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职妈妈:姐找的不是工作,是自己

大静 奴隶社会 2023-09-19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587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Dakota Corbin on Unsplash.

作者:大静,青年文化领域从业十余年,全职妈妈三年后,转行家庭教育,一枚人生规划只能跟随内心的 80 后。

很多应聘指南都告诉我们,能收到面试邀请,就证明你的简历已经打败了大部分竞争对手。我确实有一份还算拿得出手的简历——12 年工作经验,4 家业内响当当的公司,一家一家公司积累下来的最佳新人、最佳员工、key employee(关键员工)等荣誉。也许正是这份简历,让当了 3 年全职妈妈后想要重返职场的我还能获得不少面试机会。


但,当我换上很久没上过身的板板正正的职业装,踏进一个个面试现场时,我才开始意识到,从前的光鲜早已是往事不要再提,一切都只能靠“现在的我”来说话。


01

打击


说说我面试中遭遇过的几次打击。


第一次面试,招聘方是国内一个老牌互联网巨头。等待的时间里,人事告诉我,面试的人是这个岗位的直属领导。不一会儿,准领导出现了,是一位 40 来岁的女士。她一开场就毫不客气地对我说:“你上班以后,孩子还是得你负责带吧,你不可能不管啊!是不是?”我保留了一丝幻想,以为她在试探我,告诉她:“我既然决定重新工作,就会安排好,家里也都非常支持我。”她看了一会儿我的简历,突然阴阳怪气地说:“北京的啊,怪不得那么任性?你老公是哪儿的人啊?”她说的话让我很不舒服,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不失礼貌地告诉她,你这么说不专业。

我对付着把面试熬了过去,心里已经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


再次见到 HR,我竟从她眼里看到一丝同情和歉疚,就好像她早就知道这位女士的路数,还把我送进虎口一样。我心里开始想,一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受不了她,是她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但,下一秒,我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得到面试机会,很可能是因为很难有人愿意和这位女士共事,这个岗位的人不好招,招到了也干不长,因此,有个看起来还可以的就赶紧填个空儿,并不是因为我的简历有多优秀。


觉得憋屈,我就跟以前的同事们吐槽。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种变态女领导根本就不要跟她工作,这地方配不上你。大家都在帮我撑着自信,但被贬低的屈辱感挥之不去,好像我真的做错了事才遭受这样的对待。而我的错就在于,我有孩子,还做过全职妈妈,这些好像成了重返职场的硬伤。真的是这样吗?


▲ Photo by Douglas Lopez on Unsplash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严格的面试,而是一段二十几分钟的面试前电话沟通。


那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生活方式类消费品牌。电话里,对方很温柔,得知我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兴趣爱好都和品牌很契合时,对方表现得非常开心,话题逐渐开始从团队结构聊到对薪酬福利的期待。我介绍了一下自己之前的薪酬情况,也沟通了未来的期待。对方很委婉也很真诚地说:“那有点为难了,不太可能,毕竟你中间断档的时间比较长”。更让我觉得扎心的是对方最后明明是善意的建议,她说:“你可以问一问以前的同事,了解一下现在大概的市场情况是怎样的。”一瞬间,我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脱离了主流社会的傻瓜,竟然连自己职业的薪酬水平都不清楚。


虽然对方告诉我,如果我想好了,可以再联系她。但对我来说,最大的阻碍好像还不是薪水可能会低于预期,而是我真的不想面对一个认为我已经和社会脱节的评判。


经过这些,我开始承认,全职妈妈、工作断档、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不是社会新闻里遥远的故事,而是 36 岁的我真实经历的现实。我这么爱从自己身上找毛病的人,也开始有怨天尤人的时刻——生活太残忍、太突然、太决绝了吧,怎么也不提前跟我打声儿招呼呢?


不知道是受到前面几次失败的影响,还是我真的已经忘记怎么工作了,在后面一次面试里,我竟然在专业领域翻车了。


那是一家英语机构,分管市场的副总问了我一个很大的问题,大概是你觉得我们需要怎样的市场策略才能破局?那一瞬间,我脑子一片空白,甚至没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全部的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那股无地自容的感受上了——我没法接受自己竟然对于专业的部分没有任何想法,以前的我绝不可能没有任何想法,现在的我已经这么差劲了?!停顿几秒,确切地说是慌张了几秒之后,我回应对方:“我不能马上给出一个答案,但我可以梳理一下思路,晚点发给您,这样可以吗?”这位副总加了我的微信。当晚,我如约发了长长的市场策略给他。“收到,谢谢”这个信息之后,就再没有答复。


这个市场策略,我写得一点都不痛快,不享受,不自信,而是一边搜索理论书籍,一边挤牙膏一般硬拗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工作感受。我不想承认自己已经忘记我曾经的职业该怎样做了,哪怕只是暂时的忘记,对我来说都难以接受,我不能面对那么差劲的自己。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不仅是一次面试失败,而是宣告了我在专业方面的废弃,更别谈竞争力了,我开始怀疑我是否能胜任专业工作,哪怕是和全职妈妈之前同等难度的工作。


我还开始避重就轻,想骗自己失败都是面试发挥不好,而不是我真的不好。我麻痹自己,之前太顺风顺水了,工作机会一直是被推荐的,能力在应聘前就已经被新雇主看到了,这导致我几乎没参加过正儿八经的面试,面试经验缺乏,不懂得面试技巧。


但我不是一个能自我麻痹的人,我开始坚信,是我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够好。


▲ Photo by Bonnie Kittle on Unsplash

为了不再伤害自己,为了在面试中求个和气、保个平安,我开始寻找更安全、更没有风险的机会。我开始投更低的职位,还盘算着朋友里的创业者们,哪家曾经对我抛出过橄榄枝,业务难度对我来说足以应对,我就投简历去那些地方。是的,我开始“自暴自弃”,并且“杀熟”。


这下子,伤害终于小多了,但是我竟然还是没成功……


我面试了一家文化特别友好的公司,创始人和 CEO 都是很认可我的朋友。自荐信和简历投过去之后,负责相应业务的总监给我回了一封和我的自荐信差不多长的邮件。在邮件中,对方极其有同理心、有礼貌、积极地和我沟通,告诉我,他们公司里许多和我合作过的人对我的评价都很高,以往的各种形式的合作都很愉快,很欢迎我。但同时,她认为,我应聘的目标职位太低了,我完全能够驾驭,但很难在其中获得成就感,更别说找到挑战的感觉,她认为,我不会做得长久,这个职位对我来说并不合适。


收到这封长长的拒绝邮件,我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我感到很温暖,感到被尊重、被认可;另一方面,觉得过去的成就也好、与人相处中的那些关系也好,并没有完全因为全职三年而一笔勾销,发生过的,别人记得,我也应该允许自己记得;同时,我的确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了。我开始告诉自己,虽然在前面的应聘中我表现得并不好,但那也不代表我就真的是那么差劲。


在找工作这条路上,或许我对自己的认识开始往好的方向恢复了。可结果依然为零,我该怎么办?


02

怎么办?


屡战屡败,再败再战的我,打算彻底重新调整找工作的策略了。我做了以下几点重要的改变:


第一,我和另外两位正在找工作、同样是妈妈的前同事一起,结成了“妈妈找工作”小组。


我们会在孩子上学的时间出来见面,接孩子放学前再赶回去。我们一起吐槽、交流应聘中各种各样的经历。这首先让负面情绪有了一个出口。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帮助彼此总结经验,分析、反思暂时失败的原因,更客观地看清事实;我们会为某一个人即将到来的面试筹划注意事项,综合多人视角,做更充分的准备;我们还会互相打气,提醒彼此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招聘信息,我们也会互通有无,推荐适合的职位给适合的同伴。情感上的支持、专业上的支持,这个小组都在源源不断地给到我,给到小组里的每个人。


第二,我把自己想要找工作这个念头尽可能让周围所有人都知道。


我把微信名改成“大静正在找工作”。我说服自己,这不是件丢脸的事,而是我积极争取的过程。


和各种各样的朋友聊天,谈及自己最近的状态时,我会自然地透露自己正在找工作。我不去期待坐在我对面的这个人能不能帮到我,我只是自然地和朋友更新自己近期最主要的状态。这不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却可以帮我带来意料之外的机会。很现实地讲,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样的资源,而且,很多时候,别人帮助我们,是因为帮忙这件事对他也有某个层面上的益处。我说服自己去相信,别人帮助我,不是因为我可怜,所以他要施舍,而是因为帮助我也会在某种层面上帮助他自己。就像是蜜蜂给植株授粉,而它自己确实也需要采蜜。我很清楚,在得到帮助的过程里,我一定要不取巧,不算计,在被帮助后诚恳感激。


之后的转机,果然和我敞开心扉允许自己接受别人的帮助有关。是的,得到帮助,也需要我们自己先敞开心扉。


▲ 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

第三个改变,指向我的内在,我要找回工作状态。


为此,我采取了两个办法:


一个是社交,社交,积极社交。以全职妈妈时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零基础为起点,我开始增加社交频率。想见的朋友就主动约着见一见,有朋友叫上我,我也不想那么多,直接欣然出门见面。不去过度考虑自己是全职妈妈,应该多花精力照顾家庭的方方面面,不让对全职妈妈的偏见限制自己。社交是很多事情发生的基础和空间,留出这个空间,很多事情才可能发生。


另一个是:找回有事可做的感觉。这是当时对我帮助非常大的一点。


那个时候,当朋友主动提到一些事情,问我能不能帮忙时,我就有意识地要求自己,把这件帮忙的事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我会积极地多了解信息,然后看看能否调动自己以及周围朋友们的资源,把忙帮到位,把事情做成。艺术馆的朋友想找娱乐公司合作艺术项目、品牌找名人的孩子做产品植入,A 公司的朋友想认识同行业上下游的 B 公司寻找潜在合作,这些情况,我都尽力从中牵线搭桥,好多时候还陪着一块儿聊。不管我能不能从中得到物质利益,只要它像个工作,能让我发挥点能量,我就上,就去努力达成。这个过程里,我把帮忙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工作,逐渐找到了工作的状态,同时自己做的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更是能帮助我重新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量。


四处帮忙,也为社交增加了机会和实质内容,让我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新的社交也创造了更多机会,让我能做更多的事情。我感觉自己进入了正循环——做更多的事,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见更多的人,更从容地谈论自己找工作的想法。我不想再凑合着找份工作,不去卑微地判断哪个公司更可能会愿意要我,而是开始敢于去探寻自己内心真正的选择,我觉得自己开始有底气去考虑我想要什么。


在生活面前,我似乎又有了砝码。


03

转机


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新的起点,我要谨慎而开放地重新规划未来。


在一次积极社交中,我女儿幼儿园的主班老师讲到她做全职妈妈的经历。当时,她极其坚定地说:“我是做学前教育工作的,我知道生命的头三年里妈妈陪在孩子身边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出生后,我选择了做全职妈妈。三年后,我选择重返职场。”


她的这番话,尤其是语气、字句之间的那份坚定,给了我很大很大的力量。我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重返职场一样,做全职妈妈是我的选择,这不是一个丢人的选择,而是一个正当的、值得尊重的、甚至是勇敢的选择。那一刻,我决定,我要重新为我的选择感到自豪,就像我当时决定要陪伴孩子的前三年一样坚定、自豪。


全职妈妈的确代表了一类人,但是它并不能定义任何一个人,它也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在那些年里做了哪些事、发挥了哪些优势、练就了哪些能力、获得了哪些成长。每个全职妈妈都有不一样的追求,都过着并不一样的生活。这些不一样,是每个人的独特之处,这些才是我们脱颖而出的原因。


当我自己对全职妈妈这个身份的偏见消失之后,我开始重新看到这段经历及其代表的价值。


比如,我不仅独立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并且自己琢磨并整理制作了养育知识表格、辅食营养表格、各方面能力发展表格、不同月龄孩子的一日流程安排。这代表了我不仅有很强的统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强,还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再比如,全职妈妈期间,我完成了心理咨询理论及实务的系统学习,并在实践和督导中表现突出。这不仅证明了我的学习能力,还为我的教育背景增加了心理学这个部分,也让我在孩子的情绪发展、亲子沟通、以及学业方面不浮于技巧,更加深入本质。


类似这样的梳理之后,我看到,工作履历上的空白不代表真的空白,期间的能力增长、心智增长、学习教育方面的提升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容否认的进步。我更能看到自己未来希望的职业方向。我开始更加聚焦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开始敢去期待我理想的目标公司。因为,我更清楚自己是谁了。


▲ Photo by Felicia Buitenwerf on Unsplash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简历发到招聘邮箱后毫无音信,我仍然没有放弃,继续把我的想法广撒网地告诉身边的每个人。


机会果真出现了,在我开始找工作起的第 7 个月。


我女儿幼儿园同学妈妈的一位朋友(这个人际关系大概能看出我当时的社交范围之广),和我的上一任老板,都表示,他们能联系到我的理想目标公司,并且愿意帮我递简历。他们都告诉我:“那个地方确实适合你。”这是他们愿意帮我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天早上,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后,大概 8 点钟,我把专为这家公司修改的简历分别发给这两个帮我的人。上午 8:30,其中一个人已经回复我,对方看到简历了,有兴趣见一面。两轮面试、一个策略 PPT 之后,我得到了工作机会。


7 个月里,我大概面试沟通了十家公司,走了不少弯路。但我庆幸一路以来没有放弃“要做我自己”的信念。我找到了自己,工作才会找到我。


04

努力就能解决问题吗?


后来在工作中,我也面试过一些全职妈妈应聘者。和其中一位的沟通令我至今难忘。


在我明确肯定了她的经验和能力都非常匹配后,基本已经确定用人意向后,她补充道,如果能够得到这份工作,还希望能够多向比她年轻很多的同事们请教。我回应她:“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愿意彼此支持,但是你的能力可能并不需要他人的支持,因为很有可能,你自己就能做得很好!就像你在全职妈妈的经历中做到的那样。”


我希望她能看到她对自己的低估,就像我看到了被自己低估了的自己一样。


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全职妈妈是被社会文化偏见和家务琐事压垮的。这些压力的确存在。但更有威胁的是,这些长期持续的经验其实在重新修正我们的核心信念,让我们从一个原本的样子,变成了低估自己的样子。很多全职妈妈谈到对于自己的身份感受时,用到的词竟然会是“惭愧”、“愧疚”。没做过全职妈妈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觉得至于么,但这就是真实发生在很多全职妈妈身上的事。


看到一群人在低估自己时,大多数人可能会自然而然会想到,那全职妈妈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行啊。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媒体或者榜样人物倡导全职妈妈们要加倍努力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我真的不同意。


那些教导全职妈妈们要努力的人,无异于在说:“妈妈们,照顾孩子给了你们一个很紧张的 7x24 小时的时间表,但请你们还是要再用力挤一挤,不要再考虑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健康了,睡眠的时间可以牺牲,调试情绪的时间可以牺牲,不要细嚼慢咽地好好吃饭,用最快的时间吞下去,不要仅仅利用碎片时间,还要把其他正当时间也敲成碎片,这样你们才可能比别的全职妈妈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个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的学位,去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去创业,去斜杠,去健身/美容/打扮,去把每一顿普通的饭做成 ins 风的颜值大餐,去把孩子未来教育之路上的公开信息和隐形信息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谅我说得这么极端,我只是想让这个倡导努力内卷的世界看到努力这件事也需要有适应性。)


真正最重要的事,真正能帮助全职妈妈们找回自我的是什么呢?


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契机,让自己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究竟在发生什么事,什么东西正在改变我们的头脑。看到和理解,既是和解的方法,也是通往明智的道路。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看到和理解,认识到自己此刻就是好的,而不是在否认此刻的这个我的基础上,努力地让自己变好。大脑的真相是,接纳自己是好的这个能力,和自己好不好这个事实,是两回事。


回看我自己找工作时发生转机的关键,其实是——当我认识到全职妈妈是我值得被尊重的选择的时候。而找回工作状态、扩大社交、结成小组等等都是随之生发的行动策略。


如果一个人只采取这些行动,而看不到值得尊重的自己,这些行动是会变形的。她可能在意识上很清楚需要告诉别人我在找工作,但因为依然看轻自己,只想着尽快解脱,她就很难把握更新个人状态那种自然的感觉,反而会让对方觉得她在提要求,或者在乞求别人。这不是因为她不聪明、不努力,而是因为她在否认自己,在讨厌自己,她看不起自己,她不想看到这样的自己。所以事实上,是我们拒绝了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需要“找”自己,而是,允许自己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 Photo by Mark Stosberg on Unsplash


写在后面:


一个不接受自己的全职妈妈,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根据心理学精神分析的原理,为什么我们能从孩子身上看到那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给了孩子。可以笃定地说,如果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我们的孩子就会一直出问题。在父母和孩子的冲突里,在看似是孩子出了问题的情境里,在父母过度努力的辛苦里,在父母对自己情绪的压抑里,出问题的往往不是孩子,孩子只是问题呈现者,是提示父母“生病了”的信号。


如果你听过一诺讲的《做不焦虑的父母》,或者是《觉醒的父母》(这2门课程,全村超级会员可以免费学习,文末可以加入),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明白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完成自己的个人成长是多么重要的事。欢迎大家来一土全村,了解一诺和家庭教育团队一起探讨的这些关于家庭教育本质、真相。


扫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成为超级会员。双 11 特惠促销中,买一年立减 ¥200,两年立减  ¥600,欢迎你的到来。


最后,分享一土全村全职妈妈微信群中一位妈妈的话:“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首先需要照顾的其实是自己。要不我们会被无限的家务和内心的愧疚压垮的。”


是的,一个人是会被内心的愧疚压垮,一个人也会因为好好照顾自己,而让内心的愧疚渐渐散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END  -

推荐阅读

毕业后连生三娃,全职妈妈5年后重新出发,她后悔了吗?


从全职妈妈,到编剧、美国律师 | 我的五年蜕变


被迫成为全职妈妈后,我却走上了另一条路……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更好的家庭养育社区,一土全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