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苑·动态 | 坚守良法善治初心,积极服务贡献社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成果系列报道(五)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2022-06-10


编者按:


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系列决策部署,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目标,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方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学科发展建设各方面,北京大学法学院均取得了实质性丰硕成果。

 


“走了很长的路走到这里,又走了很长的路走到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新集结,吹响号角,走向明天。”这是北大法学院77级校友入学三十周年庆典时留下的一段话,这深情的流露不仅表达了北大法律人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展望,也是百年法学殿堂一路走来传承法治文化与经典、积极服务与贡献社会的缩影。

“七七级足迹”



近年来,北大法学院始终不忘良法善治初心,在教学、科研和育人各环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和法治精神的孕育塑造,通过开展智力扶贫和继续教育培训直接服务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有力实现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创新。



深度融合教学实践,

全面弘扬法治文化


2016年以来,北大法学院深入探索法治文化弘扬与传承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为目标,进一步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与校园生活,充分把校园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持续做好文化输出与价值引导,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法学院依托案例研习、法律实务、法律诊所等教学课堂以及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生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学生法律援助协会等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面向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的法律援助咨询、案件代理志愿服务、普法宣讲、法治文化论坛研讨等活动,累计时长逾10000小时,参与师生逾8000人次,受众逾8万人次,对法治文化在校园内外的传承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法学院全面立足实践育人理念,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围绕红色初心、依法治国、科技创新、文化强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鼓励师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文化传承、立体认知国情民意,引导师生深刻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法律援助协会为来自拉萨中学的学生开展普法讲座


此外,北大法学院连续多年主办北京大学法律文化节、“北大法马”健康跑等特色文化活动,并围绕“法律·艺术·人文关怀”、“师生·校友·社会互动”、“历史·现实·未来愿景”三个维度的文化主题,形成了法治文化体系,将传统文化、法治精神与规则意识充分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生活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师生对中华文化和法治文化的深刻认知与践行创新。

“北大法马”——北大法律人全球健康跑活动


北大法学院注重弘扬优秀校友榜样力量,组织学习“改革先锋”邹碧华同志、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同志等校友的先进事迹,积极弘扬“燃灯”精神。通过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举办读书交流会、设立校友奖学金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崇高法治理想、深厚家国情怀,以鲜活典型指导青年法律人成长进步,鼓舞激励全院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传递法治正能量。

 

胡国运先进事迹北京大学专场报告会


与此同时,北大法学院着力推进社区文化育人平台建设,以法律学生俱乐部为依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学院积极整合国内外师资和校友资源,着力打造社区品牌文化,自主设计研发了以“獬豸”吉祥物为代表的蕴涵法律人特色文化的系列文创产品,全面激发北大法律人的文化自信与法治热情。2016年以来,法律学生俱乐部累计接待师生、校友13万余人次,累计举行1000余场各式活动,累计开发30余种法律文创产品。法律人文化社区集成学生活动中心、职业发展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为一体,有效发挥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文化凝聚功能,全面实现社区文化育人平台高质量育人实效。

 

“獬豸”吉祥物




积极投身扶贫攻坚,

助推基层法治实践


2016年以来,北大法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校友投身对口扶贫攻坚工作和基层法治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充实力量。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力对口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脱贫攻坚,助力当地顺利脱贫摘帽。法律援助协会等学生组织多次面向弥城镇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多次赴当地中小学开展校园普法教育,解答群众关心的涉法问题,逐步丰富村镇人民的法治文化生活,提升法治文化素养,助力基层法治文明建设。同时,学院积极选派师生实践团、专家考察团,以特色文化产业为切入点,考察地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地方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资源的有效输出提供智力支持。

 

北大法学院赴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扶贫调研实践团开展普法讲座


自2016年起,北大法学院各类师生实践团近百人次先后前往弥渡县开展扶贫调研实践,就异地搬迁、违章建筑拆除、企业投融资等专项法治问题开展研究,有效助力基层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湛中乐教授主讲北大弥渡讲坛,以“社会治理与依法行政”为题积极助力弥渡县社会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法治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弥渡县党政机关的依法治理水平与法治文化氛围。此外,北大法学院积极组织“未来领袖”项目成员深入弥渡县各乡镇开展扶贫考察调研,为弥渡县法治文明建设和脱贫帮扶工作建言献策,并结合各自业务领域捐资献力,助推地方绿色农业企业、消费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

 

北大法学院赴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扶贫调研实践团调研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湛中乐教授以“社会治理与依法行政”为题主讲北大弥渡讲坛



创新开展继续教育,

致力营造学习型社会



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北大法学院在致力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的同时,创新开展继续教育,通过校企合作、高端培训,全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北大法学院集聚百廿北大的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将扎实的专业深度、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跨文化交流融入高端培训项目,以资深教授领衔开发设计的模块化课程为核心,面向社会公开招生,致力于引导学员迅速掌握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准确应对相关实务操作和经验技巧,有效整合资源,精准匹配需求,促进学有所长、干有所为,以打造北大法律人的全域交流平台,构建真正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陈兴良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刑民行交叉法律问题高级研修班课程


为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跨界型、复合型领袖人才的现实需要,以法商交叉学科知识供给为基础条件,以促进人才国内外交流为基本手段,兼顾情怀涵养、价值升华、思想创新、视域广开、经验汇增、能力跃升等多重目标,北大法学院将高端法律从业人才的培养与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紧密结合,首创并打造法商体系下的“未来领袖”“一带一路国际法律领军人才”“首席合规官”“涉外律师”“刑事辩护业务”“金融合规”“知识产权娱乐法”“国际工程法”“政府法律顾问”等主题系列项目,累计面向15000余名学员开展200余项培训项目,总计2000余场培训课程。其中,北大GLBE“未来领袖”人才培养平台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法商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国家治理与全球化”、“时代责任与领导力”、“社会治理与文化圈”等主题模块,有效实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全面整合,培养了一批具备高度社会责任和优秀精神品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卓越实践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又立足中国国情的法律与商业跨界领袖人才。历届学员引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整体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北大GLBE第三期“未来领袖”班开学典礼




长期以来,北大法学院秉承法治初心、坚守法治信念,始终旗帜鲜明地把“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学院办学育人的努力方向,充分发挥法治智库效应服务贡献社会,扎实推进实践育人,不断在校园内外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坚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倡导者与传播者,做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点击相应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北大法学院

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