附视频)

欢迎大家投稿给我们本期责编:宁夏小姜本期编辑:杨小仙
宁夏新闻网网址:http://www.nxnews.net/业务合作18909588538投稿邮箱55597685@qq.com或拨打0951-50298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