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诺 | 从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我为什么换工作

2015-07-08 一诺 奴隶社会

题图: 四面光,我画的。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469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本文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多谢公益时报闫冰最近的采访和文章,这是我就职盖茨基金会以后的第一篇媒体采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现在官方版发出来了,我写个非专业版和大家分享。

2015年2月18号奴隶社会的文章里,我埋了一个梗,说2014年除夕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开始搞奴隶社会;2015年除夕(就是2月18号),我们做了另一个重要决定,以后再和大家说。这一憋就是将近5个月,我的保密素养可以吧,呵呵。 是的, 这个决定,就是离开我供职近10年的麦肯锡,加入盖茨基金会。2月18号那天我把签好的Offer Acceptance Letter寄回了西雅图。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第一,要离开我“如鱼得水”的熟悉的麦肯锡,告别和多年同事一个眼神就能交流的默契,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转变,不仅工作方法要重新来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和近10年来积攒下的这么多熟悉的朋友、同事和文化“永别”,真的是太难割舍。今年三月份在上海好友加同事家的告别会,我果真很没用的哭得稀里哗啦。

第二,收入和麦肯锡相比会减少很多,而且以后也没有“致富”的可能。虽然比尔·盖茨是首富,盖茨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每年捐赠额40亿美元左右),不过他的钱和咱的工资没直接关系,也并没有对咱开啥特例。基金会作为一个有着15年历史、全球近1400名员工的组织,有组织的薪酬体系,咱也必须入乡随俗。别的麦肯锡合伙人出去,不是公司高管,就是PE/VC;如果自降工资的,那肯定是有股权,或者创业——现在钱少是为了以后钱多。 而我这份工作,清清楚楚,以后收入会基本按照通货膨胀上涨。我是个俗人,这个账不是没有算过。

本来我也有幻想过,钱少没关系,也许至少这工作强度要小吧,毕竟是公益组织,折算成小时工资可能就不差那么多了。不过上任后发现事情比原来只多不少,而且从重要性和紧急性经常更甚,于是幻想破灭了,老实认了这个命吧。

第三,要准备带着仨小娃娃举家从加州搬回北京,空气、环境、食品安全、学校、教育等方方面面,我是个普通的妈妈,对这些问题的纠结也不是没有过。

不过话说回来这其实也不是一个困难的决定, 给大家说说我为什么就这样换了工作。

在讲我为什么换工作之前,还有两个澄清要先铺垫一下。

首先要说,不是为了道德优越感。

去“公益“组织,最方便的理由,就是道德优越感吧。 我自降工资, 牺牲自我造福大众,多崇高啊。不过我还真从来没这么想过。在麦肯锡工作多年,我一直没有感到“厌倦“,是因为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工作的最终核心,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经常是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 只不过那个时候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客户产生意义。盖茨基金会工作的核心, 其实也是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的是更大的、更复杂的、着眼全球的问题。

我和比尔·盖茨“面试“的时候,他说,自己开始关注生意以外的事情之后,发现“The amount of vacuum you walk into on globally important critical issues are simply massive(在解决全球维度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的空白是巨大的)。很多这类问题,看上去和我们的生活很远, 但其实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比方说粮食供应,比方说重大传染性疾病。他提到当年疟疾的研究经费,几乎全来自美国军方(因为越战的原因)。后来军方决定不需要继续支持了,所有的经费来源马上就断流了。但这个疾病照样还在肆虐,谁来继续支持对抗它的努力?私营企业吗?没有足够利润,没有企业愿意做。政府吗?是哪国政府呢?疟疾肆虐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穷国,而且是很多国家,到底哪个政府该做?而且就算能拿得出钱来,这些国家也缺乏做新药研发的科研能力。那谁来做这个事情?政府有局限,疾病无国界。所以对抗一种疾病,不仅是一个科研问题,更涉及到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政治协调、筹资机制等等各个方面。其实如果能走到科研问题这一步,说明很多大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这里也借机简单介绍一下盖茨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总资产400亿美金左右。基金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所有生命价值平等,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关注落后国家的健康/公共卫生和极度贫困问题。基金会的核心工作理念是催化式慈善,即利用基金会资源,撬动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投资于政府和企业无法负担却又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解决方案。

所以说到底,能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参与解决这些在全球层面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是我的“鸡血”。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未来的世界。在“吓尿指数”不断减小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未知,也有太多的机会创新和改变。世界一天比一天更精彩,但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一方面问题越来越复杂,但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观念的进步,解决复杂问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另外,说到“解决问题“, 我其实也没有另一种优越感——觉得盖茨基金会解决的大问题和别的大问题相比更牛掰。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药研发、医疗服务、移动互联网、Uber everything,等等等等,每个题目都有无数的振奋点和各种创新的可能。私营领域的创业者们和投资人们,在以他们的形式改变世界。政府领域也是同样。而且任何一件事,要做好,都是靠实践者匠人的态度和多年的耕耘实现的。

我们现在媒体里有一种文风,我不喜欢, 就是什么都要比一个“高下”,xx最牛 , xx更牛,xx真女神,好像什么都要比一比,谁比谁牛,哪个真牛哪个假牛。你说是在互联网领域做一个有眼光的天使投资人牛,还是研发一个新药牛,还是一个企业吭哧吭哧做了N年让中国一个疫苗进入国际市场牛? 我说,都牛。

所以我换工作, 也并不是因为盖茨基金会做的事”更牛“。但的确和盖茨基金会的特殊性有关,下面会讲到。

那为什么要换?

非常诚实地讲,第一,不是上面那些“鸡血”,(或者说“鸡血”是必要非充分条件)而是际遇。

我们另外一种文风,就是对相对比较资深的人换工作的描述,都爱用武侠风范,还经常杀气十足,xx接管xx掌门,xx空降xx,xx杀进xx,吹得玄玄乎乎,我也非常不喜欢。实际上,每一个人换工作,都是在个人层面上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幸从2009年开始就和盖茨基金会有接触,从工作到个人层面,对基金会都有一定的了解。也因为这种了解,我对这个工作没有什么YY,我知道机会在哪里,困难在哪里;知道我能做什么,需要学什么、补什么。有这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是我做这个决定的基础。 这里也给各位考虑换工作的朋友们一个建议,就是别用武侠风把自己忽悠了,客观地去考虑一个工作的需求、前景、和自己的两把刷子。

第二,是觉得对自己来讲,做这个工作能够发挥比别的工作更大的作用。

虽然对盖茨基金会解决的问题我没有优越感,但从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人的质和量的比例来讲,这的确是一个很“落后”的领域。所以我自己觉得做这个工作,能起到的推动作用,比其他的工作也许会大一点。

我们人类的社会,就是由三个领域组成:私营领域(盈利性企业),公共领域(政府和政府举办的组织),和社会领域(所有其他)。各个领域都有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而这三个领域里,私营领域和公共领域,都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职业路径”,社会领域相比之下就散乱很多。人才会是这个领域发展的最大瓶颈。我虽然称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人才,不过也许可以在人才方面做一些工作,而且这些推动起到的作用也许会比其他领域要大。

另外,因为我没有什么“公益“的背景,所以也希望用一种问题导向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领域的工作。我在麦肯锡多年的咨询工作,如果让我学到了点儿什么,其中一条就是 “对问题不能温情,对人不能冷血”。

对问题不能温情就是不要上来就谈慈善,不要道德绑架别人或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一切的起点都是我们是要解决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人?做什么事?这需要做的事可能是公益组织主导的,可能是支持政府去做的,也可能是支持相关企业去做的。或者是完全跨界的模式——比方说PE/VC fund的社会影响和财务回报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比方说如何让职业经理人在不辞职的情况下能够有规模有组织地参与公益工作,比方说如何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复杂社会问题里得到应用。如果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就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社会和公益领域,尤其是在中国,其实是处于在几个层面上同时发展的状态。从最宏观的生态系统、政策、规范、监管,到中间的人才模式、信用机制、公众公益意识的发展,到微观的公益组织本身的的运作模式,各个层面都处在形成期。所以能在这个时间做一些事情,可能可以推动几个层面的发展,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第三,有机会能在一个特殊的平台上成为描绘未来的一份子。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崛起,看到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全球层面上,今年9月份,是2000年联合国制定的为期15年的“千禧发展计划”MDG,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的结束,和下一个15年“可持续发展计划”SDG,Sustainable Developmement Goal的开始。中国在2012年提前实现了MDG的8个大目标15个子目标中的7个(包括将极度贫困人口减半,饥饿人口减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2/3,无法获得安全用水的人口减半,艾滋病治疗的普及,进入小学、中学的学生性别平等等),是对全球实现MDG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2015年的报告会在近期发布)。 今后的15年,中国在全球层面的角色和作用会越来越大。明年2016年,中国将是G20的主席国。对中国来说又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中国做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会以新的方式,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盖茨基金会和联合国是重要的伙伴,基金会的很多工作,和上面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 基金会在全球工作的三大领域:全球健康(主要是公共卫生领域),全球发展(农业、贫困和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倡导,都和MDG和SDG紧密相关。

在中国,基金会的工作一方面是支持中国加快实现自身一些重大健康和发展领域的目标和进程。如公共卫生领域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控烟等;另外也希望和各界公益伙伴一起,推动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致力于支持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健康和发展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支持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方面的意愿的达成,展现中国的实力,促进中国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伙伴发挥资源、技术和政策优势,在世界范围应对卫生和发展方面的挑战。

所以,虽然过去三十年天翻地覆,但如果往前看,我觉得这个变化才刚刚开始。我不知道2030年的世界和中国会是什么样,但基金会是一个特殊的平台,能够通过资助和广泛的伙伴关系,让我们能在这样一个时间,在中国,起到一点推动作用,成为描绘这未来15年的一份子,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激动不已的事情。

综上所述,所以,我换了工作。

最后假私济公,宣传一下我们办公室的公众号盖茨基金会。里面经常有比尔盖茨的文章,文末阅读原文可以去。

看Autumn给我这篇写的铺垫文章(这不是我约的稿,只能说我们心有灵犀呵呵)

谈谈钱,说说爱

我的告别文

麦府十年,难说再见

关注奴隶社会后发送“一诺”可以读到我的其它文章。



奴隶社会一周年精选文集《女神经过》已经上线当当、亚马逊等网店。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可以购书。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