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
题图和配图都来自作者。
本文首发公众号“提壶”(tihu_edu),未经作者授权,本文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背包旅行的第十年,我去了土耳其。
出发之前,我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说到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大致意思是:你在网上把一个景点的照片看了许多遍,然后研究了一条不出错的路线图,精心安排好你的时间和行程。然后你走到那个地方去,把你看过几百遍的照片再亲自在现场看一遍,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而在我此次土耳其的行程里,我在一个叫安塔利亚的城市,用airbnb订了一家土耳其老夫妻接待的住宿。在那三天里,我没有做攻略,他不会说英语,我和我的小伙伴也不会说土耳其语,我们去了许多有意思但没预料到的地方,这次旅行让我们非常快乐,这让我又想起了旅行的初衷,想到了兴奋的背上背包想要去看世界的初心。于是产生了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想法。
过去的十年里,走了很多地方,国内基本快走完了,也去了小几个国家,但是跟很多”大牛”来比,数字简直不值一提。但长期旅行的人变得很讨厌的一点表现,就是开始进行数字的竞赛。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也坚定的觉得,每个人在旅行的过程里有自己的收获就值得感恩了。
为什么开始旅行?
跟许多的女青年一样,我在初中的时候开始阅读三毛的书籍。看到她在多彩的世界里的奇妙经历,那些与人与物产生的对话沟通,还有文字背后显示出的那颗勇敢和热爱生活的心,激发了我最早期想与世界对话的梦想。
初中遇到一位好英文老师,当时45分钟一节的英文课,她会用25分钟来授课,剩下的20分钟就开始讲她旅行的故事。她说她看到天山的马夫喝醉,趁机砍了一半的价格骑上去;她说内蒙古的星星似乎伸手就能抓到;她说她40岁打算去非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是1998年,生在内陆的我,在女作家三毛的世界里看到的遥远的世界,因着老师的影响,而觉得不再遥远。
从大学开始,打工、省生活费、存钱,靠着自己的力量,开始了看世界之旅。
第一次背包旅行在2005年,去的是凤凰,那时候的水乡对我来说浪漫的不像话。第一次看到许愿的荷花灯,在黑夜的沱江里飘飘荡荡,我跟我的小伙伴们在凌晨时分为放灯摔进了沱江里,顺势引发的一场泼水大仗,以及晚上冻冻嗖嗖的回到旅馆里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是无与伦比的幸福回忆。当然也只有那个年代,我们住在一人10块的房间里,也觉得拥有了世间最好的生活。
对我早期旅行影响较大的是07年去贵州,我跟我的小伙伴坐在从怀化开往凯里的绿皮火车上。上火车的瞬间,我们开始害怕了。车上的人大部分都是黔东南少数民族着装,身着现代服装的我们显得格格不入,整辆车厢里的眼睛当时都看着我们。可是故事的最后呢?我们坐在他们让出的小空位上,他们轮番唱山歌给我们听,我们唱浏阳河和超级女声,列车员也加入我们来了一曲京剧。然后我们下车的时候,转过身,看见整个车厢的人们都站在窗户边向我们招手跟我们再见的场景,在后来寒冷孤独的冬夜里,一再温暖了自己。那次旅行让我对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接着那次旅途在黔南小七孔,遇到了两个人。一位是独自旅行的杭州老奶奶,她说她跟老伴策划了一辈子要去旅行都没有出发,直到60岁那年老伴过世,她才明白人生不能再等于是开始一个人旅行。还有一位是当时辞职环游中国的姐姐,姐姐很漂亮,戴了一顶prada的帽子 (当时还真是……),觉得真是有勇气又帅气。这些生活方式到现在听起来或许都已经烂大街,但在那个时候,受我自己生长环境的限制,都给我许多震撼,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真实存在的多彩的生活方式。这跟我早期只是为了好玩和看风景的心情有了些不一样。
于是后来就开始坚持旅行,每年都要走好几个地方。有个时期,我在四川待了半年,住在成都青旅的多人间里,每天都在惊叹当时来往的背包客们的生活,这个人是骑车去拉萨的,那个人刚刚从亚丁步行回来,这个人买了一辆摩托穿越无人区拍了大量照片在法国个展,那个人从美国做高管看清人世变化回来打算在四川定居…… 那些表面的惊艳,几乎成为了我那个时期最向往的生活模式,假装自己生活在电视剧里,跟周围那些朝九晚五的朋友同学不一样,期待未来自己也变成他们的样子。
可是后来听的故事多了,又接触了更多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听上去经历很牛逼的人,可是在跟她们的接触里,我很少看到那些她们嘴里说出来的旅行带给她们的认识和好品质。那些搭车用很少的钱走川藏线的人,许多都对路上施与她们帮助的人没有感恩心,不会问搭车的司机是否要收费用,而是自然的享受着这些别人的慷慨,一句再见再换一篇爆红的网络点击和自己的”文字感恩”。
遇到网络上比较红的拍照片的驴友,全天都是被拍照片这件事所环绕,晚上回到房间就只有一个话题,我今天拍到了多好的照片你那也有几张好照片赶快发我,以及你在哪个论坛上混我们互相关注帮我去顶个帖行不行。旅行途中看到的美景,已然完全被要去论坛发个红帖的心所占据,抛开他们在网络日志里那些感悟,我也为他们感到可惜,长途跋涉来到了那些美丽的地方却没有真正自己感受到那些美好。
见到大量迷恋这种在路上状态的人,把自己假想或美化在”漂泊、流浪”等上世纪的词藻里,而在现实生活里完全不能承担工作和普通人的责任,遇到难题就再逃回路上轻松的小旅馆小酒馆里,跟来往的游客吹嘘着自己的”在路上”生活。
很多人走了出去,却没有走回来,是我那个阶段的认识。
于是我逐渐也可以更成熟的对待自己的旅行。不放大它,不因此觉得自己与人不一样,接受旅行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不要把这些变成枷锁。
我在旅行中遇到过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但这些事都是在与人的交往里发生的。以前总认为是巧合,当时的事情如果有一点不是那样发展,或时间有一点偏差,后续就会完全不一样。直到有次我在旅途中遇到一位来自西雅图的老爷爷,他说,如果你可以保持这颗开放的心,它会带你走很远,也会让你见识到许多美妙。这是我的人生体验,送给你。我才意识到,也不是巧合吧,如果把心打开,你遇到的不是这件奇妙的事,也会是另一件奇妙的事。
因为旅行,我见到了我喜爱的作者描述的几十年前书里的主人公,可以从她书里描述的主人公的少年时代对话现实中的中年时代,了解一些他人的智慧。见到了一切浪漫的不可思议的日出、日落和夜晚闪烁的星星,海洋、雪山、沙漠、森林,一切与我书里诗里新闻里电影里曾读到看到的可以连结的场景。交到了各地不同的朋友,听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和故事,对不同的人和生活方式都可以更宽容看待,也让我永远觉得生活永远不只眼前这条路,退出去,往前走,都是一片天地。
这次在土耳其还遇到了来自加拿大的一家人,父母带着三个小孩gap一年,环游全球。问妈妈为什么,她说,希望我的孩子看到这个世界不只是她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那个样子,帮助她们未来有勇气去尝试更多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加开放宽容的面对她们未来的生活。这些道理,也是我自己在旅行中的感受,所以也希望能够说给更多人听。
当然,我不想夸大旅行的效果,事实上,它也不是灵丹妙药。但你可以这样来看待它,它不是单独的旅行经验,而是镶嵌在你自己生活里的。
我们这代人,经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要的生活,走到想去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和精神吧,然后到了三十岁,四十岁,我们不会凋零,我们会因着这些积累,盛开盛开盛开。
享受当下,做自己,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打开你的心。
然后,这一刻,我的自由和我的快乐终于都到来了。
结尾是乔布斯的那句话,是我的信仰,也与你共勉: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后记 (华章):昨天的文章讲的是跑马拉松,今天是背包旅行,在我个人看来都是“自虐”式的个人修行方式:在一个不太短的时间内,承受着身体上的苦痛,享受着精神上的孤独,自己和自己对话,和超自然对话,和永恒对话,我们终于可以从纷繁芜杂的生活中脱身,一直看到自己内心的最深处。
但我想,这只是对有些人是,对有些人不是。很认同文章里面的观点,精心准备去一个已经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地方,本身已经 kill 了旅游这件事大半的乐趣。能带给我精神满足的旅行需要满足三点:不曾“见过”的美景,路上偶遇的有趣之人,可以享受孤独的时间。
我想,有修行性质的旅行,本身也未必是很轻松的,当下工作生活这么累,一次放松身心的旅游,也是很愉悦的体验。不过如果你想从旅行中收获些特别的东西,下次出去看世界的时候,也许考虑一种不同的方式?
奴隶社会一周年精选文集《女神经过》应该已经上线当当、亚马逊等网店。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可以购书。
没读经典老文章,你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吗?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关注我们 (搜索 奴隶社会 或者 nulishehui):
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