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苑·动态 | 牢记育人使命打造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成果系列报道(三)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2022-06-10


编者按: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系列决策部署,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目标,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方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学科发展建设各方面,北京大学法学院均取得了实质性丰硕成果。

“葛爷”“薛Sir”“车神”……,这些亲切的称呼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师生间早已不再陌生,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习惯用这样饱含深情又略带诙谐的方式表达着对恩师们传道授业的喜爱与敬仰。从老师们的身上,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扎实的法学知识、专业的法律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为人做事的道理和未来发展的启迪。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资队伍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石,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2016年以来,北大法学院高度重视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第一标准,全面促进师德与师能相统一,聚焦教学科研质量、高端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着力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近年来,北京大学法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系列会议精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积极举行“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讲座,树立优秀教师典型,进一步加强全院教师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全体教师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做好学生的贴心人与领路人。 北大法学院校友、“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主讲“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名师系列讲座
北大法学院依托国家“双千计划”,进一步畅通高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渠道,选派多位优秀青年教师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或开展研修,在深入研究中国法治实践的同时,将最新经验与生动案例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实践。同时,学院立足自身专业特色,有效借助午餐沙龙、学术沙龙、学科读书会等活动平台,多次开展教学方法、教育规律的交流研讨,着重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引导全院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双向促进,在日常教学中守好讲台主阵地,在言传身教中增强育人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在育人实践中不断提升师德素养与师能水平。
在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评价导向指引下,学院广大教师、特别是正高职称教师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指导研究生全面发展,涌现出以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获得者白建军教授、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获得者葛云松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深耕教学一线、深研教改创新、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获得者白建军教授授课现场


 学科布局均衡发展,人事改革卓有成效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科专业完整齐备,拥有国内领先的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在职教师全面覆盖各个法学二级学科,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实现均衡并重发展,各学科师资梯队完整,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拥有国内外知名的法学学者和在同年龄段水平优异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2016年来,北大法学院加快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有序实现新老体制平稳转换。学院以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为重要指标,以专业素质评价为抓手,进一步制定完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招聘管理规定》《法学院教研系列预聘职位(Tenure-track)工作量要求》《法学院教研系列教授晋升申请基本条件》《法学院教研系列长聘职位教师基本考核要求》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严格健全“院党政联席会—专业委员会—二级学科及研究中心”纵深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院人事改革专家小组、学院特别评估委员会等团队的专业效能,形成了完善的师德师能综合评价体系和人事管理制度体系。
北大法学院注重多元评价,采取多维方法,力戒“四唯”倾向,科学客观设置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以上好每一堂课、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为教书育人的核心要求,围绕国家法治发展建设重大问题实事求是开展科学研究,以高质量代表作品推动学术创新和实践进步。


高端人才国内领先,涉外师资多元完备


北京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在我国法学教育、科研以及法律实践领域发挥着领军作用。2016年以来,学院积极聚焦人才梯队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各类高层次专家人才的培养、推荐和引进。学院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4人、教育部青年拔尖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6人。学院2016年以来新引进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任教师12人,分属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八个二级学科,有效促进了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各类高端人才有效奠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提供了充分的师资保障。

为全面实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北大法学院积极推进涉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专业化、国际化教师队伍助力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2018年,北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创“全球教席”(Global Faculty)计划,聘请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法学院和机构的20位法律学者和实务精英担任教席。“全球教席”学者们在学院开设国际前沿法律课程,担任优秀学生的国际导师,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全球教席”计划20位法律学者和实务精英
同时,北大法学院积极推进优秀涉外法律专家人才“请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重点引进具有世界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拥有多年海外研学经历、熟练运用外文授课的各类顶尖人才。北大法学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签署了“青年教师发展项目”合作协议,每年选派青年教师赴海外高校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推进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合理完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全力打造一支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相匹配、与法学教育和法治进步相呼应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



点击相应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北大法学院

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