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邢军:你是否也陷在自己编的职场故事里? | 职场“秘籍”(上)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577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Peggychoucair on pixabay.
作者:诺言社区,本文来自诺言社区讲座《人间职得 | 一诺、邢军的职场制胜“秘籍”》,文章为一诺和邢军回答诺友提问的精华文。感谢诺友窗外、钟鹿整理。
01
拿到了一个好的 offer,却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怎么办?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 12 年,我前 7 年在一个非常小的私营房地产企业做内审,第 8 年机缘巧合跳槽到一家美资跨国家电企业。在这家家电企业,我做到第三年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公司被卖给一家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民营企业,我就转做财务分析。
可能凭借这不足一年的财务分析经验,我现在拿到了第 3 份 offer(电子行业)。我非常感激这家电子企业,它能不计较我 35 岁、已婚未育、二本院校、经验不足(财务分析经验可能一文不值)这些标签,对我这个人比较感兴趣,在面试当天就决定让我加入。
基于这样的知遇之恩,从面试到签 offer ,我开始失眠,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人认可的喜悦让我太陶醉,二是总担心自己做不好。
在过去的 12 年里,我有一种负能量的洗脑,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不能正视错误,错误发生时会有较大的情绪起伏,担心他人认为我不靠谱,从此不信任我,我也会企图通过找客观原因减少自己的内疚感。第二方面,我经不起表扬,一旦被表扬,我就会怕让人失望,就想更努力以得到更深层次的认可。
因此,我的问题是,不管什么样的行业,不管什么样的岗位,该怎样正确的应对错误,还有该怎样去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减少自我内耗?
邢军:
先说你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深层次的不自信造成的,你可能深层次地想怎么样去满足别人、怎么样让别人更高兴、怎么样让别人觉得你能干。但我觉得满足自己最重要,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当中,如果自己不能满足的话,谈何去满足别人?
自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自信与经验、资历、阅历、你掉过的坑、吃过的亏都有关系,但希望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意识到的话,就会在这个圈里一直打转,出不来、钻牛角尖。你讲的经不起表扬,真正意义上是希望得到别人更深层次的认可,还是深层次的不自信造成的。
你从一个年收入 20 亿的公司跳到了年收入 1000 亿的公司,到达了一个更大的平台,相当于从一个小池塘到了一个大池塘,而且待遇增加了50%,这是天大的好事,对吧?你不试怎么知道你干不好呢?你需要有这样一个机会去测试一下自己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很多时候界限是我们自己设定的。现在你得到了这么大一个平台,你应该告诉自己——only the sky is your limit,测试一下自己的 limit 在哪里,大不了就是失败、不成。
另外,你这次是跨行并没有跨专业,是单级跳并不是双级跳。应该说财务行业(小类)并不那么重要,而财务专业(大类)更加重要,工作性质不变,拓宽一下职业路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用这个机会去证明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究竟是否能胜任这个工作。你心里面的对自己的不自信,是害怕失败,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如果是你高度认可这件事的话,我想你会去承接这样的挑战。
一诺:
我觉得意识到自己不自信和害怕失败是第一步,意识到之后如何去面对是很难的。如果那么简单,我们早就无敌了是吧?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深层的自我审判总是在的,只是有没有机会冒出来而已。当生活、工作发生一些大的转变(比如换工作),我们发现很多想法冒出来,以前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似乎成为问题了。但真相是,问题一直在那里,只不过在面临大的转变的时候,会更显性。也有时候,不一定是在大的职业转型或者工作转变的时候,在很多小事(比如朋友说某句话或是家里面出了一点事)发生的时候,这些问题也会浮现。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情况出现是很正常的。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讲,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我们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第二个,关于如何面对它的方法,在我接纳新岗位时候,我有一个心法——只要开始了,就把自己放在新的位置上去做起点。我举一个我的例子,在麦肯锡的时候,每上一个项目基本上都是新的、没见过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不行,有 100 个理由说不行。这个时候我就总劝自己说,既然拿到了项目就证明我行。
在你的例子里,你既然拿到了这个 offer,就证明这一步所需要的你都具备了。都具备了之后,就不要去想以前的事情了,而是去想怎么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我觉得女生经常觉得“他们肯定是看走眼才看上我的”,总觉得自己不行。如果他们看走眼了,只能证明跟我一块被选进来的这些人都被看走眼了,不会只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角度之后,就可以往前走,这是可以提醒自己的小方法。
刚刚邢军讲得很对,你是深层次不自信的问题。进入到一个新行业,从方法上要如何克服怯场呢?我觉得:第一,需要有一个清明的心态。如果一辈子都从事同样的行业,多么枯燥,对吧?因此,能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是多么让人耳目一新、激动人心呀!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这种心态很重要。第二,确信自己是能给新行业带来价值的。作为一个新人,我可以把一些新鲜的点子带进来,一些别的行业已经用过的成熟点子带过来,这都是作为一个新人能带来的价值。能带来价值,无疑就可以注入自信。
▲ Photo by Free-Photos on pixabay
02
频繁跳槽,是不是因为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回顾我的职场和家庭,我发现在家庭中我能处理得很好,在 20 岁左右,我就开始规划要找什么样的对象,要建设什么样的家庭,但与之相比,我的职场就有点波折。换了 4 次行业,虽然在外人看来还都比较成功,但是现在42岁,换了4次行业、多份工作,现在又回到我的第一份工作的老东家。我最近就在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我的第一个问题:像我这样经历多个行业、跳槽多次,人到中年的职场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因为职业规划没做好?如果说我现在开始做,从哪个点开始比较合适?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会频繁跳槽?我自己观察到的一个规律和现象是当我的组织碰到经营困难的时候,我马上想到要逃跑,我发现我没有能力来去解困。所以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个人是应该跟组织同甘共苦,共进退找寻一些机会,还是说我们应该自奔前程,自求多福?
邢军:
首先你提的职业规划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要被职业规划绑架。尤其是疫情之后,我们已经处在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年代,你可以把你的职业规划做得很好,但是到真实世界里的时候,实际发生的情况和原来三年五年之前做的计划已经是南辕北辙了。
职业规划可以是一个大的方向上,而且会随着你所处的行业和你所处的位置的不同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要把职业规划魔化或神化,不要被它绑架。
我觉得更多关注你频繁跳槽、频繁的换行业的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在换行业的时候,确保你是在提升的,而不是一个平跳。因为平跳的话,在你后来找工作的时候,尤其是中年以后,一是会有一定的年龄焦虑,其次会引发别人面试你时很多不必要的解释。
其次,你刚才讲的是不是要和组织共进退?其实我有一个看法,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一样,可能很多时候是眼界限制了你。你所谓的判断——“组织陷入了困境是不是准确”都可能是一个未知数。你可能仅仅看到了表象,比方说,因为金融危机你马上就认为整个金融行业就要坍塌了,这个完全是一概而论、听风就是雨的判断。比方说你看到公司有一个小小的裁员,然后你立马觉得公司不行了,其实你可能并不知道公司一个小规模的裁员可能是为了瘦身,更好地实现重生,很可能公司的前景会更加广阔,可能你不一定能看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你的判断没有错,你所在公司确确实实遇到困境的时候,我认为你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平台,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职场上我们有的时候确实是要自私一点。我就先分享到这里,我想请一诺讲她的观点。
▲ Photo by LinkedIn Sales Solutions on Unsplash
我们只能从你只言片语的描述里看你的情境,我觉得可能有很多是你自己构建的一些故事在限制你自己,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比如说你第一个问题,“过了这些年,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公司,是不是就是浪费?”表面看上去是说你回到了原来的公司,但是你做的职位和事情完全一样吗?我觉得应该不一样吧。或者就算是一样,就算是同样的职位,你的经验、你的能力和你面对的客户也是会不一样的,对吧?所以你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被自己编的一些故事限制了,但真实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比如你回去之后做的事情不一样、领导不一样、团队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经验不一样…… 从很多实质的方面来讲,它其实是不同的。但是你这个故事可能就限制了你自己,在你的故事里面它都是一样的,所以会自我感觉比较失败,这是我觉察到第一点。
第二点是关于你说你的家庭经营得非常好。其实把一个家庭经营好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因为家庭经营里面有很多事情:亲密关系、家庭冲突等等,其实你能够把家庭经营得那么好,至少你自己有这么好的幸福感,就说明你是一个非常善于去面对和解决这些相对比较棘手的问题的人,要不然的话你家庭不可能处理这么好,对吧?这些都足以证明实际上你是有这些能力和这样的一种内心状态去面对这些问题的。
对每个人自己来说,自己的生活都是一个整体。虽然在他人看来,家里的事跟工作没关系,但对你来讲那非常有关系,这是你的一个整体。所以其实你应该想,我既然在很多人都做不好的方面能做得这么好,我肯定是有过人的能力是吧?我这个过人的能力怎么能够在我的职场上用得更好呢?我觉得这可能是你在职业里面可以多用多想的一个角度。
我非常同意刚才邢军讲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实际上也是一个故事而已,而且很多规划实际上是这些所谓看起来成功的人,后来往回一看,说“你看我是这么规划的”,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比方说邢军老师,她现在做口腔这个专业,难道她当年学医的时候是打算 20 年之后做口腔的中国总代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对吧?所以这些规划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我们总是在讲,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唯一能把握的事情其实就是你当下在做的这个事情。你把当下在做的事情做好以后,也可以 5 年之后回头看说“你看我这一条路走的!我是这么规划的……”我觉得不要去太迷信职业规划这个东西,特别是在中国现在的职业语境里面,对于 40 多岁的中年女性是非常不友好的,这个故事语境都不用你编,很多人早给你编好了,“你就是没有什么前景没什么希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没有必要自己去变成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你就不要去认同这个东西就好了。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长处应用在职场上,它们的底层其实是相通的。虽然在中国的职场语境里面看起来两者是不相通的,你家里的事跟我工作有什么关系?但我们在诺言社区这么多年一直在说内心状态,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对关系的处理等等,它都是一致的。
第三个关于面对企业困境就想要逃跑。首先我非常同意邢军老师讲的,有一些困境也可能是实实在在看到的,比方说你看到了自己的同事被拆裁掉了或者是你看到经营的数据不好。但其实当我们要对一件事情作出的判断,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着眼宏观,特别是在我们做个人选择的时候,其实我们反而应该着眼微观。
微观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看你所在的部门或者你在的小单位,这个“单位”一般不超过五六个人,比如你的上级、你的下级,在这几个人里面,你做的工作有没有前景?在你们公司的环境里面,你的工作有没有前景?
前景如果还存在就存在,如果这个不存在了,说的不好听点,就算你的公司特别好,如日中天,比如谷歌、苹果,也会有裁员。所以说这些事情不要把它宏观化,宏观化对你没有帮助,比方说现在中美贸易战了,是不是我就不应该去美国公司工作了?这个是非常愚蠢的想法。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微观的层面去做这个决定。
我最后补充一下你说的工作上没有目标这件事情,它可能的确跟家庭是不一样的,因为家庭的目标是相对比较容易明确的。对此,我的建议也是不要想太多。如果你能想清楚你未来 30 天的目标是什么,那就很好了。在这种时候,我们的目标也是应该短期化,在你没有大目标的时候,就定小目标,小目标就是今天、明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目标。我觉得先把这些清晰化。
大的目标不是不要想,大的目标有一个总的方向就行了,不要因为你想不清楚而焦虑。反而是要把更多的心力放在能想清楚的事情上。就是想清楚一个星期、一个月我在做什么,或者今天我在做什么,而且这个事情跟我大的方向是不是是一致的(即便可能没有马上能看得到的联系),这就够了。
邢军:
最后我想送你一句话—— We live day by day, 有的时候我们容易把职业规划变得宏大以至于太过抽象。
诺言双十一活动开始啦~欢迎你跟我们一起成长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