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双十一的 4 点感悟
题图:在文末当福利了。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571篇原创文章。恩,你没看错,这是篇旧文,是去年11.11咱们发过的文章,昨天整理内容时翻出来(正在做一个大家都会喜欢的好东西,先卖个关子,到时候和大家分享),很是感慨,今天发出来和大家重温一下。
今天是我的生日,没错,11月11号,狂欢节,剁手节,光棍节。
在我长大那些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我妈说,我的预产期是11月9号,那时候她盼着我早出来两天,赶上11月7号,十月革命纪念日。那时候流行的是这个。
我和大部分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一样,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家里又算是“又红又专”的,所以第一次听说我是天蝎座(应该是上中学的时候吧)心里很抵触。我属蛇,本来就不喜欢,一想到蛇就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又加上一个蝎子。好么,就觉得自己咋这么倒霉,人家都是龙啊虎啊马啊,就咱,和各种恶心的干上了。
对很多女生来说,中学大学,应该是最重视生日的一段时间,青春期的各种懵懂,让生日有了特殊的意义。收到的礼物,卡片,字里行间有各种说得出和说不出的情愫。那段时间是对未来最憧憬又最看不清的,所以会依赖各种不靠谱的”线索”去“把握“未来。星座啊,生日啊,属相啊,名字的笔画啊,那个人名字的笔画啊…… 各种普通的数字,汉字,时间点,都瞬间会有神圣的意义。现在想想虽然可笑,但当时那种傻乎乎的“神圣感”是青春记忆很核心的一部分呢。后来我和华章认识到结婚,对星座啥的想都没想过。结婚几年以后的某天,在西洛杉矶的一个小餐馆吃饭,桌上的餐垫纸上写着星座和属相“相配程度”,发现原来俺俩的属相和星座原来最合适(他属牛,双鱼座),当时就觉得,呵呵,你自己不算了还是会被算到的。
说起情愫,其实是时时有的,但是需要一个契机表达。我们这代人大部分不信宗教,也不是少数民族,无神论的汉人的生活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很无趣的,因为生活少了很多“ritual” – “仪式感”。生日的庆祝,算是除了过年过节之外很少几个世俗社会里的ritual, 于是成了一个难得的“契机”,生日便集中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人是需要ritual的,老祖宗”仁义礼智信“中的”礼“,就是ritual。 几千年下来,对“无趣”的汉人,这是世俗伦理的一部分。没有了它,我们的社会生活会有一种缺失感。所以这些年我们在无趣中创造出了或者“重装“了很多新的ritual – 情人节,圣诞节,光棍节/双十一。同时随着商业社会的大发展,不可避免的,这些也都成了商业的盛典。11月11这个本来普通的日子,不知不觉中,成了举国的狂欢。眼到之处到处是”疯”... "抢“..."狂“..“闪”..这些追人魂魄的字眼,在这个日子过生日,反而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地落寞和无趣了。
不合时宜究竟是不好,我过了生日38岁了,所以还不如和大家分享几个“生日感言“。
不想老就不会老
这个太违心太鸡汤了是吧,不过我是认真的。
人,特别是女人,最容易伤春悲秋的时候,是二十大几三十出头的时候,觉得三十岁是个了不得的坎,过了就“一大把年纪“成大妈了。记得前几年的一个晚上,我一个人走在住的小区里,忽然意识到自己34了,一身冷汗,觉得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到了中年深处了。不过现在我反而觉得自己年轻的很。这一方面是真的年龄上的年轻 – 今年由于工作和奴隶社会的关系,接触到了很多比我年长的让我敬佩的人。远了说,比尔盖茨同学几天前过了60岁生日。近的我周围还有好多60年代生人的学长,朋友,同事,都充满了活力。昨天微信群里深夜一起工作的几个人,分别生于66, 68, 69, 75年,我还算最年轻,可以做”小妹妹“的,呵呵。
现在回头看自己,人在大学毕业(或者像我这样博士毕业)前,生活都是线性的,一定程度上讲是按部就班的,所以时间点有巨大的意义 -- 人生好像是一个很陡的稳步上升的斜线。这也让我们对人生有很多误读,觉得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进入了“混沌区“。道路不再一致,清晰,所以就”老了“。但其实进入”混沌区“,人生才刚开始。我们人生的篇章,大部分是在这个阶段谱就的。在这个区域还给自己找“清晰”“一致”的路线图,反而是错误的。但这个重要的变化我们在学校里没有讲,所以我们不少人要花很多年才明白。
昨天飞机上看了个2014年的电影,Boy Choir 男童合唱团,Dustin Hoffman主演的。里面他演的合唱团老师说了一句话,It’s a life we give them here, not a career! 我们给他们的是人生!不是工作或事业。这看似鸡汤的一句话,其实的确是教育的精髓,也是现在回想我们教育里讲得不够多的。另外Hoffman是1937年生人,快80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有全局观,我们只要能学习,在学习,就永远年轻。想想我的家人给我的最大影响,大概就是这种态度吧。我姥爷在世的时候每天都看报纸,学习新东西。妈妈34岁开始学德语,四十多岁从“铁饭碗”工厂总工程师的位置辞职,换了好几个不相干的工作。但这些年她德语一直没放下,前几年60岁了开始教德语,口碑极好,学生趋之若鹜。最近她又开始学英语,也是突飞猛进。今天也是我妈妈生日,祝亲爱的妈妈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我小姨也是这方面典范,从厨房菜鸟变身厨神,馒头花卷葱油饼肉夹馍油条,都可以在自家厨房里吃到!(嗯看出来咱喜欢面食了么,呵呵)
华章也是这样。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他一直没有什么“正经工作”。但他一直在学新的东西,做新的东西,而且学习得很“本质“,在很多方面是我的良师益友。包括奴隶社会,最早也是他YY出来的点子。关于学习本质这一点,我得承认,我所谓成绩好就是比较会考试,很多东西学完了还给老师了。记得有一天我们聊到椭圆的焦距c和长轴a, 短轴b的关系,我早忘了公式是啥了,他找到一根线,按住两头,画了个椭圆,这是c, 这是a, 这是b, ”看明白了么“,那一刻,性感的很啊,哈哈。(华章:讲这个例子也太初级了,会被人笑话的。)
我们家这方面做的最久的,当属我姥姥了,她今年93岁了,还在坚持学画画。
能老是件奢侈的事情
最近几周我感触比较深的一件事,是一个微信上加我的朋友,33岁,胃癌晚期。他自己在为自己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和他对话,我心里是很复杂的感受。这件事我算是间接帮了一点小忙 (这里非常感谢宋医生和沈医生的大力帮助),但他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我并不认识他,也不能完全了解他所处的状态,不过一边在化疗,一边在微信上给自己找可能更好的治疗方法,我只能去想象这样面对生死,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我周围家人有癌症的,一掰手能数出好几个。生老病死,人生无常,我给他们送上最大的祝福。也提醒自己生命苦短。
“永远年轻”是心态,但要珍惜每一个当下。这个听起来也很鸡汤, 落到实处,我今年给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争取让自己少用”等到XXX了我就XXX”的句式。因为首先我可能等不到,这些条件太理想化,或者我自己会出状况;另外就算等到了,我会发现也许还有别的条件不满足。所以想到什么,就想办法去做,很多障碍只是在我们想象中强大,其实没那么难。
最奢侈的是精神世界
经常有人问我和孩子的问题。我虽然工作忙,也经常出差,但在家里,孩子们和我是最亲的。所谓”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孩子共建和共享精神世界。孩子一旦过了小宝宝的阶段,就开始构建精神世界,我觉得孩子到5岁之前,都完全生活在精神世界里。我们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奢侈”的养育就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吧,而且能在里面呆的时间越长,越奢侈。
成人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好车,大房子,甚至很多旅游和文化体验,对孩子来讲,都是偏物质的。物质基础当然要有,但让孩子快乐的物质基础,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很多。一块泥巴,一棵小草,一块石头,都可以是故事,是玩具,是游戏,是无限奇妙的大世界。所以让自己进入这个世界,不仅对孩子是一个幸福的事情,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当然我们谁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有各种生活的需要。但提醒自己如果有机会,就到那个精神世界里去。上学路上的对话,吃饭后的玩耍,在腿上坐火车,在脸上画画,当女巫,当青蛙,当那个找不到裤子的傻瓜......
最奢侈是精神世界,对成人更是如此。爱就是一件纯精神的事情不是么。所以构建和维护你自己的,和爱人,和家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生命有最高“回报”的投资了。
这一切有啥意义? - What‘s the point?
生命有限,一切终将会消失。包括上面提到的我的姥姥,我也知道那一天早晚会来到。生命无常,我们这一生,很多努力会是徒劳。 那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男童合唱团里面,12岁的男孩在经历了很多坎坷后成为了主唱。在纽约的大教堂里唱弥赛亚,惊为天人的天籁之声。然后他变声了,永远的失掉了童声。沮丧的他和老师有一段对白。
老师说:That voice, that sound, it wasn’t really yours to keep, you borrowed it for a little while and then it went somewhere else. 那嗓音,那声音,你不会永远拥有,你借用了一段时间,然后它去别处了。
男孩说: What’s the point of all the lessons and the work I did if I’m just going to lose my voice. 如果我会失去我的声音,那我上的这些课,我的努力,意义何在!
老师说:The lessons ARE the point. 这些课和努力本身就是意义。
在这个热闹的双十一,大家该买就买,同样东西便宜这么多,为啥不买。不过买完了以后,让自己在精神世界享受一会儿,这享受包括买东西给自己带来的对新生活的憧憬。在这种享受里,离那些追人魂魄的词远些,让自己安静充实地度过这一天。
热闹之余,别忘了11.11还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也是美国的老兵节。
最后,福利来啦,题图是翻出来的我8岁那年生日的照片,哈!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双十一,是真的安静。不过有礼物 -- 照片里的糖是当年妈妈从德国带回来的,放了很久不舍得吃,后来发现要化了,在吃之前抱着照张照片。那个娃娃身上的小蓝兜兜,是妈妈和我做的,娃娃要送人了,也要留个念。所以现在看来,当时最好的投资是那个相机,留下了这些记忆。 所以大家也多留影吧,多年以后你会发现,记忆本身才是意义。
推荐阅读:
奴隶社会的不少旧文,都很值得一看,也许你也会不小心在某个瞬间被打动:
我和颜宁这些年… -- 一诺的大学闺蜜,也是天蝎座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