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和我,两代人的清华梦

晓鹿 奴隶社会 2023-02-25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455 篇文章

题图:清华大学大礼堂。

作者:晓鹿,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奴隶社会的粉丝和供稿者。曾经任美国和英国的跨国公司在亚太区的负责人,现在创业中。

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江苏的一个小镇中,她家算是当地的一个豪门。外婆家在清末出过不少举人,后来曾经是当时江苏省的美国美孚(Mobil)石油公司的总代理商。


母亲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初中在当地唯一的教会学校读书,据她的回忆,当时英文老师(外教)要求每天背诵一篇英文课文。从她保留的毕业照片中,我发现坐在第一排的老师一半以上是外教。这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江苏,今天可能也很难想象。


初中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江苏省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学校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在那里她也度过了愉快的少年时光。我小时候,她经常和我回忆她的中学时代,躺在学校的草坪上学习,背英文单词,准备考试。


外公是家中四个儿子的最小一个,他从父辈那里得到了许多财产,包括土地,房产等。外公的三个哥哥都是很会持家,“事业”在他们这一辈蓬勃发展。唯有外公好赌,在新中国成立之际,他输掉了家中的几乎所有财产。在看了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后,我才体会到我的外公就是电影中“输掉房上的最后一片瓦”的现实版。


与《活着》的电影的情景类似,输掉房子的最后一片瓦帮助外公逃过了地主身份的一劫,但是他也成了一个无业游民。家中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母亲是家中唯一的孩子,这一年她也即将高中毕业。


母亲是这所江苏省最著名的中学的前三名,女生第一名。这一年,她的同学们都准备考大学,向往未来。母亲最想进的大学是清华大学。


但是生活有时候总是会不断地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那一年,母亲家的生活每况愈下,已经到了要没米下锅的地步。在步入成年的十八岁之际,她也从一个曾经有万贯家产,在有 200 多间房子的“庄园”中备受宠爱的公主,成为了要肩负养家糊口重任的唯一支柱。


一边是走进大学校门,另一边是一个无力支撑的家,两者只能选一。母亲选择的放弃高考,放弃了清华梦。去南京一所即不要学费还有一些生活费的学校,也就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大专或者职业学校。


母亲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别了父母,走向了社会,也第一次离别了她的清华梦。


多少年以后,我见到了她高中前三名的另外两个同学,他们已经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交谈中,谈起我母亲,他们无不流露出钦佩和遗憾。


母亲除了免费吃住以外,每个月有十几元生活补助。这些钱,她基本都寄回家。每个月发工资的那几天,外婆都会从早到晚守候在门外,等待邮差送来的汇款。她会在第一时间去买米,和外公一起吃一顿饱饭。母亲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用她 80 多斤重的身体支持这个家。


母亲虽然瘦小,但是从小能跑能跳。在南京,母亲参加了南京市工人田径运动会,进入了女子 100 米和 80 米低栏的决赛。参加决赛的运动员基本是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半专业运动员。母亲穿着外婆做的长裤和外衣在一群穿着鲜艳运动服的运动员中飞驰,成了当时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比赛结束后,在场观摩的专业队教练希望母亲参加专业训练,准备参加省和全国运动会。但是她想到家中等米下锅的父母,想到她的瘦弱的身体,她的大学梦,她又一次选择了放弃。


母亲工作后,到了北京,在结婚和生了我以后,家中的生活有了改善。她决定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参加高考,她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


那时她已经年近 30,考场上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他们看到一个比他们大十几岁的大姐,甚至是阿姨和他们一起考试,很是惊奇。但是第一场考试结束后,她和同一考场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核对答案。那些弟弟妹妹惊奇地发现这大姐姐身手不凡。之后,每场考试结束,这些小弟第,小妹妹们都围着她交流。


全部考试结束,母亲发现她的数理化和其它能够核对答案的题目几乎没有发现错误。她所在的考场汇集了北京最好的几所中学的学生,许多学生的第一志愿也是清华大学。他们在一起愉快地交流,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相约秋天在清华大学相见。


一个月后,她没有收到清华大学录取,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到她手中。当杏黄的秋叶爬上清华的树梢时,她知道一切希望都在等待中消失了。清华梦又一次破灭了。


▲ 清华 秋色


没有查分,更没有解释,只有痛苦和失望。


这一切来得突然,但是似乎她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她没有人诉说,也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挣扎,生活在跌宕中缓缓前行。


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放弃,她参加了在职的大学课程,并且准备同时学两个年级的课程,也就是大一和大二的课程一起学。由于学校是每两年收一次学生,大一和大二的课程不在同一年开。她就别出心裁地用第一年的时间上大一和大三的课程,第二年上大二和大四的课程。在身兼母亲,妻子,女儿的职责,在每天上班,同时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下乡劳动中,她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大学五年(当时的大学学制是五年),许多人用七年和八年完成的学业。而且她每门功课都是优秀和满分。


时间的长河到文化大革命,在一片混乱中,有人看到了她的“档案”并且了告诉她。她的“档案”的其中一页清楚地写着几个字“此人不宜被大学录取”。但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


我上小学一年多,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课,大学招生停止。对我来讲,大学是一个遥远的名字。但是母亲上业余大学的几本书,我一直保留着,用我当时能够有的最好的纸包了书皮。它们也伴随我度过了寂寞的时光和动荡的岁月,使得我在中学阶段就学习了大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高中毕业后我到了一个小工厂做学徒。1977 年高考恢复,我和母亲都很高兴。当时我们手中没有任何考试的资料,有资料的人由于自己要复习,不肯借给我。母亲就在有资料的人家,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抄写。为了不打扰别人,她基本是一整天不吃不喝,用她刚刚从瘫痪中恢复的手每天 10 个小时,帮我抄写资料。


高考的那天,我发高烧,母亲送我到了家门口。从她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期待和希望。


我几乎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三个小时的数学和物理化学的试卷,监考老师一直站在我后面,使我十分忐忑不安,我总怀疑自己看错了题。考试结束后,监考的老师叫我留下,告诉我她们是这个考场所在学校的老师。我考试考得非常好,数理化都没有错误,其它考得也很好。我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有一份恐惧,想到了母亲多年前高考的曾经相似情景。


时间一天天过去,发榜的那天,我在工厂车间角落的钻床上工作,录取通知发到我所在的工厂。拿到录取通知的人事处负责人,冲进车间,高声大喊,叫着我的名字,你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来了。车间里几十台车床,冲床轰鸣,她在我的工作位没有找到我,就到处寻找,边跑边叫。等她跑遍车间的每个地方,最后在我工作的角落里找到我的时候,车间的所有机器都停了下来,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站在那里,看着她手中的录取通知和浑身油腻一脸惊奇的我。


▲ 从清华南门到二校门的林荫路


报到的那天,母亲送我去学校。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清华园,也是母亲的第一次。我推着自行车,母亲步行,我们走得很慢。从清华南门到二校门(当时还没有重建)的路很长,我们走了很久,好像是在回味,在重走母亲高中的清华梦开始后近三十年的道路。


多少年后,我在家中发现了当时母亲在南京工人运动会的奖章。我体会到了多少年来,在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她支持我参加每一项活动和体育竞赛,为我欢呼的原因,她好像是在和我一起实现她的梦。


20 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张母亲六岁写的小楷临摹。我为它制作了一个镜框,挂在我的床头。透过那娟秀的字体,从镜框的反射中,我好像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在南方的庭院中,在竹林旁,一个郎朗读书,习字的女孩。


▲ 母亲六岁时的小楷临摹


生活不永远静好,岁月也不总是如歌。母亲很少唱歌,她教我的唯一的一首歌是她在教会学校每天吃饭前唱的,歌词是“感谢慈爱天父,赏我饮食丰富,……”。或许天父太忙,苍天之上,没有时间来光顾这个天天为他唱赞歌的瘦弱女孩。或许人生本来就像一片树叶,在时代的浪花中沉浮。我从小就把基督山恩仇记的许多章节倒背如流,“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这四个子里面:等待和希望”。但是希望也总有不到来的时候,……” 。


千帆已过,少年时代早已远去,过去的梦想已经被历史的车轮埋没。母亲没能进入正规大学学习,没有实现她的清华梦。但是,她一直为了生存,为了梦想而奋斗和挣扎,虽然有的没有实现,有的没有成功,遗憾总是和她伴随。但是她用她的坚韧成功地释解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


▲ 清华校训


从 1911 年到 2021 年清华大学走过了 110 年的历程,母亲也将在这一年迎接自己 90 岁生日。谨以此文,献给母校,献给母亲,也献给那些命运坎坷,又执着前行,对生活的磨难,心怀坦荡,对生活的赐予,心存感激的朋友!

-  END  -

推荐阅读

外婆,我孤独和无助中的烛光


一个人30年都在否定自己,她一定很辛苦啊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