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诶,这个七夕你是怎么过的?略过的……

七夕这样过的 贵研新声 2021-01-17

七夕那天,你是不是因为害怕出门就闻见恋爱的酸臭味而选择闭门不出?也没眼刷微博和票圈,通过刷剧看电影艰难挺过这个虐狗的节日?还是古时候好,七夕活动并不仅仅限于情侣……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七月初七当晚,女子,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

今年的8月7日,又到了传统七夕节,也是七夕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13个年头(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情人节刚过去,你今年的情人节是怎样过的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了过去的影子,而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几千年过去了,过七夕节的形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相比于现如今的年轻人送花和巧克力的过七夕方式,古人过七夕的方式更加意趣横生。接下来,就请诸位跟随贵小研一起进入古时候七夕节热闹非凡的盛况吧!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这一天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出处: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七夕夜,陈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七夕中午,投针于水,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影,则乞得巧。

出处: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借以求子。

寓意:种生求子是实际上也是古代生育信仰的一种。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为了祭奠老牛让牛郎刨皮,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的牺牲精神。

出处:传说中,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生前躬耕、死后奉献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

古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据载,司马懿为避祸晒书装疯。而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出处:古代七夕晒衣之俗,《杨园苑疏》记载,汉建章宫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之晒衣阁,每到七月初七,宫女必登楼晒衣。此当为七夕晒衣之缘起。


拜魁星、拜织女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七夕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或者美满姻缘,寄托了劳动人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多见于四川省诸多县志,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怀有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的期盼。

出处:《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其实,这一天用花草染指甲大多数都是女子与儿童们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


怎样?古人的七夕节是不是很有趣?不仅情侣可以携手赏花看月,单身的女孩子也可以邀上三俩同伴一起赏灯乞巧拜织女,男生们也能约个小酒,拜下魁星,诗词歌赋一番,就连小孩也有活----为牛庆生,与今天的送花、巧克力、烛光晚餐或者主题旅游的过节方式相比,各有各的趣味。在我看来呢,虽然七夕的过节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在当下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以传统的方式参加传统的节日,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要想让古老节日焕发出新生机,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宣扬和传承仍需增强。我们当今的大学生更应该担起重任,带有民族使命感的合理取舍古俗,传承优秀文化。你是如何看待古代人与现代人过七夕节方式的不同呢?


往期推荐


文字 张景宁

图片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贾正伟

审校 | 陈璞

新闻丨通知丨美文丨公告

投稿邮箱:guiyanxinwenshe@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