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卷机器下的自我救赎

秦华 奴隶社会 2021-04-20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302 篇文章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作者:秦华,金融从业十年,现为职业教练,专注于帮助人们认知自我,创造内外一致、知行合一的理想职业,著有《写给孩子的财商启蒙课》。本文来自:华说职场人生(ID:Coach_Lily)。

内卷仿佛一架巨大的机器,所到之处,健康、亲密关系、价值感、梦想、生命力,统统绞入进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吐出来的是:财富(少数人的)、效率(未必需要的)、无暇顾及的重要关系(导致孤独的心灵、缺乏情感流动的家庭)、疾病(可能会吸走拼命工作换来的财富)、麻木(于是再次不假思索地被卷入)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法制、教育、文化、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等诸多宏观因素,个体对此往往无能为力。


如果这是社会发展必经的阶段,那个体至少需要做点什么让自己免于碾压吧。


根据过去一年来与一些深受内卷之苦的职场人的谈话,我试图从纯粹个体的维度来理解以下三个问题:


  1. 内卷是怎样发生的?

  2. 人们为什么会被困于内卷之中而难以自拔?

  3. 如何反卷?


请注意:本文讨论的内卷并非指所有的竞争,而是指极度消耗身心健康、而又令身在其中的人觉得无力自拔、焦虑而疲惫的竞争。文中所做的分析是基于我在工作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个案,所以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代表性。但因为这些个案跨越不同行业,同时又表现出了某些共性,所以我推测,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中的部分人群。


内卷是怎样发生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被内卷是因为生存压力,是自己不得已的选择。


没错,那些刚出校门、要为温饱犯愁的年轻人确实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活下来、在社会上站住脚跟。但是,我接触的人当中不乏手握名牌大学学历、有大企业经验、工作能力也很强的人,有的甚至还有财务安全网兜底,他们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立足之地,更不可能会睡大街的,但是他们同样被内卷到窒息。这是为什么?


我看到的底层原因是,个体认同内卷大机器的内在逻辑。就好像你的内在形态和机器的齿轮都吻合上了,同频共转。吻合度越高,被内卷的程度也越厉害,也就越难脱离这台机器。


 Photo by Hennie Stander on Unsplash.


这个内在逻辑是指一套内在自洽的价值体系,包括诸如以下的信念:


1) 这个社会是个赢者通吃的丛林世界,适者生存,弱者是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的。不优秀不配活。

2) 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人是人生赢家,是受人瞩目的精英;做不到这一点的人是失败者,是注定被人忽视和遗忘的。3) 你的失败肯定是因为自己不够拼、能力不够高导致的。4) 你的全部价值在于社会对你所创造的价值的认可。5) 社会阶层的上升通道很小,下跌的通道很顺畅,一不当心就会跌至底层,被时代抛弃,从此不见天日。6) 年轻的时候就应该用命去搏,否则一旦落在同龄人的后面,以后就再也追不上了。(这个年轻大约是指 35 岁之前,而 45 岁的人就应该准备退休了,因为这个社会里将没有你们从事生产活动的位置。)7) 如果你不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包括学区房、学习十八般武艺的机会、见世面的经历),你就是个不负责任的家长,你的孩子就可能因为你的不优秀而在竞争中落败,阶层滑落。……


当你认同这一套价值体系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我感受到的是,灾难化的生存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弥散性恐惧。


 Photo by sankavi on Unsplash.


我知道有很多人的内在信念原本就与此一致,但过去一年特别让我吃惊的是,我看到一些非常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也有过多元价值观生活阅历的朋友和客户居然也在向这套体系被动认同。这让我意识到,“找到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不被外部环境裹挟”的想法也许过于理想和简单化了。


这套价值体系为什么如此强大?因为它确实反映了充满零和游戏的一部分残酷现实,让人们在真实的挫败中感受到切肤之痛。


比如,35 岁以上就在人才市场中大大折旧,婚龄育龄女性在招聘中遭受歧视,空档期后重返职场阻力重重,转行跨界往往简历都没有被看见的机会,企业内部不上升就出局。


如此种种,个体的每一个挪腾回转都会付出代价,每一个非直线的选择都会受到质疑,每一年时光的流逝和生命阶段的自然进程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是社会大环境的现实。


还有企业内部文化和规章制度创造出来的小环境。由于范围小、规则严苛,这种零和游戏的残酷性就呈倍数增加。不符合这个价值体系的行为会导致立竿见影的后果。


可想而知,很多人在经历“被现实毒打”之后,会慢慢相信这套价值体系是对的,如果不按这个规则操作是会有严重及长期的后果(比如担心以后再也找不到好工作了)。这令那些曾经自由追求过自我的人都心中惶惶:“也许我过去的选择太天真幼稚,也许我过去的自信不过是幻影;看看我的同龄人,我将很快会被时代出局,我会活不下来。”


这种根本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会让人觉得,一步走叉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人们为什么会被困于内卷之中而难以自拔?


按理说,如果内卷已经令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胁,应该足以让人们警醒、抽身而出。但我看到的是,精疲力竭、处于崩溃边缘的人还是在苦苦支撑,仿佛走投无路。有的甚至希望能生一场病,让诊断书给自己一个休息的允许!


是什么让人如此痛苦、但又无法自拔呢?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带给我很大启发。



就在几年前我还相信,当人们一层一层地满足了金字塔下面的需求就会自然进阶到顶端: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追求理想、自我实现。


这也应和了很多人的想法:“等我实现财务自由了,我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财务自由所实现的不仅仅是从此衣食无忧的安全感,还有这个状态所带来的成就感 — “财务自由人士”在大多数人心里是等同于成功者、精英的。


但现实远非这样一个线性的进阶过程。我看到很多人在金字塔的下面四层中产生了自循环,无法突破到第五层。(事实上,马斯洛在最初推出金字塔理论的 40 多年后,也指出了人的动机是多元且非线性的)


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追求安全感、追求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而拼命工作,但在拼命的同时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我怀疑。


当这种自循环不断重复甚至加速时,身心健康大大受损,金字塔的最底层都受到了威胁。换句话说,对心理层面上生存的追求没有让人走向自我实现,反而产生了下行的力量,危及生理层面的生存。


是什么挡住了人们上行的通道?


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把五层变成两层。



马斯洛称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向“成长”的需求,而在此之下的四层需求则是指向“匮乏”的需求。


“匮乏”驱动的人觉得所需要的东西是自己没有的,需要从外界去获得。匮乏感越强烈,填补的动机也就越强;当匮乏得到填补时,驱动力就会减弱。


“成长”驱动的人的需求是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并努力让自己越来越整合一致、自我实现。这方面的需求是会随着需求的满足而加强的,也就是说,成长让你更想成长。相对来说,这部分人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赖外部资源来满足自己。


那是什么令填补匮乏的努力导致更多的匮乏?又是什么令原本是成长驱动的人跌入匮乏驱动呢?这和内卷的价值体系有什么联系?


我看到的原因有二:


  1. 内卷机器的价值体系是一个纯粹以匮乏为驱动的体系,外部评价成为个体唯一的价值参照系;


  2. 内卷机器的高负荷运转蚕食了个体的精神能量,从而让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觉察和反思进入并维持在成长驱动的需求空间里。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开头列举的内卷价值体系中的信念,那就是:资源是匮乏的,只有竞争中的胜者才能获得资源,才会有活路,才是有价值的。


于是,这样的循环就产生了:



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公司里和你同级别的人,或者是你的同学和朋友,还可能是网络上广大的同龄人或更年轻的人。这个“其他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如果你的匮乏感必须要在你认为赢过所有这些“其他人”的时候才能消除,那更可能发生的是,你的生理生存线率先面临崩溃。


我这么说,也许你觉得很夸张,因为你可能从来没想过要赢过所有人,你只不过想活得好一点。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目标是和同龄人相比,干得还不错”。我如果再问,“你的同龄人是谁?干成什么样算是干得不错?”对方往往说不出具体的答案。


当你没有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时,结果往往是,你总觉得自己干得不够好,因为你总能找到让你觉得相形见绌的“同龄人”。你的标的会水涨船高,永远无法企及。


不要以为只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会陷入这种循环,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同样也可能入坑,因为外部参照系是无处不在的,人在成佛成仙之前总是需要一些外部认可的。甚至,它给追求理想者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如果连我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不好,那我还能做什么?”这是我看到的一条从成长驱动跌入匮乏驱动的路径。


 Photo by Blake Cheek on Unsplash.


那怎样从匮乏驱动跃入成长驱动、并待在那儿呢?这是金字塔本身没有告诉我们的。


我认为这个跳跃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持续的、深刻的自我觉察和反思,而这需要精神能量和空间。

 

内卷机器的高速运转让你的精神能量和空间所剩无几,你大部分时间处于求生模式。


拿金字塔第四层为例,外界的认可是我们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来源(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但当你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时,你是否就会从此坚信自己?事实上,很多人的自信心是随着他人的评价而摇摆的。


这是因为,从收到外界反馈到坚定地相信自己之间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你需要有意识地把这个积极反馈拿过来,去滋养你的根系,让这个根牢牢地扎入地下。这样当下次你听到负面反馈的时候,你就不会像浮萍那样随风飘零了。


这让我想到畅销书《小狗钱钱》里的成功日记。钱钱让主人公吉娅把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成功都记录下来,并经常翻一翻,尤其是当她自我怀疑的时候。成功日记会提醒她,她曾经做成了那么多事,她是有能力的。这就是外部反馈内化的过程。


但是,被内卷机器碾压的人可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录和思考?


当你的时间表是 996/007 时,你的大脑在下班后已经无法运转,你的身体只能勉强应付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已经几个月都没能和家人朋友好好聊个天,你的心里被恐惧和焦虑占满,你如何能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去了解自己到底渴望什么、去和其他人聊聊不同选择的风险和可行性、去最后迈出自主选择的那一步?


这是不可能的使命。


你太累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曾经有过自我实现体验的人也会困在其中 — 他们已经无力去和那个真实的自己发生连接了。每个人渐渐地变得麻木、机械,最后成为机器里的一枚只会接受指令的螺丝钉。


出路在哪里?


 Photo by Artem Beliaikin on Unsplash.


如何反卷?


第一步:休整。


先让自己的身体恢复能量、心里有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


请几天病假,试试在正常时间下班,把孩子扔给配偶、自己补补觉,公司不会垮掉,你的职业生涯不会被毁掉,家庭也不会崩掉。


如果你此时因为在职场得到的负面评价而全面怀疑自己,那么和了解自己的朋友聊聊天会帮助你调整对现实的判断。


别等到身心不得不大修的地步再休息,那个时候,最重要的东西就可能已经失去了。


一定要把青山保住,这是底线。强调多少遍都不为过。


有一个工具可以用来看看你肩上背着多少重担:忍受清单。


先把自己每天在忍受的事情都列举出来,无论巨细。


这个清单越长,意味着你的内耗越大,也意味着你的内在空间已经很狭小了。这时候你可能很容易对让你感到安全的人发火(比如家人或者陌生人),生活中的小意外也很容易让你爆炸,你更无法深度思考和学习。


接着,采取行动去划掉清单上的东西。


你可以从最容易划掉的事项开始,比如,切断所有让你产生焦虑的 app、公众号、微博号、朋友圈分享。并不说这些都一定是有害的,而是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就是负累。比如朋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成就让你自惭形秽,那你就可以选择先暂时不看 ta 的朋友圈,以后等你能量恢复了,觉得 ta 的分享很鼓舞人,你可以再次关注。


如果你发现忍受清单上的事项都是大难题,这说明你的生活需要被彻底地审视和调整了。


忍受清单越短,你的心理弹性和包容度就越大。


如果你无法把身心调整到可以思考的状态,下面几步就都可以不用看了。


 Photo by Dingzeyu Li on Unsplash.


第二步:算账。


很多人都说财务压力是被困于内卷的原因,但如果我问对方,“你要多少钱能够财务安全?多少钱可以财务自由?你每年的开支是多少?你的投资回报是多少?”对方往往是一问三不知,什么数字也给不出。这里面还不乏从事金融、财务的专业人士。他们对公司的业务数字很了解,对自家的财务却从来没好好算过(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这里面是什么心理在起作用,值得好好看一看。


我最近常跟人说的是,要把个人/家庭财务管理当作一个技术活,一个和你学了好多年的专业一样的技术活。


既然是技术活,就需要学习、实践、犯错、进步。即使你选择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外包,自己也好歹需要知道数字、了解自己对风险的耐受度、掌握大方向,最少能辨别自己是不是会被人坑。


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看到数字就能让人踏实很多,也会让你看到具体要采取的行动:


  •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一年的生活费储蓄,那么算一算还需要工作多久可以攒到一年休整期的安全网,这让你辛苦的时候有个明确的近期目标;

  • 如果你发现储蓄能保证自己一年不工作也能活下去,那么在很累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你是有回旋余地的。
  • 如果你对风险的耐受度比较低,你可以把储蓄目标设成一年半到两年的生活开支。


以上是满足短期的财务安全,有了这个安全,你就不会被账单追着跑,你就有了考虑长期目标的心理空间。


对于长期的财务目标,需要全盘考虑工作收入、资本收入和支出需要。


我观察到很多人对于财务自由抱着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只是觉得需要赚到很大一笔钱让自己一辈子也花不完。但实际上,财务自由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让资本收入可以支持日常开销:


财富本金 × 年化投资回报率 ≥ 年度支出


这意味着你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来靠近这个目标:


1)提高收入,积累更多的本金;

2)提高投资回报率;3)减少支出(储蓄还能增加本金)


你若仔细算一算,也许会发现自己离这个目标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


 Photo by William Iven on Unsplash.


但如果你发现这目标完全遥不可及,除非自己中彩票或者大半辈子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那这种计算结果就在告诉你,也许你需要对生活进行一些系统性调整,比如搬到一个成本较低的地方居住,或者孩子不必配置顶级的教育资源(最重要的教育在家庭),或者习得新技能(包括理财技能)、进入或开辟收入更高的职业,等等。


这些会是艰难的取舍,但算一算账,你会冷静很多,也会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以上这个财务自由的目标是完全基于资本收入,于是人可以不再需要工作。


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很多年,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刻;而且,人从心理上是需要从事生产性工作的,否则大概率会觉得很无聊。


人们所要的自由其实是不被金钱绑架的自由,不必为了金钱而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所以财务自由目标还可以调整成:


资本收入 +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所带来的收入 ≥ 日常支出。


再算一算数字,这个目标是不是又近了一些?


实现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目标的关键不是一下子变成赚钱理财大拿,而是你要立即开始行动,并自律地持之以恒。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通过实践慢慢掌握挣钱管钱的能力,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


在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后,我们就可以从匮乏驱动跃入成长驱动的职业发展模式了。


第三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牢牢拿回对职业的所有权。


既然内卷的强大之处在于个体认同内卷机器的价值体系,那想要摆脱内卷的个体就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来与之置换。这需要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在这里分享我的价值体系供你参考。这包括三条核心信念:


  1. 这个世界上有足够多的人愿意购买我所能创造出的价值,假以时日,我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创造出我想要的生活的。

  2. 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的价值不等同于我在社会竞争中的位置。
  3. 我是一个可以不断成长的人,直到我生命的终点。


无论你的核心信念具体是什么,它应该是与内卷的价值体系有本质区别的,应该是基于“有”而非“无”,是成长而非匮乏。


这并不意味着我完全没有匮乏感。如果没有人认可我的工作,我当然也会沮丧、产生不安全感;我也会为找不到客户而苦恼。但这种匮乏感不会完全占据我,而每当我有匮乏感的时候,我都会回到我的核心信念,并用过往的成功经历提醒自己,把挑战当成自我历练的机会。



拿回对职业的所有权意味着你在头脑中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创业者,即使你一辈子都在企业或组织里打工。你要让你的 Me.Inc 开张了!

作为创业者,你可以用以下三个要素来定义自己的职业: 


  • 为他人创造的价值 — 这是职业选择的驱动力。它来自于个体的价值观、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使命、目标。听上去很形而上,但这是让自己生命深深扎根的根本,否则就容易随波逐流而感到“迷茫”。

    因为职业是需要和外界做价值交换的,所以在思考这些根本问题的时候,需要放在“服务他人、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背景中。比如,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完全可以是你的人生意义,但你无法从这一点中发展出职业;但如果你的人生意义还包括帮助其他人更好地照顾好家人,那这就可以成为你选择职业的起点。
  • 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这是你为他人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而且是他人愿意为之付费的(以此区别于兴趣爱好和公益服务)这取决于你喜欢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当然,若有与之匹配的经验就更容易了。
  • 所服务的对象:这就是为你的服务付费的一方。


这三要素可以合并成一句话:


我通过为 (服务对象) 提供(产品/服务) 来 (创造的价值/解决的问题)


要完成这句话并不容易,需要很多灵魂拷问。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最喜欢运用的知识和技能,职业的具体形式是可以有很多选择的,甚至也可以由你自己创造。


 Photo by Mediamodifier on Pixabay.


如果你在公司打工,而且职能并不直接面对外部客户,你可能会觉得这种“创业者思维”很不自然。你可以试试用下面的视角来看待求职和工作:


  • 猎头、招聘网站只是帮助你寻找客户的平台和中间人,你可以探索很多其他的渠道去发现并获得客户。

  • 你的面试谈话不过是你的一个销售谈话,你试图销售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将交付的服务。
  • 你的雇主不过是你的一个合作方/客户(俗称甲方)
  • 你签的雇佣合同不过是按年/月计价的合作合同,你在批发贩卖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里的所有产出。
  • 服务的价格由双方协商而定,这包括甲方所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划重点:你的价值体系和对方的考核体系是两个分开的体系,你们的合作是基于这两个体系的某部分交集以及双方都接受的价格。
  • 双方可以按合同规定继续或终止合同。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合作过程中认为对方的考核体系不合理或者对方的管理模式不适于长期合作,那你可以选择重新协商合作条款或退出合作。划重点:这只是意味着你们之间需求不匹配,而并非你是个失败的人。
  • 你可以先后有好几个合作方/客户。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用来开展斜杠职业,你也可以同时拥有好几个合作方。


拿互联网公司里的产品项目经理为例,“创业者思维”的职业描述是这样的:我通过协调、管理跨部门的合作,帮助互联网公司把创新的想法变成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中。


如果这恰好是你喜欢的职业,你可以选择为公司打工、也可以自己开办公司、还可以当自由职业者(比如为公司当顾问,或者设计一个课程教别人怎么做产品管理)


具体的工作头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职业三要素的实质。当然,这些也应该不定期地被审视和调整。这是自我觉察和反思的重要内容。


当你用创业者思维去拥有你的职业时,你成为了所有者、决策者,你决定开发什么产品、怎样去面对市场竞争,你挑选为谁服务、与谁合作,你把握自己发力的节奏。


选择的自由在你手里,你做取舍,你对此负责。


 Photo by Dave Hoefler on Unsplash.


有人会说,“我现在一没资历,二无人脉,三没财富,根本没有资本去做自主选择,只能忍耐。等我积累到了这些以后就可以有选择的自由了。”


先苦后甜,先接受眼前的苟且,再追求诗与远方 — 听上去似乎没毛病,只是你没有看到:当你习惯于由恐惧而被迫忍受时,你其实会慢慢丧失、或从来就没有机会习得做自主选择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是需要和现实碰撞出来的,你的价值体系的边界是在和对方的体系产生冲突时才变得越来越明晰的。


我鼓励你从匮乏驱动中纵身一跃,进入成长驱动的职业模式,这不是让你否认或逃避现实,相反,是让你更勇敢地面对现实,更理智地管理风险,是让你在现实中保住你的生命力、绽放你的创造力。


我鼓励你成为自己职业的主人,这不是为了让你更高效地赢得一个百米跑、或者马拉松,而是让你成为一名园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随着春华秋实、季节更替去耕种生命。


当然,你需要防范环境中的危险,你需要关注气候的变化,你需要施肥、浇水,你渴望收成,但你唯一不能做的是拔苗助长,并指望种豆得瓜。


相比被机械化地内卷,耕种生命的道路很不容易,既不能批量生产,也无法立竿见影,常常还需要另辟蹊径。有机农业原本就比工业慢很多很多,必须敬畏自然的规律。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于自然,终将回归自然。如果我们被匮乏和恐惧驱使着往前赶,我们在终点遇到的不仍旧是恐惧?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播下一颗种子,到达终点的时候,我相信,这颗种子的生命将会生生不息。


最后的最后,这篇文章虽然是纯粹从个体的维度来讨论如何突破内卷,但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影响着他人。如果你是家长、老师、部门的负责人、企业的 CEO、机构的创始人,你的匮乏和恐惧将导致孩子、学生或整个团队的匮乏和恐惧,而你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将对他们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产生积极的推动力。当有足够多的人这样做的时候,内卷的机器就会渐渐被有机化。毕竟,市场交易从产生之初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而不是让人因为求生而变成“非人”的机器吧。



秦华写在后面:


拿回职业所有权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并找到自己职业的根本驱动力,但很多人往往找不到除了外部评价之外的内在价值,也感知不到除了谋生、获得社会认可之外的职业驱动力,于是要么机械地陷入内卷,要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而陷入空虚。这背后都是人生意义感的缺失。

 

北京时间 2021 年 1 月 31 日 13:00-15:00,我将和一诺在诺言社区与诺友对谈,聊聊如何寻找到内心的火花,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次直播免费,欢迎扫下方海报二维码入群观看直播。


-  END  -

推荐阅读

拼多多 98 年员工猝死案:为什么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累?


其实,只是你的头脑限制了你……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