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内向的人如何混职场
题图:内向,来自网络。
本文始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如切如磋” (ru_qie_ru_cuo)。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奴隶社会发了那么多文章,也许对有些读者来说,这一篇反而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反正我打小内向,一路走来到今天,还是挺有感触的 (我是华章哦,据我鉴定,一诺从来都不是个内向的人哈哈)。
面试的时候有一个经典 (换言之也叫俗气) 的问题是: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无数教人如何准备面试的书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一个明贬暗褒,在雇主眼里大大加分的“缺点”,比如完美主义啊,过于执着啊……
在我而言,这个缺点已经明显到了如果被问及这个问题自己都不好意思回避的程度。记得几个月前换工作面试,花了很多时间细细梳理,试图找到一个既不避讳问题又点出它的积极一面不让对方打退堂鼓的委婉好听的方式,写来写去,反复修改。比如,最不喜欢的场合是鸡尾酒会啊—-这种场合在上一份工作常遇到但申请的这份基本上不会接触;酒量不行也不喜欢觥筹交错啊—-又不是做销售,无伤大雅吧。 最后效果如何无从验证,因为虽然得到了这份工作,但面试中根本就没有被问到这个问题。
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内心世界且不提,与外界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与胆小+内向进行斗争,跌倒,爬起,要求提高,再跌倒,爬起,循环往复的过程。
儿时,出门只要遇到熟人,马上钻到妈妈的裙子里。
在幼儿园,唯一的记忆是呆站在人群里,与环境完全孤离。
初中一年级,被分派成了课代表,做了整堂课的心理建设,才鼓起勇气和老师打招呼。
高中时被老师指定成班长,唯一的职责是上课前叫起立。那声“起立-敬礼-坐下“的简单流程几乎成了我的噩梦:喊之前无限退缩,喊的时候声颤气弱,喊完了那尴尬在整个身体里久久不散;每天重复若干次,一天都笼罩在阴影里。后来干脆厚颜装死,每堂课老师一进门站到讲台上,我立马咚地一声站起来,然后全班人节奏不一地站起来;然后我一敬礼,全班人节奏不一地敬礼。
从来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面对面走来老师同学,那一声招呼似有千金重,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低头过去;从来不会和人交流聊天,信息和语言从大脑总是走不到嘴边。人人怀念的中学生活,对我来说只有因为成绩太好带来的自负,因为不敢说话说不好话带来的自卑,和因为各种不合宜行为举动带来的尴尬。
大学和研究生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逐渐治愈的过程。由于一些旁的原因,高中几年心绪很混乱,没能考上自己的首选,而是去了一所当年心高气傲的自己曾看不上的学校。在这里,虽然因为不需要如何努力就能轻松过关而学业毫无进步,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外表乖顺内心叛逆的孩子开始有了狐朋狗友,一起愤世嫉俗,一起逃课,租无聊的武侠言情,一堆一堆看碟片,通宵泡网吧。内心的扭曲和压抑在浪费时光中得到了调整,反而慢慢变得更像一个正常的青年。研究生阶段身在异国,语言和性格双重障碍造成极度的苦闷,有时候一整周也说不上几句话,一开口觉得自己在丧失语言能力。学习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专注力—–直到最终毕业获得“优秀”,也不过是应付过去了的水平–因为其他本国学生是在太不用功了。但由经历和视野带来的少少自信和更多可能,和第一次尝试的在陌生环境作为独立个体与人相处,也算难得的收获。
回国找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新鲜人:看起来学业光鲜,实则一路下坡;看起来安静和气,实则拘谨刻板;看起来单纯美好,实则思虑过度。
职场近十年,打了五份工。从IT到认证到金融。
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软件这行,每天操作四台不同系统不同软件配置的电脑进行各种手动或自动的测试,在windows vista还没发布的时候就天天用vista并和小伙伴们一起对它的各种用户不友好设置进行吐槽。Vista后来不负众望地扑街了。
个人以为传统软件业的技术部门是对与人打交道能力最没要求的一个行当。但即使这样的行当里,也是有管理架构的,若要有所晋升,对人的要求和其他行业并无二致。和所有新公司一样,经历了最初一团和气的蜜月期后就开始了从扁平化到形成一个个小团队进行垂直管理的“成长的烦恼”,而工作氛围也从创业团队齐心协力变成各种政治斗争纷至沓来。有些人升职了,有些人失意了,有些人走了。我一个专业与工作不不对口的新人,初期受到赏识做到组长,然后业务提升遇到瓶颈,管理上也各种支应不来,挣扎做了若干尝试效果有限,最终在大领导设陷阱把整组人若干个周末加班的劳动成果变成自己亲信升职的踏脚石而同时组内关系也遭受大挫折时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倒而彻底奔溃,躲在洗手间把一肚子的委屈悲愤自卑内疚化为一场痛哭。
若干年后我明白,这样的结局几乎是必然的,正如当时一个对我很友好后来离开的上司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你们这一群人我还没发现一个有leadership的。第二句是:事情做不来就是做不来,把你放到这个位置上还是做不来啊。
年少就是气盛,一旦无法忍受,就不打算继续忍受。痛哭一场后我迅速提交了辞职信,也幸运地遇到一个回到自己原来专业的机会,2个月后去了一家业内领先的欧洲公司在中国的民企风格合资公司报到。
在这家公司不需要带团队—我是除了部门经理以外第一个员工,在我之后才陆续招了第二第三第N个人;技术性强而且门槛不低,在当时正开始欣欣向荣;但是最大的挑战是:工作全程伴随着同人打交道—同各种不同人打各种各样的交道,还要保持自己的权威。动辄年长自己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国企,民企,外企,政府,白领,官员,工人,农民,各种职业,各种级别,各种方言。什么都不懂的新人上班第二天就跟着出差on job training,一两周下来就被扔出去独立做项目。飞机换汽车,一路几个小时呆望窗外,同来接的人一路无话;现场检查,工人访谈,居民访谈,政府各部门官员访谈,硬着头皮上,手心冒汗声音发颤;按规定做开始会议,结束会议,干巴巴怯生生又要佯装权威,冷场尴尬是常事;回来以后写报告,一天到晚接电话应付讨价还价扯皮和各种软硬兼施;更别提出差时那一天两场圆桌饭局,在寒暄中当一只静静的呆鹅,被敬酒时僵着一张脸,该回敬时实在做不到而装聋作哑,心里骂了自己无数次;去谈合同,对方居高临下各种下马威,薄面当场没挂住,还好有资深同事圆场;客户交流被领去京城奢华会所,各种不自在只能装聆听+慢动作喝东西+傻笑来“杀时间”。
就这样,居然也了熬过去,虽然过程不游刃有余,但该完成的都完成了,该发现的问题都发现了,该论证的也论证的不错。领导委婉的评语是:除了不爱说话,什么都好!
行业正繁荣加上部门急于开疆拓土的结果就是:一个月出差二十天;不出差时天天十点下班,出差时看文件写报告到凌晨;周末即周中,春节假期都带着工作。画的大饼初看触手可及,时间越长却离得越远直至遥遥无期。虽然象征性地提升了职务,做的事情却难有突破。在一腔热血爱拼才会赢奋斗光荣安闲可耻的理念激励下,初生牛犊如打了鸡血般左冲右突几年,终于从各种惨不忍睹中历练出来而对一整套事物和场合越来越驾轻就熟,也终于在一次又一次承诺总未兑现时意识到被忽悠了,而且,继续下去不会再有改变了。
于是作为资深人员跳去了后起之秀的竞争对手公司。一番挣扎,最终在职业上并没有突破,仍然做着同样的事,但好歹收入直线上升而工作量直线下降;由于架构原因坐在大办公室里却和所有人都没有交集也不需要打交道,常人眼里的孤独对我却是无尽之喜;直接领导远在异国,行业太好没有市场压力,自己给自己分配工作,能做就多做,不能做就少做,无限自由,无限惬意。在此阶段,居然悠闲到一路完成了结婚生子的大事。
原地踏步得太久,明显感觉竞争力在丧失;行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短短日子过去市场已经日薄西山。结婚生子之余危机感从不曾远离,申请到了在主管单位的兼职,积累经验也给简历加分,同时每天必刷的是招聘网站和各大相关机构career页面。做了记录表格,申请日期,回复日期,面试日期,SWOT,面面俱到,每提交一份申请就记上一笔。然而,表格的第一栏越来越长,第二三四栏却始终空白。
终于在失望越来越多自信心越低的时候,在出差的火车上刷gmail发现收到了一封电话面试通知。当时的狂喜简直无法形容,看着手机几乎像看着黑暗中出现的一点亮光。产假即将结束的时候申请的,某独一无二的高大上机构,非常小众一看不知道是做什么的职位,却神奇地大部分要求与我的背景都很符合。于是开始紧锣密鼓准备,搜集各种信息,不断头脑风暴,极力供需拟合,反复模拟练习。经过历时8个月的若干轮电话面视频面加背景调查,终于在娃即将一岁的时候收到了录用通知。
本来已经在独立第三方的角色上得心应手,却退步抽身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选择了挑战,就选择了自虐和折腾。
高大上机构十分之复杂,复杂到每天都可能有收到询问或者要求的信件,发自不知道是做什么的部门;复杂到一直到我离开都无法说清楚它的具体架构。
小众职位十分之小众,小众到去总部入境时被移民官问及具体工作内容,说了半天对方也没明白;小众到对所有亲朋好友都要大费口舌解释还收获一堆茫然眼神。
工作内容十分之包罗万象:既类似内审,又类似外联;既类似咨询顾问,又类似合规官。要参加的电话会可以把每周的日程表都填满,要写的报告,ppt,数据可以发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打交道的由外部变成了内部,该有的结论不能妥协,但硬性的要求必须弹性地处理,在部门之间斡旋两头受压甚至两头受气也难以避免。每个月出差去至少一个国家做项目管理或参加会议,应付各种不同口音的英语交流还在其次,人人高大上风格的说话方式让我甘拜下风,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青年鸠占鹊巢地进入了文艺青年和伟大青年的世界。
每逢异地开会或培训,必有鸡尾酒招待会或餐会供大家networking,而这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刻。寒暄已经是我力所不能及,用英文寒暄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犹记得第一次参加重要活动,在上午和下午之间的时间里我甚至逃回了酒店。一个大规模的培训活动上,下午日程结束后我直接回去倒头大睡,以时差为由逃过了晚宴。在无法逃避的发布会或庆祝活动上,我端着一杯饮料默默蹭入一个高谈阔论的小圈子,然后含笑作倾听状直至人群四散,然后再换一个小圈子把自己挂在那儿继续蹭。
一次又一次,一番又一番。做不到,鼓起勇气,还是做不到。或者,鼓起勇气,做砸了,内心千万只尴尬虫在撕咬。压力日积月累,开始失眠,烦躁,每天出发去办公室都如赴刑场般绝望。去看中医,被句句命中症结的老大夫说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事实证明,人的弹性是无穷的。喝了几周中药后,崩溃的趋势停止了,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的打击反弹自虐继续。
在许多许多个月之后,我终于能够直面应对。习惯了当全部门唯一的中国人,努力适应他们的语境和笑话;习惯了在电话会议上适时切入表达观点;习惯了争论,反驳,综合和妥协;习惯了高大虚语汇下的实际含义。我甚至学会了在鸡尾酒招待会上应酬一二再离去,以及在会议结束时同大家告别—天知道之前的我是如何痛恨这些无休无止的告别!
同时,对于自己做不到的,我也坦然面对,不再给自己压力。世界不是平的,既然我们要拥抱diversity,怎么能强求每个人都一样?读了给内向者的《安静》,读了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我的体会就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努力,同时接受和别人的不同。生命如此短暂,咱们尽量别纠结。
现在,虽然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对家庭的顾及而离开了这个机构,但我衷心地感谢它带给我的一切:那些折磨,痛苦,和随后的,突破的成就感以及对自我的领悟。
总结起来:
极度内向的人可以混职场吗?以我为例,当然可以!不但可以混,也可以有职业发展,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首先:选择核心竞争力是自己长处的岗位。虽然能力可以培养,但性格难以改变,即使改了也伤筋动骨,不推荐。做不到长袖善舞,不喜欢八面玲珑,就不要去做销售跑市场;世界上有的是天生有亲和力的,能在几分钟内就熟得和人掏心掏肺的人才,同他们比,你再努力也不过混个中不溜到头。彻底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潜质,以及兴趣所在点,然后找一个能最大程度发挥长处规避短处的行业和职位。我自己跨3个行业做了5份工作,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质保也好评估也好风控也好,基本上工作性质要求了它必须按照某个硬性原则来,不能受其他因素干扰,最大程度降低了人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工作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每个人负责一块,成果同考核指标都以个人为单位且十分明确,不存在小团体常有的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情形,也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处理关系。 其次,他们都属于年限带来资历的行业,对人脉的依赖度低。
如果红海已经挤挤攘攘,那咱们就看看蓝海。
其次:厚着脸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人是群居动物,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完全并一直不同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尝试的理由有:一是人可以成长,对自己的理解也可能会调整,太早给自己设限等于抹杀其余所有的可能。现在难以有效沟通,可能只是没找到方法;现在不喜欢交际,可能只是没有碰到让你感兴趣的话题和人。二是一直呆在舒适区域就体会不到更美的风景,而打开一扇窗可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大部分人不愿意尝试是因为不想出丑,如果不怕出丑,还有什么说不的理由?
最后:接受自我,不强求。我个人的体会是,接受了力不从心这个事实 (即使是短暂的事实),才能更好地面对它。强求自己做超人的人,也许十分之一成功了,那十分之九却一直看着能力与期望之间的鸿沟而煎熬着。生命诚可贵,需要被妥帖舒适地对待。
推荐阅读:
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找到内心的安宁,我想这是我们所有人和内心交战的过程吧。
了解自己 - 你的圆心在哪里? - 一诺“如何成为神”之第三篇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