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中国顾问在非洲

2016-10-27 陈苏三 奴隶社会

题图:来自作者推荐。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931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简介:陈苏三,麦府老员工,经历了上海和拉各斯的双重考验,终于当上了资深项目经理。半个非洲人,带着两个娃在尼日利亚幸福地生活着,能在电脑和尿布间无缝切换。


很长一段时间,我和蓝其是非洲大陆唯二的中国咨询顾问。她在贝恩,我在麦府,我俩都头发齐肩,不少外国人会把我们搞混。于是我常常在聊天过程中,默默拿起手机发微信给蓝其:妞儿,又有人表扬你了。

在非洲的中国人很多,做咨询的比较少。尼日利亚的这六年,我作为东道主,陆续接待了七八个中国顾问,平均每年一个。尤其是MBB、四大、埃森哲等老牌咨询公司很少有中国人。可能是因为我们主要服务当地客户,和中国公司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反而非政府组织会愿意请年轻的外国顾问,来这儿免费给当地中小企业做几个月的项目,大家双赢。

在这里,我们延续着每周8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我们这群咨询顾问反而不太有机会和自己人打交道。不过,我们的故事依然精彩。

心系非洲的文青

孤身一人来这里做咨询的,一般都是文青,比如蓝其、Jing和文野。

说实话,挺不容易的。以蓝其为例,她从哈佛毕业之后,放弃了美国的工作,凭着一腔热血只身去了南非。刚住下来,还碰到了拦路持枪抢劫,幸好人没事。大哭一场之后,擦干眼泪继续工作。

如果是跟着咨询项目来的,至少安全比较有保障,但也不容易。比如文野,他大多数时间在尼日利亚的三线城市和乡村搞疫苗,怕吃坏了肚子没地方治,中午只能饿着肚子。又比如Jing ,她是我们当中最早来尼日利亚的,跟着非政府组织去了不少城市,颠沛流离了好一段时间。Jing去的一些城市已经被恐怖组织驻扎,我至今也没机会去。

也可能是这份历练,他们的文字有一份独特的味道和淡然。蓝其的真话非洲公众号、Jing的瑾璟有叙公众号、他们在奴隶社会的文章,温暖了很多在非洲的中国人。

打江山的大哥大、大姐大

我没见过金,但听了不少她的传说。金是新加坡华人,算是麦府拉各斯办公室的开山鼻祖。据说,当年麦府在市中心租了一套房,来做项目的同事各选一间房就住下了,来晚的只能两个人一间房。客厅就是办公室,方便加班到通宵。还专门聘了厨师上门烧菜,基本上和客户开会是唯一的放风时间了。又据说,有一次金的闺蜜来尼日利亚探望她,和金聊了一个晚上,三年后这个闺蜜成为了尼日利亚盗版市场的背后老大。

传说中,金离开麦府也很潇洒。有一次金和韩国客户开会结束得晚了,从工厂回家的那段路不太安全,路不好、堵车、而且属于抢劫高发地带。金仍然很淡定的抽出电脑,开始在车里工作。她身边的小朋友有点害怕,提醒说,电脑的光会透过车窗射出去,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金想了想,说:“我们的生命不该浪费在堵车和担心中”。于是,在缓慢的车流里做完那份文件之后,金就离开了麦府。

传说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我们新一代的拉各斯麦府人就不知道了。我只记得在麦府最缺人的时候,领导们许诺了很多福利,金仍然能够很诚实地告诉我,不要急着过来,在上海多做几年、读个书、升职了再调去拉各斯会好过很多。至今感激她的忠告。

说到金大姐,一定要提到保罗。保罗是麦府全球能源行业的老大,不在非洲常驻,却是尼日利亚的常客。保罗和金合作,花了好多年,拿下了我们在尼日利亚最大的客户。保罗的故事没那么曲折,他(好像)出生在台湾,以前是美国的终身教授,转行来了麦府之后以火箭的速度升职。可能是他把做科研的劲头带到了麦府,每个客户都觉得保罗在他们行业干了好久,特别懂他们。

南非华人

三年前,麦府全非洲近五百号人在南非开年会。咱约堡办公室的同事自己搞了个乐队。嘿,好家伙,主唱是华人、键盘手是华人,混搭的小提琴手也是华人。从合伙人到分析员,到处都有咱黄皮肤、黑头发的身影。

尤其是南非政府近十年来一直大力扶持非白人就业,我陆续和五六个黄皮肤、黑头发的90后接触过。可惜的是,小朋友们的中文都不太溜。唯一的印象是,他们纷纷被我们的客户挖走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果然是人才啊。

又据说,咱肯尼亚办公室马上要来个美国华人。期待中。

谨以此文欢送蓝其回京。蓝其在外漂泊多年,决定回北京扎根,从零出发。妞儿,我很看好你哦。

-- 完


推荐阅读:

我的六次重启:中石化,药企,麦肯锡,民企,国企,投资,创业...

离开麦肯锡和亚马逊,我创业这半年

This is Africa 西非公益纪实

我的后咨询时代:在北京时尚创业

麦府十年,难说再见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