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需要礼仪吗?
题图和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Rachel,新浪微博&微信:Run_Rachel_Run。
本文转载自作者公众号。未经授权,本文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2天前,我在北京跑了一场3万人的马拉松,所见所闻让我开始琢磨一个新问题:跑步,需要礼仪吗?
我的跑步时间并不长,只有2年。这2年里,我从上海的800米,跑到了台北的女子半程马拉松,美国旧金山的半程马拉松,又从上海的全程马拉松,跑到了美国波士顿的全程马拉松,和旧金山的一场已经有百年历史的12公里比赛。5次比赛的经历和2年的训练过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能量,让我对跑步,充满了无限向往,对跑者,也肃然起敬。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种向往和敬意,2天前,在北马的赛道上,轰然倒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正好你也是一个跑者,大概已经看到了网上关于这次北马的各种吐槽,大家把火力全都集中爆发给了组织者。但我想谈的,是跑者。我不想以一概全,只能把自己见过的4次比赛中的美国和台湾的跑者,和咱们的北马跑者,对比如下:
1. 推挤和“男女平等”
北马:
比赛的起跑时间是早上7点半,从6点开始,我就被汹涌的人潮推着挤进了一个不足2米宽的通道,准备入场。这是全国第一次只设置了全程马拉松项目的比赛,因为是北马的第35届,为了“庆祝”,取消了半程和10公里以下的项目。3万人的全马,按照官方的数据估计,参赛的女性跑者可能不到6000人,这意味着1个女性跑者的周围,可能就围绕着4个男性跑者。如果这个女性跑者的速度稍微再快一点,就意味着可能要与更多的男性跑者竞争,她的周围就会围绕着更多的男性跑者。很不幸,我就是这样一个女性跑者。从入场开始,当前后左右的男性跑者,毫无顾忌地前胸贴后背,推挤,大声抱怨着太挤的时候,我有一丝恐慌和难以言表的不悦。我的沉默,终于被眼前不堪的一幕打破:一个志愿者女生,被一群跑男推向了入场的方向,几乎要倒在地上。于是,我爆发了,用河东狮吼的方式,让大家闪开一条道,我把那个女生拉回到栏杆边,让她抓紧栏杆。我看到她涨红的脸和强忍住的泪花,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不想跑了……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往前。终于挤到了自己的D区,但推挤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C, B, A区的人都要穿越D区,从后往前挤到各自的区域,越临近开跑的时间,推挤得越厉害。这一次,不是一个人要被推到,而是一群人。我的脑子嗡的一下,瞬间想到了今年元旦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我尽量让自己冷静,想着保护好自己的方式,又拉回了一个女生,也对推我的男生失去了最后的耐心,我开始大声喊着:不要推我好吗?!我在想着,跑者彼此的尊重,去哪了?男生对女生的最基本的尊重,又去哪了?那一刻,我还是觉得,不想跑了……
终于,起跑了,一路上,我被至少100个跑男和10个跑女推挤过,他们从我身后,边看着配速手表,边“呼啸而过”。跑一个所谓的PB(Personal Best 个人最好成绩),真的就有那么重要吗?第一次,我用视频纪录了自己的比赛过程,我一边跑,一边默默地数着有多少个跑者推过我,我已经不在乎自己的速度和里程了。
头顶的太阳,让我有些睁不开眼,大家涌到右侧有树荫的地方跑,而我,选择了最左侧毫无半点儿树荫的马路大中央,只因为,人少。但还是有人推,每次被推,我都要大声喊一句:不要推我好吗?!有的男生会惊讶地回头看我一眼,大多数,就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向前跑。没有一个人,说一句对不起。左侧的护栏边,就是看不到底的汽车长龙,我一边呼吸着汽车的尾气,一边想着,这样的跑步,还有意义吗?!我训练了几个月,就是为了今天?!女士优先就不用谈了,“男女平等”的意思,在这里就是男人把女人,也当成男人一样推吗?!
我继续跑着,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其中也包括一些推过我的人,是的,我把他们的后背都记得清清楚楚,超越他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跑者尊严,又找了回来。事实证明,速度和耐力,不是推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美国:
起跑前排队的时候,大家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男士会让女士先行。没有人介意,你是否站在了自己的半步之前。比赛进行中,后面的跑者如果想要超越,会在你的身后先说一句“excuse me 对不起,打扰了”,提示你准备超越了,而且都是从你的左手边超越,听到的人就自然地会往右边让一下,只需要这么简单的一个步骤。
台湾:
我参加的是女子比赛,有一定的特殊性。1万5000人的女子半程马拉松,是第一届,但也没有任何推挤。所以,推挤的现象,不是人多与少的问题,也不是届数经验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跑者本身,是否具备最基本的跑步礼仪。
2. 补给和垃圾
全程马拉松是42.195公里,一路上不仅要及时补水,也要及时补充食物和盐。补给站一般设在跑道的右侧,这就会出现2个问题:1. 如何拿取补给物品。2. 如何处理补给后的垃圾。
北马:
跑道上有清晰的提示牌,前方100米是补给站。到了补给站,大家一窝蜂地涌过去,势必又再一次带来各种碰撞。女生,终究还是撞不过男生,为了避免冲撞,我只能数次放弃补给。大家喝完的纸杯,水瓶,用完的降温海绵,甚至是香蕉皮,满地全是。我一边在各种垃圾里跳跃着前进,一边在地上寻找着能喝的还有一点水的瓶子,因为从30公里开始就没有水源了。有人说,是因为水杯准备的不够,跑到后半程,志愿者们只能整瓶水给出去,造成了供水不足。但我也看到了无数被扔掉的,只喝了一两口的整瓶的水,这已经不是浪费,而是自私!按照这种喝法,再多的水,也不够扔的!我不知道是真的因为水杯不够,还是这些人等不及志愿者往纸杯里倒水,或是任何其他的原因,但如果你拿了一瓶水,请一直拿到你喝完它再扔掉。如果嫌重,就不要拿一整瓶;如果嫌志愿者倒水慢,就不要喝。请尊重,每一位还在你身后的跑者,他们不嫌重,也不嫌慢,但他们就是没水喝。当我突破自己的底线,去找路人讨了半瓶喝剩的水,那一刻,我就决定,再也不会来跑这样的马拉松!
美国:
跑道上也有清晰的提示牌,看到提示牌后,暂时不需要补给的跑者,会开始往左边跑,而需要补给的会往右边跑。他们在往右跑之前,会先出示一下右手,示意后面的跑者,避免冲撞。地上也有扔掉的纸杯和海绵,但远没有这么多,大多数还是扔进了沿途的垃圾箱。而香蕉皮和容易绊倒后面跑者的水瓶,是没有跑者会扔在跑道上的。
台湾: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比赛,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垃圾,大家全是扔到垃圾桶里的。如果错过了这个垃圾桶,就会一直带着跑,等到了下一个补给站的垃圾桶再扔。我承认,当时的我,非常惊讶,虽然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但即使作为一个基本的礼仪,也让我心生佩服!有朋友说,他们参加过的日本比赛,也都是这么干净。网上经常看到一些讨论,非跑者们在抱怨,一场马拉松过后,满地的垃圾简直惨不忍睹,这时候就一定有跑者会跳出来说:“NO!全世界的马拉松都是这样的,你不跑不知道!” 我想说的是,即使你跑了,但如果你还没跑过全世界的每一个马拉松,其实,你也是不知道的,还真就有这样不是满地全垃圾的马拉松,你还真应该去那里,好好学习一下!
3. 精神和广告
马拉松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有一部美国纪录片,名字就叫做《Spirit of The Marathon 马拉松精神》,由Jon Dunham执导,2008年上映。这部纪录片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用6位马拉松跑者的真实故事,反映马拉松运动精神实质的电影。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When you cross the finish line, no matter how fast or no matter how slow, it will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无论你跑得有多快或多慢,当你跑过终点线的那一瞬间,它将永远地改变你的生活!”是的,这也正是我的内心感受。无论你开始跑步的动因是什么,能让你坚持跑完42.195公里的精神力量,是一定存在的!而这种精神力量,有的时候来自于强大的内心,或是场外普通民众的加油呐喊,而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跑在你前面的跑者,后背T恤上印的一句鼓励的话。
美国:
在美国的3次比赛,我看到了无数这样的鼓励语,有激励自己的,也有激励身后的跑者的。还有非常多的跑者,是为了慈善机构而奔跑的,T恤上会写着慈善机构的名字和自己奔跑的原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旧金山的那场女子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有一位男士也在跑着,后背T恤上印着他已经去世的妻子的照片,非常灿烂的笑容,下面还有一句话:“她生前最热爱的是跑步,我想用跑步的方式告诉她:我爱你!”看完,我已经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于是,我一路跟着他跑,居然最后跑出了自己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1小时51分。跑马拉松,有俗称的“兔子”,就是那些按照一定的配速去领跑,以帮助大家完成计划完赛时间的领跑员。他们的T恤后背上,一般会印着完赛时间,但对我来说,那位男士T恤上印着的照片和那句话,远比一个冰冷的时间数字对我有着积极的鼓励作用。跑步的意义,不正是这样的爱的表达吗?用健康的方式,爱自己,爱家人,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起个人成绩和几块奖牌,那些又算得了什么?除了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之外,你,真的理解了马拉松的精神吗?
台湾:
有一部分人在T恤上印着鼓励的话语,但没有美国那么多。
北马:
大家的T恤上,满满地全是广告。也有一些个人印制的T恤,除了一个“中国老兵”和“Run Forrest Run”(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经典的关于跑步的话)以外,我几乎没有再看到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反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广告,让我有些窒息的感觉,这是用一种强迫的方式,在感官上的反复刺激,5个小时下来,我觉得,受够了!这算是一种对跑者缺乏尊重的基本礼仪吗?我觉得,一定算!如果你觉得不算,请打开电视,连续看上5个小时的广告,不要停,声音还得关掉,画面还得是静止的,以PPT的形式自动翻页,对了,你还得在跑步机上边跑边看,请感受一下。
终于,5个小时零4分之后,我的北马,结!束!了!比我平时的训练水平,慢了33分钟。虽然我从来不追求成绩,但这样惨烈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在跑今年的波士顿马拉松之前,我的右腿受伤了,休息了3个月,连走路都困难,直到赛前的一个月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好。但即使拖着半条病腿,我也跑出了4小时41分,比自己之前的带伤训练还提前了4分钟。快了4分钟,就已经让我欢呼雀跃,只有跑过马拉松的人,才能体会到点滴的提速,意味着背后多少次的努力训练。所以,你能想象一下,在经过炎热的夏天,甚至是暴雨里也从未停止过的训练之后,结果慢了33分钟,是什么概念吗?但我竟然没有任何的遗憾,却有一种彻底解脱后的愉悦。因为,作为一个跑者,我做不到中途放弃!但我也需要一份对跑者的最基本的尊重!
现在,我可以用我的6次比赛经历,来回答文首的那个问题:跑步,一定需要必备的跑步礼仪!这种礼仪,体现在跑者之间的彼此尊重、礼让和关爱,同时也需要赛事组委会对每一位跑者的尊重,从跑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被商业利益所绑架!
在缺乏基本跑步礼仪的情况下,我决定,绝不再参加这样的比赛!但我还是会自己跑下去,因为对于我来说,一场马拉松的意义就是:Run for fun! Run for helping others! 快乐奔跑,用跑步来帮助别人!
推荐阅读:
别人的“素质低” v.s. 你的沉默 - 作者出品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