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门,连续三年“优秀”!

Z1 江门日报 2021-12-11



近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20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结果,江门市考评得分在90分以上,获评优秀等次,受到省的通报表扬。


至此,

江门市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

实现2018、2019、2020年度

连续3年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护航发展、保障改革、滋润民心,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厚植公平正义社会土壤,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我市举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


加强领导 高位推动

构建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把党的领导

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法治江门建设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

全面依法治市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确保法治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市委高度重视法治工作,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将其办公室设在重组后的市司法局,高位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设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依法行政5个协调小组,建立依法治市工作制度20多项,全面依法治市“立柱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市委常委会会议安排“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依法治市工作。自今年7月履新江门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陈岸明先后对依法治市工作作出9次批示。


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在全省率先举办县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活动。3年来,全市组织现场述法57人次,完成书面述法3955人次


我市组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我市重大决策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杜绝“拍脑门子决定”。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队伍和工作体系,对投资额度大、决策风险高、法律关系复杂的涉法决策事项做到法律顾问全过程跟踪、全领域参与、全环节把关。


2020年来,

全市法律顾问办理法律事务25095件

涉及标的金额6111亿元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当前正在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门,迫切需要加快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支撑,不断发挥法治引领、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到《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从城市治理现代化到生态环境保护,江门不断提升立法工作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在立法过程中,江门注意确保地方立法与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相衔接,切实发挥好地方立法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人员表示。

    



一条一款厘定规矩方圆,一字一句关系国计民生。我市自开始行使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交出了“五年九法”的成绩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了省人大的充分肯定。如今,全市共有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15个、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18个,立法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情、集中民智、符合民意。





法治之光守护着公平正义,

照耀着侨乡大地。

民主与法治的坐标轴,

都在不断延展。


简政放权 便利审批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也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我市近年来大力压减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向社会公布赋权事项目录117项,将838项行政执法事项、524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调整由镇街实施。

    

深化“数字政府”改革,通过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公共支撑能力,17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466项“免证办”。打造江门市“政银区块链”平台,全省首发房屋交易“云链签”。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市场监管智能许可平台,发出首张智能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证》。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项目平均审批用时压缩至28天。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缩减50%以上


“减证便民”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现象明显改观。对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相违背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订10件,废止22件,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扫清制度障碍。

    

我市还制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法治保障措施,出台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制度,倡导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理念,在法律限度内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在高新区(江海区),仅需105分钟,网红项目“金多多”完成土地摘牌及一系列事项的容缺审批,冲刺跑完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成为江门重塑重大项目落地流程、创新项目审批机制、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见证者。“薄薄几份确认书,沉甸甸的成果。”金多多集团生产中心深圳市阿麦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晓琴不无感慨地说。


“1天开办”“最多跑1次”“微信+智能化审批”“港澳企业离岸受理”……我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进行效率革命;以“一纸证照”为突破口,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为轴心,集成一批覆盖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系列改革,全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被评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为法治中国提供更多的江门经验。




通过全面清理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江门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办”的网办率、网上核准率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市场主体总量60.77万户,同比增长9.55%,新登记市场主体6.92万户,两年平均增长22.81%,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总量排名全省第六





法治护航,

侨乡大地迸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让“营商”更“赢商”。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建设公正透明的执法环境


去年初,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面对疫情大考,江门沉稳作答,

交出了一份

依法防控、高效治理的出色答卷。

    

我市迅速反应,用法治的温度和力量,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心针”。紧急出台《关于做好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法行政工作指引》和《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违法风险问题及意见建议》,为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法防控疫情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出台抗疫临时性应急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引,开辟审核绿色通道,简化内部工作流程,及时出台34份应急规范性文件,助力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疫情期间食品药品的执法检查


紧急制定公共法律服务落实稳企安民12条措施,成立“六稳”“六保”法律服务团进驻工业园区,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研判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梳理企业多发性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等法律服务。实现律师进园区100%全覆盖,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如何保证群众

在每一个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为此,江门探索依托行政执法“两平台”,

通过智能化技术

确保整个执法办案过程规范透明,

有效破解实时监管难、办案效能低、办案质量不高

以及办案随意性大等执法顽疾。

    

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政执法“两平台”使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群众也可以通过省政务服务网和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进行查询,促进行政机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江门在全省率先启动行政执法“两平台”省市一体化部署,率先实现市县镇三级应用全覆盖。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以来,全市73个镇街办理的5854宗案件中,涉及被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仅5宗,没有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今年8月,江门被列为广东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

    

我市在全省首创开展职工群众评议行政执法工作,广泛发动全市53.3万名工会会员对26个重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集中评议,举办“一监到底”网络直播监管执法活动,超过2386万人次观看并参与互动,多措并举打通行政执法与社会评议的堵点隔阂,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勇气倒逼依法行政。

开门立法,听民声,集民智。


优化服务 强化保障

营造法润人心的社会环境


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

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也是企业发展成长的重要选择。

一直以来,

江门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

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更实在的

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公平正义阳光司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实现新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简化办理程序的若干规定》,办案周期平均缩短10天,结案率同比上升11.9%。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项目被确定为全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消除两级检察院公益诉讼起诉空白。我市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有多项指标排名第一

坚持围绕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新需求,

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

打掉黑恶犯罪团伙、九类涉恶案件破案数等

多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

我市入选首批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郭永乐 摄


江门深挖数字优势,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决策辅助功能,与传统法律服务进行深度融合,以“智慧法治”开启法治江门建设的数字化时代。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公证电子证照,完成公证业务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公证事项的“秒核”。以“数据跑路、司法所跑腿”的形式,创新案件调处模式,依法、高效、就地化解群众生产经营矛盾纠纷。在全省率先开通运行网上立案系统和民事智能预审系统,完善全方位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实现当事人诉讼“零跑腿”。


打开江门司法微信公众号

点击“法治地图”

你就能找到最近的法律“门”。


我市整合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村(社区)法律顾问等12个类别共计2848个法律服务机构和个人入驻“法治地图”,用2848个小蓝点编织起一张守护江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网”。

高标准建设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成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智能客户服务终端和江门法治地图等科技信息化服务产品,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和“全域通办”,打造珠江西岸公共法律服务新标杆。全市有362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建成。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效果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成立各级调解组织1723、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21个,调解成功率达99.41%。以台山市台城、端芬2个镇街为试点,推动各市(区)建立涉侨纠纷调解室46个,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

    

推出18个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切实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前完成小康社会万人律师数指标2.3的目标。全市村(社区)100%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其中2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村。9家企业上榜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名单。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公园104、法治广场61个、法治长廊46个,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实现全覆盖。


法治惠民带来了公平正义,

让越来越多的侨乡群众

自觉成为法治江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也让更多人选择落户江门。



网友“小鱼”就表示:“江门是个法治之城,平安之城。与许多城市相比,我最喜欢江门,她是我的第二故乡!




法治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江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持续推动依法治市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大湾区西翼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开启新时代法治江门建设新篇章!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 林立竣 江法治)

责任编辑:刘佼

江门一阿姨腿痛几个月,罪魁祸首竟是一碗汤!街坊们吃这些东西要谨慎……

防止电动车上楼,江门这两个小区有了“神器”!还在全省首推……

想贷款,又怕跑银行太麻烦?这种方法太方便了……

祝贺!江门残奥健儿摘银!


转发一下

点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