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网瘾,需要电击——今日关注|新华广播

2016-08-23 新华广播 新华之声



时隔七年一篇自媒体文章将临沂第四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再次卷入舆论风波之中。这篇名为《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质疑,在2009年被卫生部叫停“电休克治疗网瘾”后,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仍在使用电刺激手段“治疗”被送进去的网瘾少年。
风口浪尖上的网戒中心倒显得相当平静。这里依旧“窗明几净”,被子叠成大小一致的豆腐块。盟友们依旧整齐地坐在点评教室里,对面坐着父母。他们将会在这里接受心灵洗涤,孝道培养,必须悔悟人生,痛改前非,可能会和父母抱头痛哭,然后全家跪下感谢杨永信和中心的大恩大德。


你有网瘾,需要……   







甚嚣尘上的电击治疗网瘾是怎么回事?


我们得从网瘾戒治中心的中心人物杨永信开始说起。山东省临沂市网瘾戒治中心主任杨永信,在精神病医院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他在网戒中心的被叫做“杨叔”,正是时下治疗“网瘾”的名人。 来到这里,上瘾者上交了手机、iPad、游戏账密、QQ 密码和密码保护等,之后将穿上迷彩服,过上起码三个月的跑早操、站军姿、一日三餐白水煮白菜豆腐的近似军事化的生活。 

不能说脏话,不能锁门,不能谈论治疗,不能对异性产生好感,不能“自我矫情”,也不能对过去念念不忘。这总共86 条戒律,连常人都无法严格遵守,而在这里只要被触犯,这些曾经“点击”网页成瘾者就会挨得一次真正的“电击”。



在“杨叔”的整体治疗措施中,最惹人争议的是电击疗法。“电击疗法”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在网瘾截至中心,电流大小是随性而定的。 这种治疗的目的是,将对网络快感和电击的痛苦联系起来,形成恐惧的条件反射。但它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恐惧泛化,导致无穷后患;要么恐惧感很快消失,治疗失效。至于在“杨叔”这里,电击在治疗之外还像是一个有力的惩罚措施,那更是可能对被电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明后果的威胁。 
戒除网瘾的学生和家长当场下跪
每个从电击室出来的人,无不痛哭流涕地抱住“杨叔”和父母,表现出超富感染力的亲情。不论作秀成分有多少,杨永信在各种场合都会着力渲染亲子关系。不管是高层干部还是商业巨贾,都得放下身段去挤一个屋子里的几张床,作为家长全程陪同治疗。从某种角度来讲,与父母和解的确意味着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事实上,单凭几次下跪、几滴眼泪和短暂的感动是不可能撼动亲子之间已然疏远的关系。而多数把孩子带到这里的家长,则有可能是在逃避对网瘾背后深层根源的挖掘,比起检讨自己的责任,他们更愿意相信是孩子犯了病——“精神疾病”。

网如果说7年前,人们对网瘾戒治中心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如今,倘若还要将网瘾杜撰成一种病的话,恐怕我们都无法从病人的“头衔”下出逃。
瘾可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无论是电视、报纸等媒体,还是家长之间的讨论,只要听说有“网瘾”少年一类的事物,瞬间“互联网毒害青少年”、一类的言论便铺天盖地而来,互联网在媒体、家长口中,等同于洪水猛兽。

距离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十数年,当时沉迷网络的那一代年轻人,并未如舆论预测那般垮掉,反而已经逐渐开始成长为社会的主力阶层。而曾经甚嚣尘上“网瘾”论调,已经少有人提及,逐渐在舆论环境中消失不见。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等,开始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很多领域已经开始帮助人类实现更好的生活。不难发现,在生活当中,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即使曾经指摘青年人上网成瘾的父辈、祖辈,都随时随地都会低头把玩一番,并未因此形成手机成瘾的说法而对其发展造成影响,其实这是因为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度更高而造成的不便更低。
曾几何时,在空调还未普及时,人们说这种“冷气怪物”一天只能开两小时,否则不仅会上瘾,还会染上更重各样的疾病。可看看现在呢?我们还能说“吹空调”是一种病不能自拔吗?“网络”的便利开始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网瘾”观念的普遍认知无论在年轻群体,还是在家长一代那里,说服力逐渐降低,不仅在年轻一代那里不再“普遍刺激”,在家长一代那里也不能唤起共同心理,不过就是一件生活当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罢了。


如果现在谁还要给网瘾治疗站脚助威,真的应该考虑尝试一下电击休克疗法了。


往期链接

女排精神“天天见”—里约

“中国制造”在里约high起来

婚姻是件好事 有人却申诉重来

VR产业:“虚火”还是“风口”

无人机潮流怎么追,新华网从此带你飞

小心点儿!里约“有毒”!

如何化解赛后采访的迷之尴尬


• 文章底部已经开通评论功能哦 •


监制:刘宏伟

主编:赵艳

主播:高瑞东(实习)

编辑:梁孟龙

编辑:董晋
新华网新华广播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