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之后,成长开始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68篇文章,转自作者公众号。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其它公众号标明出处全文转载。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思怡,主业带娃,业余爱好码字。个人微信公众号:【思怡的生活笔记】,关注个人成长和育儿话题。
前言:文末预告终生学习者社区本周嘉宾讲座。
1. 离婚:艰难而谨慎的决定
在我和前夫婚后的第三年,婚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我们开始考虑离婚这个选项。
我们曾在婚前下定决心,一旦结婚就绝不离婚。与之矛盾的是,我们也有过商定,如果考虑离婚,先分居一年,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是否离婚这个问题做一次讨论。现在想来,可能我们从开始就隐约感到这段婚姻存在问题。
那段时间,我们曾在激烈的争吵中愤怒的指责和抱怨对方,也有过平静的分析和坦诚的交流,逐渐看清婚姻问题的真实原因。同时,我们试过不同方法挽救婚姻,没有奏效。
终于,在我自己哭了n次,和前夫哭了n次,和朋友哭了n次之后,我们漫长而谨慎的离婚过程结束了。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几乎无法接受这个有生以来最大的失败:婚姻失败;我也害怕无法承受与前夫的分离,因为我们早已是对方最亲密的人,离婚就好像自己身上重要的一部分永远丧失。
我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糟,因为离婚引发了激烈的家庭战争,妈妈给了我最强有力的一击,她在电话里说:“你看你,婚姻失败,事业一无所成,连句像样的话都不会说,白供你念了这么多年书!”我立刻崩溃:“我是你养的女儿啊,你怎么能这么说你的女儿!“当时我在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安慰了我,还减了车费。我很感激这位师傅,因为他给了我那一刻最需要的温暖感觉。
离婚没多久,我工作的公司大规模裁员,我失业了。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找好工作,结婚,人生大事似乎都有了着落,那时怎会想到,几年后,一切又回到原点。
2. 最初的疗愈:顺其自然
记得离职那天,我提着从公司收拾的东西,来到北大校园,阳光穿过红叶,照在湖边的小路上,这片我喜爱的校园给了我温柔的抚慰。
还好我的心情并没有预想得那么凄惨。我一个人住在小出租屋,没有面试的时候,就躺在床上,一边吃喜欢的零食,一边在电脑上看我最爱的《friends》。天气总是很好,抬头就见蓝天白云红屋顶。后来我甚至会怀念那段时光。
当失去很多,生活似乎已经不会变得更差,我反而感到自由且轻松,并且,我喜欢这种未来有更多可能性的感觉。
几个月后我误打误撞的转行进入互联网公司,年轻有活力的行业和同事,让我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有活力了。工作繁忙压力充分,不加班的时候就和朋友吃喝玩乐。回到家读书做饭,上网购物,还养了一只小猫作伴。我越来越享受重新回来的单身生活。
这一切都那么自然,以至于我当时都没有发现,我幸运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和过程。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可能我并不会知道自己可以承受什么。
3. 长程心理咨询:探索自我的成长旅程
在考虑离婚的同时,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就像那本书的名字,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更是一段奇妙的成长旅程,让我收获巨大。
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其中的工作原理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在这里我只简略分享我的部分收获和体验。
3.1 咨询关系:前所未有的支持性关系
心理咨询让我体验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一种关系:我和咨询师之间的咨询关系。在此之前,我恐怕想象不出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的关系存在。
首先,在这个关系中,我得到咨询师单方向、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我们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深入关系,几乎没有单方向、无条件的关系,即使是好朋友、爱人、父母和子女之间,对方对我们通常也是有要求、有需要、有期待的。
可能与之最接近的,是成熟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无论你做了什么,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我都依然爱你。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能让孩子内心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获得自信,并相信自己有价值,值得被爱,也有能力以同样成熟的方式爱父母、爱他人。但是,很多父母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有内心成熟,付出爱的能力非常强大的人才做得到。
在咨询关系中,除了单方向、无条件的关注,还有一点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接纳。咨询师不会对我做出任何评价和要求,他做得最多的是倾听、理解,其次是解释,也会告诉我他的感受。
这在生活中也非常少见,上级需要顺从的下属,父母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伴侣想把我们改变成他们期待的样子……我们总是被要求“该不该”,常常被评价对错,少不了被批评被控制,有时还会遭遇忽视、嘲讽、羞辱、责骂、攻击……
但是,在我们的咨询关系中,不仅所有这些统统不存在,连正面的评价也几乎没有,甚至建议都极少。无论我谈到什么我做过的傻事错事、荒唐事、伤害他人的事、伤害自己的事,无论我的状态是悲伤、愤怒、自责、自卑、恐惧还是崩溃,我得到的永远是关注、理解和接纳。
这也是我的成长经历中有所缺失的。例如,在我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因为我是女孩,立刻扭头走开,把刚生产的妈妈自己留在医院一整天。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她对我无数遍的讲述这件事,表达她的伤心和愤怒,似乎从未顾及到带给我的影响。而我多年来都在回避自己对此的内心感受。
而在咨询关系中,我相信对方所做都是为了给我提供帮助,我建立起对对方充分的信任,感到安全。在这样的支持下,能够一点点的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透过表象面对更真实的自己;在这样的引导下,我对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了新的视角。并且,如果说从小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我想,我从咨询关系中学习到了更好的对待自己的方式。
3.2 发生改变
当我纠结于婚姻“失败”这个评判,我只感觉自己很差;当我纠结于所犯的“错误”,我只能要求自己做所谓“对”的事,不管自己是否情愿。而当我学会不再用这种单一绝对的方式看待自己,好像心里的一扇门打开了。我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明白了为什么感觉不幸福。我看到了自己曾被压抑的需要、感受和情绪,并找到根源,我开始关照和善待内心的需要和感受,用更合适的方式去满足它。我看到曾经不自知的被伤害,和为什么没能拒绝伤害,只有这样才能拒绝那些给我带来伤害的人和事。
有一段时间,我对前夫感到非常愤怒,我认为他为了满足自己而一再忽视我的意愿和痛苦,他应当为我们的婚姻以及我受到的伤害承担主要责任。当我内心逐渐成长,有勇气更多的聚焦于自身的问题,不再逃避和转嫁责任,我终于敢于承认:虽然前夫有他的问题和责任,但对我来说,我的婚姻和我受到的伤害,最终责任在于自己。是我做出了结婚的决定,是我不自觉地在婚姻中扮演了弱势的角色,我的不成熟也伤害了对方。承认这点让我对生活的掌控感增强了,这种感觉很好。我对前夫的愤怒也随之减弱,尽管依然存在。
同时,这段婚姻在我眼中更加完整,我看到了他在这么多年的亲密关系中给予我的爱和包容。我在心里对他达成了谅解,这种感觉也很好。经历了这样的转变,我才体会到,谅解他人是一件自私的事。
我和妈妈的关系也曾让我感到相当困扰。她总要替我做决定,小到一句话怎么说,大到是否结婚、何时结婚。相当长的时间,我都是个“乖乖女”,我习惯于“听妈妈的话”,即使不愿意;她的情绪化可以引起我的连锁反应,如果她情绪崩溃,我的世界也崩塌;如果她认为我不好,我就感觉极度伤心。我慢慢意识到,我的内心还像小孩一样和母亲交缠在一起,没有分离,没有真正独立。
意识到这点后,我花了很久的时间,建立起和妈妈的界限,就好像在心里筑起一道护栏。我不再出让自己生活的决定权,我的情绪、我的自我评价不会那么容易受她影响。
与此同时,我与他人的界限也更加清晰了,我能更清楚的区分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不会再贸然入侵他人的界限,也能够抵挡住他人越界的企图,我的自我更加独立和强大,生活变得简单轻松。
现在我回头看过去的经历,好像行走在夜晚雾气弥漫的森林中,穿过一层层迷雾后,终于来到一片晴朗的小山坡。等几年后再看现在的自己呢?我想也许还是相似感受,因为自我成长将是持续一生的主题。
4. 再次走进婚姻:意愿和行动
我在考虑离婚时就预想到了,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再婚没那么容易。作为女性,大龄、婚史、甚至高学历,似乎都可能成为阻碍。但我想,即使我再也找不到可以结婚的人,单身一辈子,也可以过得好,生活的幸福感并不由结婚与否决定。同时,我仍然对婚姻保有期待,只是因为我喜欢爱和被爱的感觉,喜欢稳定的亲密关系。
一位多年的朋友曾尝试和我发展关系,我们彼此很有好感,但一段时间后,他担心妈妈可能不接受我的婚史,放弃了。起初我深感惋惜,后来我明白,不论是他和母亲的关系模式,还是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都表明他并不适合我。
我尝试了相亲,其中有位男士风趣健谈,约会几次后,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考虑结婚,他说,觉得年纪大了,是时候建立个家庭,然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打拼事业。这种感觉很熟悉,在我和前夫的离婚讨论中,他说他曾以为婚姻就是结完了放在那里,他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发展事业。我当时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无论我几点回家,永远是自己拿出钥匙开门。我的经历让我把婚姻感情看做易碎品,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保护,和“没有后顾之忧”的理想,隔着长长的距离。
经历了几段没有结果的关系后,有一天下班在地铁上,我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一节车厢的人里面,会有一位和我彼此合适并且互相喜欢的人吗?显然没有。那5节车厢呢?10节车厢呢?我意识到,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概率事件,很小的概率。我需要更多的机会。
我在一家婚恋网站上发现了一项付费业务,在一年的服务期内,由婚恋顾问从网站的用户库里面找出以婚姻为目标、择偶要求互相匹配的候选人,安排双方约见,每个月至少推荐4位。我立刻想起了一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为什么不试试不一样的呢?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看到了几十位男士的资料,和其中的12位见了面。婚恋顾问有次在电话中告诉我:约人不容易,很多男士一听到你的学历就吓跑了。我说:我想找的是自信的人。
有位男士让我觉得遗憾,我们可以分享很多共同的观点,但见面两次后,我发现他自带忧郁气质,总在谈论工作的艰辛。我把话题引开没两句他又绕回去了。我感觉有一团乌云笼罩在我的头顶。我想,乌云可能更适合与明媚热情的阳光发生爱情反应,我自知不具备那么大的热能。
还有一位,也有过婚史。我们互相感觉很好,但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对方不想继续了,说性格不合。我不相信这是真实的理由,我确定他是喜欢我的,但沟通无果,只好暂停。我想,可能并不是每个离过婚的人都能时刻准备好再次进入围城。
有一次,见面后对方立即开始讲述他的婚史,如何付出却受到伤害,描述各种细节。我不得不打断他: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你一直在说之前的婚姻,你觉得你已经走出来了吗?他说:当然了,要不怎么会来见你呢?他接着问了我两个问题,但很快又继续讲述,他如何等待前妻回头,对方却结婚了,令他非常伤心。
还有一次,我们初次见面非常愉快,这位男士书卷气质,温柔体贴。可我这边刚刚进入春天,对方已迅速进入夏天,我觉得有点招架不住,没有回复他的信息。第二天上午我在公司,接到婚恋顾问的电话,劝我珍惜机会,好好交往。我知道我的确反应失当,但仍然觉得生气,和他吵了一架,还说他像喜欢找老师告状的小学生——我的情绪控制又犯病了。然后他就不理我了。
后来,我和前文说性格不合的那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停后又恢复了交往,接着结婚生娃,过上了平淡如常的家庭生活。
故事到这里该结束了,但现实生活并不像童话故事的结局所写的:两个人获得了全新的生活和完美的婚姻。我们仍然有矛盾有争吵,带着各自的问题一起生活,在婚姻的磨练中继续努力和成长。
尾声:偶遇前夫
有天我偶然遇到前夫,好久不见,我们还能坐下来平静的聊天,说说现在各自的生活,对过去的婚姻有什么新的理解,我们都成熟了很多。
他说,如果我们那时像现在这样成熟,是不是就不用离婚了呢?我想,那个时候,我们做了当下最合适的决定。最重要的是,无论婚姻状态如何,只有自己发生改变,获得成长,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否则,不管是坚持不离婚,还是离婚再结婚,也都白搭。
——完
终身学习者社区讲座预告:
8月25日(周四)晚9点,杨鸣镝将在社区和大家聊聊亚裔父母的教育观。
杨鸣镝简介:
旅美媒体人和教育出版人,小多传媒创始人,及引领孩子思考最前沿世界性话题的科普人文读物《少年时》的创办人。她聚集一批跨语种和跨文化背景的人才,组建一支独特的国际化专业创作团队,在八年的创新实践中,小多突破传统教育架构,以前沿科技和新锐人文观念为侧重,遵循申辩式思维,探索和制作补充中国式教科书不足的内容。杨鸣镝曾任职BBC驻北京办事处,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纽约和同伴创办中文媒体,任公司董事和CEO。她出身外交家庭,熟悉传媒,出版和教育领域。著作《沃顿毕业》,译作《江泽民传》。
杨鸣镝的两个孩子都喜欢国际象棋,今年五月兄弟俩共同登上美国专业的象棋杂志封面。老大是全美中学冠军赛第六名,两次纽约州亚军;老二是美国国家大师,国际棋联Candidate Master,和2016年全美明星队成员,四次全美冠军,三次受邀代表美国参加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两个孩子共同创办非盈利组织CHESSanity.org,为社区孩子和资源匮乏校区普及象棋。
奴隶社会的第二本文集《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入选亚马逊8月推荐10本好书之一,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