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美奋斗者"候选人马克俭院士投票!
★ 最美奋斗者 ★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
活动自6月中旬启动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考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集体酝酿研究,提出了推荐人选名单。活动组委会对推荐人选及其事迹材料进行汇总梳理,确定了722名“最美奋斗者”候选人,我校马克俭院士为推荐候选人之一。根据统一部署,7月22日至8月5日,为群众投票阶段,欢迎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为马克俭院士投出宝贵一票。
马克俭,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33年10月出生,湖南岳阳人。马克俭教授在贵州从事教学、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历时61载。曾以主持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荣获由建设部、贵州省、中国钢协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共计12项、获全国发明竞赛一等奖两项、香港孺子牛金球奖一项、国家专利100多项,出版著作及规程六部,两次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及“五一”奖章,一次获全国劳动模范及“五一”奖章。2013年获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中国钢结构协会分别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中国钢结构三十年领军人物”、“中国钢结构卓越贡献奖”、“最高成就奖”。2016年获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颁发的“九三楷模”。
马克俭 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兼贵州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克俭事迹
马克俭,男,九三学社社员, 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分配到贵州工学院任教,至今已61载。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及贵州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任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贵州理工学院顾问教授,中国钢协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建四局顾问,贵州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委,贵州省科协副主席,贵州省土木工程学会名誉主席,贵州省建筑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结构设计大师,首批省管专家、荣誉核心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工程院士,实现贵州省本土院士零的突破。
1933年10月22日,马克俭出生于湖南岳阳。少年时逢战乱颠沛流离,逃难中,马克俭先到遵义、后到贵阳。在贵阳战时中学初中部度过了相对平静的3年时光。初中毕业后,他回到湖南老家。1958年马克俭从湖南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刚刚建校的贵州工学院任教,重回贵州并在贵州工学院扎下了根。61年弹指一挥间,从贵州工学院到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大学,马克俭亲历了那一代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贵州61年来的沧桑巨变。
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克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贵州省省情,开始在空间结构领域崭露头角。贵州省山多平地少,建筑领域发展迟缓,不少省外高校或高薪求贤的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马克俭都一一婉言谢绝。也许离开贵州,会有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科研经费,更高的生活待遇,但马克俭忘不了这片在战乱时期给予自己3年养育的土地,舍不得自己奉献了几十年的大学,更放不下自己在贵州的教育和科研事业。虽然这片土地欠发达、欠开发,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已深深扎入贵州高原,并融为一体。1958年毕业分配到贵州工学院。贵州工学院创建之初那种克服自卑、后来居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不能丢。在新中国首任贵阳市委书记、市长秦天真(贵州工学院的奠基人)带领下发扬延安精神,同58级学生一起挖土烧砖共同修建“15m×15m砖砌无筋双曲扁壳”职工食堂,历时61年,至今仍在使用(已列入文物保护)。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建筑工程得到高速发展,马克俭对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三原则”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国情和贵州省情,本着“花最少的钱,盖最好的房子”的初心,提出“大跨度多层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等多种新型创新结构体系,其新型科技成果在贵州省内工程实践基础上,推广应用于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各项建筑工程面积达500多万平方米,取得了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例如“大跨度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与“大跨度装配式混凝土格构式竖杆空腹网架结构”其应用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在节省造价的同时,节约了大片土地资源,先后推广应用到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经济实力薄弱,钢铁产量不高,修建体育馆用钢量很大,马克俭教授首创的新型“预应力钢网壳结构”节约了用钢量,同时也是国内的创新之举,代表工程有广东清远市体育馆,节约钢材280吨,属国内外首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力突飞猛进增长,但建筑行业没有创新体系,一直是从国外引进结构体系。马克俭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与时俱进,首创“大跨度下弦管内预应力空间管桁架结构”,成功应用在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使用此结构体系节约钢材2860吨,合计人民币3432万元。从1998年开始到至今,马克俭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结合贵州省情,首创“多层大跨度混凝土(钢)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应用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典范工程有九江市西海舰队运动中心、贵阳市民中心体育馆、贵州省老干活动中心、潍坊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馆、绵阳富乐学校体育馆、湘潭九华创业园厂房等。2012年他首创“多层大跨度U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板的优点,有效地结合两者材料,使其成功应用在目前最大的建筑跨度39m×39m多功能贵州省老干活动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洛阳市驻军多层体育馆,贵州省博物馆多层展厅。2014年,他首创“大跨度装配式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使建筑工程在工厂预制安装,运到施工现场,现场拼装,做到文明施工,典型工程有湖南金海钢构办公楼,唐山建华大厦。
2009年,贵州省有两大磷矿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磷渣,堆放磷渣要荒废大量的土地。为了合理利用好这些磷渣,变废为宝,马克俭院士带领团队在工业固体废渣资源化方面首次提出现浇磷石膏内外墙新工艺,并制定了地方标准,典型工程有瓮福职工12层楼宿舍,遵义乐理村现浇磷石膏农村建筑。
点击阅读原文 投出宝贵一票
往期回顾
编辑 | 解培源
审校 | 陈璞
新闻丨通知丨美文丨公告
投稿邮箱:guiyanxinwen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