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导师优秀征文 | 那么远,这么近——记我与导师的情与缘

贵小研 贵研新声 2021-01-17

为全面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精神,发掘我校研究生导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受学生爱戴”的典型事迹和暖心故事,弘扬良好的师风师德,现已开展“传道授业,怀恩济世——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活动评比工作。最终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3名。获奖名单将在贵州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颁奖盛典公布,盛典结束后获奖者可到后台领取获奖证书。


【现全篇展示1篇优秀征文】

        那么远,这么近

         ——记我与导师的情与缘

外国语学院   许燕君

“如果你要选我,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要求很严格”,在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里,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回响在四堵墙包围的空间里。这是导师第一次与我交谈时说的第一句话。紧张不安的我,心里五味杂陈,抖索的双手、结巴的嘴巴、紧皱的双眉,一切的紧张却因老师脸上那和蔼的笑容得到缓解。然而我又清楚的知道,这亲切的笑容将伴随我度过整个研究生生涯。

工作科研,务实严谨

其实我想,每个研究生内心应该都会对导师产生一种本能的胆怯感,毕竟,我们都希望老师为学生自豪而不是失望,自然,我也不例外。作为学院的行政一把手,繁冗复杂的工作之外,她还需兼顾教学与研究。抛开那个时常面带微笑让人感觉亲切的脸孔,她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样让我心生崇敬。

每周四的“学术研讨”活动已经成为我们与老师交流和探讨的有效途径。除却白天四到六节的日常教学之外,她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跟我们如期会面,而那一张张批满红字的读书笔记,也填满了她点滴指导的痕迹。“研究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图书馆应该是你们最常去的地方”,这是老师嘴里冒出次数最多的话语,她的肺腑警语早已成为我们每日努力学习的前进动力。老师也常向我们讲述她在南京大学的博士求学之路——寒冬的周末清晨,七点不到的宿舍楼里最先响起的总是她那近乎赶考的匆忙脚步声,就连十几年后,楼里阿姨回忆起来,这个坚持每日浸泡在图书馆的女孩总是当年楼里亮丽的风景线。每每听完心中蓦然涌起一丝丝感动,被她艰苦、认真的求学热情所感染,就这样,在老师的点滴感召下,我们逐渐步入研究生的学术探索之路。对学术无比严谨的她,每次看到论文的语法错误、单词的重读音混淆、甚至是逻辑顺序的不合理,老师都会一一指出并指导我们纠正。每当她看到好的文献资源或者优秀的论文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们,并再次叮嘱我们要积极向这些学者学习。

本学期的“省级研究生课题”申请,由于时间紧迫,我准备得十分仓促,老师批阅后发现需要修改的问题太多,因此我跌入了犹豫不定的深谷。尽管内心担忧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但又顾虑放弃后的不甘与后悔,加上老师那段时间太忙碌,以至于不敢再给她增添负担。可是让我最惊喜的是,在截止时间的前一个晚上,我收到了老师电话那头传来的详细指导与建议。经过一夜的反复挣扎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述说自己的想法。次日早晨,走在宿舍到外院的路上,内心忐忑不安,平日里路旁喧闹的小吃店异常的安静,熟悉的水泥路也略感陌生,脑海里浮现无数个画面,唯独未出现那个令我难忘的画面:忙碌的老师微笑地鼓励我道“不要放弃,你看,我也还在弄我申报的材料,还没交上去就不要放弃,得不得是另一回事,你坚不坚持又是一回事”,我正想反驳时,老师坚定地催促道“别说了,快回去继续弄”。

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和虚心指导下,我加紧节奏地将材料在截止时间前上交了。虽然最终结果未被评选上,但是内心依旧是满足的,毕竟经历了这件事,我更能体会到严谨务实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坚持的确是个古老的真理,但是唯有你深刻经历并领会其中的韵味,它才会变得弥足珍贵。每当对自己研究作家摇摆不定时,老师总会说“不要放弃,继续去细读文本,肯定能挖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每当对论文写作没有想法且焦虑时,老师总会微笑鼓励道“慢慢来,总会想到的”。或许忙碌的她不能频繁地指导我们,但在每天下午四点半后的时间段里,她办公室的大门总会为我们打开,那门就是我们与她交流、探讨的见证者,也是她尽心尽责指导学生的见证者。

日常点滴,亲切和蔼

或许每个威严老师的身后都隐藏着那可爱、和蔼的一面,相处的机会便是你更深入了解她的最佳途径。本月中旬有幸与老师一起前往重庆大学参加“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3届专题研讨会”,参会前老师便给我的论文提出修改建议,并提前与我商量好往返的行程。由于只有我一人与她参会,因此整个旅程她都细心地照顾我。临行前坚持要把上午四节课如数完成的她,加上路上交通的耗时,我们将近晚上8点才到达会议报道酒店。须知作为会议理事的她,在抵达后不到十分钟还需参加理事会议,因此匆忙报道完的她,来不及喝上一口水、歇上一口气就得与其他学者匆忙前往会议场地,就连那唯一应急携上的面包也在半路出租车上塞给了我。出于对我初次远行的担忧,她临走前再三嘱咐我有关报道流程的注意事项,甚至于去哪吃晚饭都恨不得在那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一一交代清楚。听着她嘴里冒出的一连串如机关枪子弹般的嘱咐语,望着她匆忙离去追赶前面学者的弱小身影,一股暖流在心里悄然升起。负责报道的志愿者一直赞叹道“这个老师人太好了,她是你的导师吧?”羞涩的我自豪地点了点头,但那刻内心无比的激动与兴奋却成为了此行最幸福的回忆。旅途前的担忧与顾虑逐渐隐去,心中留存的便是对明日会议的期待与喜悦。

第二日会议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学术小白的我难免会不由胆怯,坐在中间位置的我,看到站起并四处张望的老师以及那兴高采烈地挥手以示意让我坐到她身旁,望着老师微笑的脸庞,内心的恐惧瞬间烟消云散了。会议全程老师时而给我介绍学者的情况,时而与我交谈会议感想,并提醒我会议的重点内容。当照相留影时,她挽起我的手很自然便把我拉到前两排的C位时,我惊愕地发现:原来曾经威严的她竟如此可爱。没有过多的语言,也不需太多的交涉,我们间的距离此行却默默拉近了不少。

每当回忆起那一天,脑海里总能浮现她那自然却让我顿生温暖的动作,我总想,若是那时没有老师的照应,合照里的我或许会出现在最边、或是无人注意到的角落。是老师的积极性让我领会到: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此外,老师的分论坛在下午举行,而研究生的分论坛在晚上举行,晚餐时老师重复道“我会去看你的,我看到你就是在下午我在的那间教室,好好展现我们贵大学子的风采”。简单几句看似无足轻重的话,却让我本就忐忑的内心更加紧张了,肩上的担子似乎变重了,宣读论文的意义也不再单一了,因为我将不再是我个人站在台上,更多的,我将可能代表整个学校的形象亮相。不过从老师坚定的承诺里,我似乎获得了某种奇怪的力量,督促我加快嘴里咀嚼食物的速度,急忙赶往论坛的教室,开始演练着宣读的流程。

窗外漆黑的夜色显得格外寂静,偶尔传来重大湖边断续的蟋蟀声,翻看着会议群里的老师分享着重庆山城的美丽夜景,心想,老师本可以与这些老师一同前去欣赏重庆的美景......心里急剧翻滚的紧张浪潮冲碎了我的思绪,唯有通过紧闭双眼,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慌张。正当我坐立不安地背着论文框架时,看到了前面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当我抬头望向右边时,看到老师面带微笑地向我招手,听到她急促的呼吸声,望到她稍显凌乱的发丝,眼球里的泪珠便开始打转,强忍着回以一个浅浅的微笑,心里再次涌起一股暖流,侵入我身体的每个器官,给予我强大而又无形的力量。

那样的形象作为导师出现,我大胆猜测她应该是忙到差点赶不上,所以匆忙用手撸好头发便扎起;也或许她怕错过我的宣读,便从酒店小跑前往教室;又或许她担心我紧张,所以便想早点出现,给我精神上的鼓励,再或许......根本没有那么多个或许,因为这一切假设都是真实的情况。老师平日里的威严在她那甜甜的笑容里消融了,老师平日里的崇高形象在她为我从不同角度拍照的可爱姿势中越显高大。当我结束宣读论文,因过度紧张而未能出色发挥,望着内心不断自责的我,老师微笑着鼓励我“不错,表现得很不错”。

走回酒店的路上,她一直沉浸在给我分析本组研讨会的情况里,忘我的她认真地述说着、阐释着。诺大的重庆大学校园里,暮色下人来人往的街边,微黄的灯光映射出我们两个影子交错一起许久许久,并行、紧挨、然后挥挥手。那是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金黄的路灯点缀了我和老师的情与缘,暖心的色彩铺满彼此间的鸿沟,留下散落一地的金黄足迹。

奔跑在重大校园的路灯下,乱型的影子散落在金黄的灯影上,笑着回想会议的整个过程,会前的胆怯与顾虑早已随风逝去。金黄的光亮打在我灼热的脸庞上,耳边传来的是重大校园朝气、活力的欢笑声,望着一路绵延的金黄校道,我大步地向前跑去,跑去。

窗外的雨声嘀嗒、嘀嗒地敲打着玻璃,键盘的敲击声与雨水的嘀嗒声融为一体,我的思绪也慢慢显现在屏幕上。此次重庆的学术之旅给予我和导师互相了解的机会,更是延续彼此情与缘的插曲。曾经严厉的导师,也有那温文尔雅的一面;曾经觉得遥远的她,如今却觉得倍感亲近;曾经老师的肺腑之言,现在发现那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合上电脑,躺在床上,我心满意足地进入甜美的梦境:梦里出现了老师那甜甜的笑容,还有我那张大笑的脸庞。那是个金黄色的梦......

导师:宁梅

教授,博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主任。贵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理事,贵州省外语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系英美文学、生态批评、翻译等。


往期推荐


文字 | 许燕君

编辑 | 编辑部朱娅娅

审校 | 编辑部 张 超

新闻丨通知丨美文丨公告

投稿邮箱:guiyanxinwenshe@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