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朗读、表演之后,文化类节目的下一个突破口是?
最近几年的综艺市场,文化类节目爆款频出。
首先是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大会答题”类节目,每期都给观众带来丰富的知识量,而后是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朗读类”节目,通过朗读为文字注入感情与活力,再后来是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表演类”节目,复现文化历史,立体化表达文化。
与此同时,文化类节目的同质化问题也愈发严重,如果没有新的突破,很难给观众带来持续的新鲜感。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为您介绍以“外国人”为主要元素的文化类节目,这些节目强调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去看待别的文化,通过外国人自带的特异性去强化本国观众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这与国内文化类节目“彰显文化自信、凸显文化特征”的目的不谋而合,或许能为国内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突围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旅行体验类
用外国人的视角看我们熟悉的风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出国旅行是真人秀的标配,事实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不失为一种文化体验的方式。同理,要了解体验国内的文化,自然也可以采取旅行的方式。
但是如何在本国人已经习以为常的风景里找到新鲜的刺激呢?2017年韩国两档旅行类节目的出现,给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tvN《Seoul Mate》,韩国明星为主人,为充满个性的外国游客提供三天两夜的住家以及导游服务。随着韩国导游的引导,外国游客能够感受到属于韩国人的真实生活体验,同时明星导游与国外游客也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在第二季中,既有新的外国客人到访,同时节目的固定嘉宾也对上一季的旅行者进行异国造访。节目第一季播出了41期,可以说受到了观众们的持续的喜爱。
《Seoul Mate》作为一档外国人旅行节目,其中的观光旅游、美食、外国人等元素与现有的节目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合的部分,对此,节目导演的朴尚赫(音)强调了节目的核心所在:文化的关系。“不只是旅行与离开,而是人与人之间如何找到共鸣、如何经历冲突而后如何加深进一步的关系”。
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冲撞与交融,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加深彼此了解的一次机会。
如果说《Seoul Mate》仍有本土的介入,那么MBC everyone的《快来~第一次来韩国吧?》则更为极致,由在韩国生活的外国人,邀请他们在国外的朋友,体验第一次的韩国之旅。这档节目在2017年试播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常规化制作的决定,第一季33期制作完成后,在今年5月迎来了第二季。
《快来~第一次来韩国吧?》作为一档文化体验类节目,由外国人带领外国人,无疑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首先是导游角色的选取 ,即使是在韩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他们对于韩国本土文化的了解,始终都会存在些许偏见与误读;其次是节目主打外国人的在韩“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吃到泡菜,这样的情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次消耗兴趣的过程。
节目制作人文尚墩(音)表示,那些重复的情节,是制作方无法避免的。同时,节目组一旦介入了出演者的旅行计划,就会带来偏见,也会让旅行者失去趣味,从而有损节目本身的特点。他同时也强调,出于个人性格和文化背景的原因,在相同的地点也旅行者们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节目组能做的就是丰富旅行者的组合与年龄的多样性。
如何在看似熟悉和普通的风景里找到不一样的美?这两档节目在概念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美食分享类
食物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各地美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长久以来的地理、人文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化类节目中,美食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如何进行交流和碰撞?《Team Chef》和《三清洞奶奶们》有着不同的阐释方式。
《Team Chef》是JTBC与泰国的电视台进行深度合作的一次尝试,两个国家各派出一支厨师队伍,并且厨师们可以在对方的国家进行美食文化的了解。每期节目会有主题挑战,比如“街头小吃”、“米”、“辣味”这样在两国美食中都有不同阐释的关键词,两国厨师也可以借鉴对方国家的美食元素进行创作。参与节目评审的嘉宾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他们针对不同的美食主题,就自己本国美食文化进行阐述。
《Team Chef》通过美食对决,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一次美食文化的交融之旅。
KBS2《三清洞奶奶们》有点像逆转版本的《尹食堂》,节目邀请六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奶奶,在极富韩国特色的韩屋里开餐厅,并为当地的人制作自己本国的家常菜。在奶奶们轮休的日子里,韩国明星则作为导游,带她们体验韩国当地。
节目第三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由于翻译不在场,奶奶们试图用翻译软件进行沟通,结果翻译软件连连失误,从而奶奶们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体现文化沟通的常态。
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误解和失误难以避免。而美食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既富有文化的特性,同时又充满包容性。以美食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切口,架起美食沟通的桥梁,不失为一种恰当的方式。
社会实验类
对于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文化的外化形式有很多,比如美食、语言、建筑等等,但是很多时候,“文化”这个概念更像是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给养生息。《巴别250》和《爱情也可以翻译吗》恰恰试图去解答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更多可能性。
《爱情也可以翻译吗》是XtvN创台的新节目之一,这个以15-39岁为目标受众的电视台以年轻人的社交恋爱为主题的确正中年轻观众下怀。来自不同国家的青春男女,虽然都以韩语进行交流,但是在节目中可以明显看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对比,青春男女们在情感表达以及选择上的差异,这也正是节目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爱情也可以翻译吗》对观众多有迎合的成分,那么《巴别250》则更具有实验性质。《巴别250》概念来自于《圣经》中人们渴望建造通往天堂的巴别塔,250则意味着目前存于世界、有超过100万人使用的语言数量。这档节目讲的是邀请了操着不同语言的七位异国男女,在共同居住的过程中,只能使用自己的母语(中文、韩文、法语、泰语、俄语、西语、葡语),节目组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沟通的语言。这档节目诞生于2016年,放在当下仍属超前。不过就节目的设置来看,出演者们虽然建立了简单的内部体系,但是生活的主要内容还是体验韩国农家生活,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没有完成对节目概念的解答与阐释。
总的来说,这两档节目在创新性上有余,而在实操方面又面临着语言障碍等其它难关,节目在市场的反响并不算太理想。不过就节目概念的实验性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文化答题类
本国人能赢过外国人吗
答题类节目毋庸置疑是文化类节目最直接的表达,其全民猜题、合家欢的观看性质也颇受国内文化类节目制作者的青睐。
MBC every1《大韩外国人》抛出的问题是“在韩国文化的问题上,本体韩国人和在韩多年的外国人,哪个更胜一筹”。节目邀请五位韩国明星,设置五种答题类型,如常识题、看图题等等,每次一位明星随机选取一类题目。韩国明星面对的是十位外国人,他们在韩国生活的经历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韩国明星从最低阶开始,每阶段挑战一位外国人,题目难度也会渐次增加。只有连着战胜十位外国人才算胜利。
节目直到第四期,韩国明星战队才首次战胜外国人军团,而且还是赢在了韩国人比较擅长的类似于拼写的题型上,可见,在“本国人和外国人”的对决里,也并不是那么绝对,毕竟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多,无论是本地人和外国人都难以获得其全貌。
结语
其实所谓“文化”,它不是一个具象化的概念,甚至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其可展现的内容范围也可大可小,更为重要的是——人。在文化类节目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当下,“人”作为兼有文化属性和特色个性的载体,不失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THE END—
作者|曾明
编辑|曾明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更多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