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聊名校,她却说,那是别人家孩子……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310 篇文章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林世钰,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和《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等书籍。目前旅居美国新泽西州。本文来自:一苇杭之渡彼岸(ID:linshiyu2005)。
近段日子,美国大学陆续放榜,不经意间,听到谁谁家孩子又考上宾大、哥大、纽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名校。晚上吃饭时,忍不住和女儿聊起此事。
15 岁的女儿咬了一口鸡腿,用犀利的眼神扫了我一下,同情地说:妈,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你就别多想啦!然后看着电脑里的日本动漫,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好吧,少想事,多吃菜。
我承认自己确实多想了一点点。作为华人父母,不管承认与否,几乎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孩子考个名校,读个好专业,找份好工作。
我也不例外。偶尔也梦想着自己和娃她爹驾车送女儿去这些名校中的某一所,然后在教学楼前拍张照片,很凡尔赛地说:嗯,我看耶鲁的教学楼需要翻修一下了。
但是知女莫如母,我观察了女儿几年后,基本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女儿自小性格淡然,是“佛系”优秀毕业生,与美国名校欣赏的竞争型风格完全背道而驰。嗯,那就做最好的自己吧,无需和别人比较。老实说,一开始内心还是有隐隐的失望,但最后慢慢说服了自己。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在所有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一开始都像天才,最后经历了现实的打击才慢慢发现,喔,不过是个普通孩子。我大笑,确实如此!
▲ 你虽普通,却是独一无二,我永远爱你。
女儿小时候说话早,十个月就口齿伶俐,会说“冰箱”、“爷爷”等挺难的词;识字也早,两岁左右就可以自己看绘本,而且活灵活现地把故事复述给姥爷听;三岁上幼儿园,教民族舞和画画的老师都很喜欢她,说她很有舞蹈和绘画天赋;五岁去雅马哈学电子琴,老师独独看上她,让她跟着学钢琴(后来她不喜欢,改学古筝了)。
那时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总觉得她的每一寸肌肤和每一根头发都闪着天才的光辉。每晚她睡着后,我侧身痴迷地看着她鼓鼓的脸蛋和小树林一样浓密的睫毛,心想:我智商平平,相貌平平,何德何能,上帝竟然赐给我这么一个天才宝宝。
那个心潮澎湃啊,估计每一个当妈的人都体会过。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天才的光辉渐渐暗淡了。比如玩滑梯,每逢别的孩子和她抢,她总是让着别人,自己在一旁等,最后没玩上天就黑了;上英语培训班,把自己的书本让给后来的孩子,然后巴巴地等着老师再发;我为小区缺少无障碍设施和物业大声理论,她拉着我的衣袖,怯生生地说:妈妈不要吵架嘛……反正,她从来不与任何人争,那么温柔善良,像一只纯良的小鹿。
天才的个性怎么着也应该激烈点吧,应该有点领袖风范吧,怎能如此绵软和懦弱呢?我开始有点失望了。
到美国后,我发现这里的孩子普遍喜欢表现自己,而且性格活泼,与大人说话落落大方。而女儿,依然那么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脸的与世无争。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要提到她这一性格特征,说希望她上课回答问题踊跃一些。我也和女儿说过,但发现没有什么质的变化。
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时,女儿的教科书是往届学生传下来的,书有新有旧。每次老师把书拿到教室,同学们都上去抢新的,唯有女儿悠然自得地坐在座位上,等大家都挑完了,再去拿剩下的最后一本。我看着她带回来的书破破烂烂的,又气又急,问:你为什么不早点去拿新一点的书呢?不到 10 岁的她淡定回答:旧书也是书啊,和新书有什么区别呢?
美国是个竞争性很强的国家,家庭和学校都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很多高中都有辩论队,课后也有演讲培训班,所以美国孩子大都口才了得,给他一个话题立刻侃侃而谈。
学校里,最受欢迎是那些性格活泼、喜欢运动、口才绝佳、社交能力很强的孩子,而不是成绩全 A 的书呆子。你看美国的政客开口一套一套的,因为他们从小都受过良好的演讲和辩论训练。
整个社会环境如此,如果你不喜欢表现自己,那就意味着要成为一个边缘人,肯定要吃亏的。我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美国孩子,再看一眼性格娴静的女儿,心里有点压力。曾经想过把女儿送去上公共演讲培训班,但遭到她的极力反对,只好作罢。
女儿还是那样,不喜欢竞争,不喜欢表现自己,只是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别人觉得很辛苦,但她乐在其中。她因为心里安静,所以观察细腻,经常会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教过她的几个美术老师都挺喜欢她。
▲ 女儿画的荷花。
而且她心地善良,对朋友非常好,人缘不错。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她每天都带七八只削好的铅笔到学校。我问她为什么带那么多,她说有同学的铅笔忘了削,所以要多带些分给他们。因为她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在班里人缘很好。2014 年我过生日时,她让班里每个同学都在给我的生日贺卡上签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渐渐明白,所谓天性,就是上帝给人的不同恩赐。有人生来热烈如火,有人静水流深,有人纯厚如木。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质地的不同,只要放在合适的地方,都会焕发不同的光彩。
女儿上高中后,我和所有父母一样,为她未来的大学申请开始有点焦虑了。曾经迫切地问她:你的梦想是什么?将来想读什么专业?她从小到大一直在学画画,我以为她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艺术!没想到她悠悠来了一句:“随缘。”接着说:妈,我还小呢,人生道路还很长,这么早定方向干嘛?
也是。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我还在中国南方小城的校园里看三毛的书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呢,远方长啥样,未来是什么,一头雾水。
女儿从小到大,理想一直在变:小学二年级暑假,带她去洛杉矶电影城玩,她觉得驯鸟的姐姐很酷,说长大后要当一个动物饲养员;小学毕业,发现她的梦想变成导演和明星经纪人,因为她那时开始听韩国小鲜肉的歌;初中时,她在美国一个小镇看到本土艺术家设计的文创产品,觉得很美,梦想将来当个设计师;去年,她认识了网球教练美丽的太太,一个 60 多岁的幼儿教师,觉得跟孩子在一起可以永葆青春,于是想当幼儿教师。
前几天她突然告诉我,妈,我准备选“酒店管理”这门课,听起来很有意思,没准将来会选这个专业呢。
我晕了 — 这些年大把大把银子撒出去,都是冲着艺术这条路奔的。小姐姐,你这转型也忒大了吧?可转念一想,一个懂艺术的孩子去学酒店管理,没准可以负责酒店装饰呢。而且她中文很好,没准可以把美国的酒店业务拓展到国内。于是又自个儿把心里的褶皱轻轻捋平了。
哎,只能如此,谁叫娃是咱亲生的,打不得,骂不得,弃不得呢?冒火的时候,顶多只能冲她吼两嗓子。声音大了,她会盯着你的眼睛,说:我会打 911 的,然后警察把我带走,你和老爸就再也见不到我啦。气得真想饿她一顿,可是一下到厨房,心头冰雪顿时消融,琢磨着中午是否给她做最爱吃的红烧鸡翅。亲妈就是这么没出息。
▲ 女儿在后院。
我们必须要承认,当父母的多少都有点虚荣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是被众星拱的那轮月,如果成不了月亮,至少也得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反正,怎么着也得比隔壁张三和单位李四的孩子优秀,不然就觉得脸上无光。
国人一向喜欢比较,通过比较找到优越感,这种毛病在养育孩子时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有时我在想,父母推娃爬藤的动机,有多少是真正为孩子好,又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面子之需?估计后者占的比例一点都不比前者小吧。
其实,真正为孩子好,不是让他走和别人一样的所谓成功的道路,而是帮助他找到自己真正有激情、也愿意付出的那个点,然后发挥他生命的特质,把这个点渲染成绚烂的面。
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优秀得一致,大家千人一面,那么生命本来应有的千姿百态的美好,就变成了程序化、模式化的生产流水线。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
每个孩子都受造于神,都是神宝贵的产业,他们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只是管家,不是他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和属于他的精彩,并不是为了承载父母的希望而来的。
为人父母的,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孩子是孩子,你是你,你没有义务为他牺牲一切,他也没有义务完成你的梦想。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做完自己的分内之事,剩下的便是绽放各自的美丽了。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他,帮助他,但不能替代他,更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强加于他。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郑爽代孕事件,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可能带来的是孩子一时表面上的成功,但给生命留下了致命的破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接下来的人生可能会面临根本性的溃败。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有孩子抑郁或者自杀的事件。去年,女儿所在的高中就有一个美国男孩自杀。前几年,也有一个优秀的犹太女孩自杀。
我不确定他们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孩子当中,不乏自我期许很高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失败和不完美。这种完美主义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家庭教育结下的“果”,如果恰如其分,可以让孩子变得优秀;反之,则让孩子变得无比脆弱,承受不了失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我从小就是个性格散淡的女生,学习永远都是中等偏上,没有尝过“学霸”的滋味,上的大学也非金光闪闪的名校。但我从来不自卑,而且挺享受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当记者,摄影,旅行,做口述历史。
目前为止,对自己的人生还算满意。所以我对女儿从无过高期待,我不要求她成绩全 A,不要求她必须是高中乐队的“首席”长笛手,不要求她参加比赛必须要获奖。我经常告诉她,地上的日子是有限的,生命只是个旅程,你今天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你旅程的一部分,好好享受它就行了。
去年 12 月,女儿参加了美国一个全国性艺术大赛,三幅作品获得优秀奖。她有点遗憾没有获金奖和银奖。我宽慰她,你第一次参加比赛,而且创作时间那么短,居然一半作品都获奖了,其中两幅还是摄影作品,应该庆祝才对啊。明年早点准备,一定可以获大奖的。她一听,释然了。
▲ 2020 年 11 月,女儿拍摄大选后的纽约。
以一个中年人的眼光回头看,我发现人真的无法筹定自己的脚步,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一切都在神的手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可以控制的那部分,其余的交给神好了。因为除了努力,还有别的因素,比如时势、运气,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太大的作用了。
2017 年,我同时做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史和高耀洁先生口述史两个项目。因为担心高奶奶身体欠佳,所以我二选一,专注高奶奶这个项目。
等我 2019 年出版完高耀洁口述史,发现中美关系急剧恶化,所有关于美国的书几乎无法在国内出版。随后形势进一步恶化,川普出台了对留学生极其严苛的政策,加上疫情的影响,中国留学市场萎靡不振。我的留美学生口述史更是无法在中国落地了,只能先在美国出版。
时耶?命耶?
我由此深深知道,那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永远藏在生命的隐秘之处,我们无法预知它何时翻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我们能做的,唯有尽人力,听天命,顺服命运的一切安排。
曾经,我班上成绩不好的一个男生,考上师专读了一年,就辍学去上海做建材生意。当时正值浦东大开发,他和家人挖到了第一桶金,从此生意越做越大。在上海郊区买地,盖了好大一片庄园,公司遍布江苏、山东等地。他的财富积累是个传奇,为我班里很多同学所羡。可是,去年我回国时,听说他因为欠钱,跑路了。
楼起和楼塌只在一瞬间,而且皆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所以当父母的,以为凭自己的学识、经验、人脉和财富可以指导孩子的人生,为孩子开一条通天大道,很多时候可能只是自己的不甘心,以及对人生幻象的不自知。这个世界变化莫测,我们可以确凿把握的事情实在有限。“人的脚步为耶和华所定,人岂能明白自己的路呢?”
当父母的,只要努力做一个内心柔软的好人,一个有正义感的好公民,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员工,我敢保证,他们的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走到哪里,一定差不到哪去。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本”固住了,横斜出去的树杈一定枝叶繁茂,鸟儿鸣啾。
对于女儿的未来,我的期许很简单:保持善良柔软的天性,尽量不为世俗所染;如果有余力,帮助贫弱的人们;找到真正喜欢并擅长的事情,练就一技之长养活自己;有三五好友,可以一起旅行喝酒看云,分享人生的美好。
至于其它,则是在人生这段锦上添瑰丽的花了。
- END -
推荐阅读
父母最重要的能力:和孩子说废话
想通三件事,开心度余生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