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美国这四年

2015-10-14 李奕 奴隶社会

题图: 麦肯锡洛杉矶办公室照片,图片均来自作者。

本文是奴隶社会的第545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本文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2000 Avenue of Stars, 星光大道2000号。麦肯锡位于西洛杉矶的办公室坐标明确,见到地址的第一眼我就记住了。第一轮面试之前我身体突然垮了下来,结束时觉得这简直是我整个大学期间状态最糟糕的一次面试,心里默念着“再见了麦肯锡”出了办公室,走到一楼大厅却没想到遭遇了我来洛杉矶三年多的第一回“撞星”,直接和Emma Watson打了个照面。于是后来我奇迹般地收到callback进了最终轮,朋友们都和我开玩笑说是“赫敏的魔法”。我却不敢再轻心大意,认真准备后最终轮里发挥出了120%,一上午三小时面试后下午一点离开麦肯锡办公室。两点半,我还堵车在回学校的路上,就接到合伙人的电话“我们决定了,麦肯锡欢迎你明年回来。”两小时之内收到offer,让我真真切切感受了一回“麦肯锡效率”。

激动地在微信上给华章哥和一诺姐报喜,一诺姐说“写篇文章”,华章哥说“讲讲你的方法论”,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以及,后来发现一诺姐十年前加入麦肯锡也是在洛杉矶办公室,甚至十年来麦肯锡的HR也没变,还是Tricia带我进了门,颇有种一诺是我同门师姐的感觉,哈哈。)

先说大学

一、没有资源就做“Yes Man”

我不曾看过金凯利的电影Yes Man,却一度对“say yes to every opportunity”的信条坚信不疑。刚上大学的时候,作为新生其实也没啥机会,申请高大上的社团时多半也是条件不够直接被脆据;不过好在我天性对挫折反应迟钝,于是虽然新生委员会没呆两天,加入了投资俱乐部然而始终不得其精髓,西班牙语只学了个半吊子,竞选一个校董委员会学生代表的小职位也惨遭失败,我还是乐呵呵地过完了大一:选了跟专业毫不相关的表演课,教授说我发音不好我就每周缠着他读书,直到他再挑不出我的毛病;每周末学校一组织出去玩我就积极报名,结果学年结束居然赢了“去最多地方玩”奖(没错我们学校真有这么一个奖),几百美金“巨款”奖金从天而降;借着这个契机申请去当下一届新生典礼的大二演讲者,标榜“我就是要讲讲大一学生可以怎么玩”,结果不光被选中,我以充满争议的YOLO(你只活一次)为主题的演讲在学弟学妹中影响深远,以致如今我上了大四还有人记得我当年的演讲。大学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不停对生活说yes,即使她刚开始欲拒还迎对你说no,答案早晚会变成yes,时间而已。

二、忙可以,但要及时充电

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经历,一个机会来了好好把握,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机会向你走来。作为“Yes Woman”,我的原则是对于机会来之不拒。学生会年级主席?Yes!国际新生导师?Yes!校外活动委员会会长?Yes!创业?Yes!校刊采访?Yes!经常有人问我,“你哪里来的时间做这么多事?”我的回答是,先把挑战揽下来,时间自然就被挤出来了。有人学时间管理是先读一堆方法论,我是先把时间排满了,再逼自己去挤出时间给每件事,压力之下效率自然出来了。当然这样做也有前提,就是了解自己的“充电”方式,保留“自我充电”时间。大二时我和好友达成约定,每周日必须去小镇里的农夫市场买新鲜的水果和花,找间没去过的餐厅吃顿brunch,给我俩一个呼吸校园以外“新鲜”空气的机会,再元气满满地开始新一周。大学的第二课就是:让自己忙,越忙越好,但别忘了留5%的时间来充电,生活可是持久战:)

三、比说Yes更难的是说No

作为一个经济专业,我对边际效应递减理论再熟悉不过。同理,进入大四之后不光要找工作忙着面试,还要同时管几个社团,帮身边的一堆朋友准备简历,凡事亲力亲为能够学到的东西已经有限,终于到了说No和把事情交给接班人的时候。来学生会吧?No!帮我办这个party吧?No!我从来不是个擅长拒绝别人的人,如果朋友有啥急事需要帮忙通常都是义不容辞,却在这学期开始时作出好几个退出社团和权力下放的决定,把全部心思集中在我更重视的少数几个项目上,争取质大于量。回头想想能拿到麦肯锡的offer多少也是因为我有了更多时间做充足的准备。同时我也惊喜地发现,在我管理的社团里,我的少参与少执行给了学弟学妹们更多发挥的空间,他们做的往往比我还出色。这样说来,大学第三课:学会说不,学会专注,才是更高级的领导力。

再讲面试

一、你会讲故事吗?

麦肯锡的个人经历面试可能是我经历过的形式最独特的面试之一。我没有被面试官问各种毫无边际的问题,而只被要求去专注地讲好一个展现我领导力的故事。听起来简单,然而在你讲故事的过程中,面试官会不断追问你细节,“你到底说了什么才说服了你的老板?”“当你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难道没有受到任何阻力?”所以如果故事里没有真情实感,或者想临时编个故事骗过面试官,那是毫无机会的。我自以为平时挺会白话的,第一轮面试的时候还是被面试官的层层追问给打败了。回家之后恶补了STAR(场景,任务,行动,结果)结构把我所有的故事重讲了一遍,抓着最了解我的朋友听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故事让她给反馈,把每一个句子都做了反复修改,才终于满意了。总而言之,当一个好的故事家,是麦肯锡面试的第一道门槛。

二、别为面试改变生活方式

第一轮面试被定在了周五早上八点,于是我决定从周三晚上起开始“早睡”,平时习惯了熬夜到一两点的我,突然十点多就逼着自己上床睡觉,愣是怎么也无法入眠。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的精神状态就不对了,头昏脑胀,经济课上觉得教授简直在讲天书,这由于突然改变生活方式而带来的奇怪状态,直到面试那天也没完全缓过来。第二次面试我吸取了教训,该几点睡还几点睡,每天该用来健身的一小时我也不再偷工减料用来准备面试,面试前一天还跑到学校剧院看了一场话剧,出门前一小时还把哑剧课给上完了,彻底全身心放松。面试当天早晨面试官问我“How are you today?” 我回答说“好的不能更好了!”简直把他吓一跳。我这好心态还得多亏了我终于学会不把面试当成一面定终身,而用平常心去对待。平常心咋来?该干啥干啥呗!

三、有趣有梦有意义… 有啥用?

大四了快毕业的同学们都很爱反思,“这四年对我影响最深远的课究竟是哪一堂?”于是乎我也反思了下,答案是对我意义最大的课不是经济专业课,而是表演课;而影响我最深远的经历,则根本不是上课,而全都在课外。如果不是大一下学期稀里糊涂报名了基础表演,我不会意识到站在舞台上的存在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也不会有勇气在夏天过后站在新生典礼上对着八百多人大声演讲。如果不是失败过后重整旗鼓竞选学生会,我不会意识到这个学校还有这么多的不足可以待我去填补,也不会在后来的日子里养成留心“再好的机构也可以改进”的习惯。如果不是在大三选择了去欧洲交流一学期,我不会意识到原来对我来说旅行才是自我充电的最好办法,更不会发现原来我还有跟陌生人聊天这么一个神奇的技能。最后说回到面试,如果我没有做过上述所有的尝试,如果我没有趣没有梦也不知道意义在哪,麦肯锡合伙人也不会被我打动。在我看来,一场面试最终,面试官唯一的问题是“我是不是欣赏你这个人?我是不是能看到你的潜力?”做一个有趣有梦有意义的面试者,想必回答只能是肯定的。

聊聊旅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平时我做大部分的决定还挺理性,但是旅行起来那真是想走就走,说时迟那时快机票就定下了。在麦肯锡最终面的前一天,所有面试者被邀请到洛杉矶办公室附近一家餐厅吃饭。席间聊起各自的经历,一个第二年BA介绍我时说道“她是19个国家女孩”。我先是惊讶他怎么知道,然后反应过来因为我在简历最后一行“兴趣爱好”里写了“旅行(19个国家,还在数着)”。想必每天看简历看到头昏脑胀的他们,最后能记得的也只有一项还稍微有点意思的“兴趣爱好”了。(这里又能给大家支一招,简历上兴趣爱好可一定得写!)第二天面试结束大家一起在办公室吃麦肯锡著名的“周五免费午餐”,另一个面试者对我说“我怎么觉得,你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我笑了,没错,还真给他说中了。

这篇文章篇幅有限,我就没空给大家讲旅行途中的种种故事了。给自己打个广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whereisyi”(李奕在哪儿)咱们后会有期!

最后上图,麦肯锡的offer真相!收到合伙人口头offer的第二天我在学校收到一个神秘包裹,打开一看是洛杉矶办公室给我发来的一大盒刚出炉的曲奇饼。(情商这么高的公司,让人想拒绝也难呀!)这盒好吃到不行的曲奇饼目前已被我的小伙伴们吃的只剩一块,各位只能饱饱眼福啦!



推荐阅读:

如何找到生命中的贵人? -- 作者去年的文章

麦府十年,难说再见 - 一诺的告别文

面试的学问 - 八年面官经验谈 (一) -- 奴隶社会下面菜单里面有整个系列五篇文章

生命在于折腾 - 猎头如是说 -- 折腾是分境界的

美国圈子 -- 看看另外一篇美国留学生的体会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